读《新小农阶级》有感

《新小农阶级》是范德普勒格教授的代表之作,作者用详实的案例和逻辑缜密的论述向读者讲述了食品帝国与小农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认为“一个有小农的世界要更美好”。

《新小农阶级》在结构上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小农境地的概念界定,二是食品帝国的运行机制以及给小农带来的压迫,三是小农的反抗。本文也将遵从同样的逻辑结构分析本书的主要思想。此外,这本书对于目前中国的农村乃至社会发展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将从小农的优越性和中国是否有食品帝国这两部分来分析。

一、小农境地及其要素

《新小农阶级》这本书首先提出了“小农境地”这一概念,即:在高度依附、被边缘化和被剥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自主性而斗争。在作者范德普勒格的定义中,小农境地是被限定在当下的具体情境中,但又能充分体现出小农的能动性。通读本书可知,小农境地既包括食品帝国的压迫,也包括小农的自主性实践反击,是压迫与抗争的动态过程。

作者率先说明了小农是如何与食品帝国能有一战之力的。小农通过重建或者完善自身的资源库,加强与自然的协同生产过程,有时也会与社会关系中的其他小农或机构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主性,最终实现抵抗食品帝国的压迫的目标,同时小农也实现了更高的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更良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可观的经济收益。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资源库是核心。资源库代表着小农能够自我控制的那部分资源,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小农的农业活动而得来的,农业产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小部分是与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个体或组织交换、互惠而来,比如邻居;还有一部分是从市场购买而来,但小农会尽量使这部分占比达到最低,因为一旦与市场交易、产生联系,就势必要受到食品帝国或多或少的挤压。协同生产一方面可以让小农与自然的联系重新变得紧密起来,使小农的生产活动重固与自然生态资源之上,另一方面也为小农资源库补充了足够的自给资源。小农的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小农对于市场的远离,也体现在小农对于各种规制的巧妙应对。

二、食品帝国对小农的压迫

小农境地产生于食品帝国对当代小农的压迫。食品帝国通过建立控制、将“进入权”商品化的方式破坏小农的自主性实践、挤压小农的生存空间,由此达到了累积财富的目的。控制是食品帝国的核心,也因此要求受控的世界变得可控。在食品帝国建立控制的案例中,帕玛拉特通过建立三级网络实现对基础设施和实际流动的控制;也对新的商品,即网络的“进入权”重新定义并进行控制;而在卡塔考斯案例中,食品帝国则是控制了稀缺资源。食品帝国使受控的世界变得可控所采取的方式为忽略各地的特殊性,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统一的标准。这种方式无疑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也会破坏小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本土化做法。而食品帝国的控制标准一旦形成,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有可能造成信任危机与巨额的经济损失,一方面专家们对小农的技艺知识是不信任与贬低的。

斯蒂芬·马格林在《农民、种籽商和科学家:农业体系与知识体系》一文中清晰的论述了学识与技艺的不同。学识的来源是缜密的演绎推理,是一环扣一环的思维逻辑过程,任何的偏离是不被允许的。学识的进步是弥补、改善性质的,并不会完全颠覆原有的学识。技艺却来源自农民的农业生产实践,是应用型知识。农民在农业实践中是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因此技艺的进步很有可能建立在推翻原有技艺的基础上。学识的特点与一定的政治立场导致了其对技艺的态度是排斥与贬低的。在本书中,专家和科学技术所代表的就是学识这种知识体系,依托专家和科学技术建立的规制系统青睐标准而厌恶偏离,忽视小农从自己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技艺知识。

作者也对帝国这种更具概括性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食品帝国是帝国在食品领域的具体表现;但作者也指出帝国同样存在于政府与人民、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中。本文通过对原书中作者对帝国的论述总结得来,认为帝国这种组织形式是指为满足帝国的需求,利用种种技术,通过制定符合帝国中心的规制标准并推行从而实现控制,并与其他同样具有控制能力以及需求的机构联合,以达到帝国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在书中提到的规训树篱与地球牛的案例中,帝国或者国家政府均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形成规制系统以控制农民的农业行为。这种规制系统不是以某地的特殊性为当地标准,而是采用了全球标准,也就当然起不到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帝国模糊了国家与市场的边界,以等级化的方式连接和指挥着各个市场,同时在组织内部引入市场原则。帝国掌控着市场,并希望通过市场向小农施加压力,将小农更多的卷入市场中,为其积累财富而服务。

三、小农的反抗

面对食品帝国的压迫,小农采取了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相比食品帝国,小农的优势在于与自然的联系更紧密、农业活动更灵活多变、有更多的自主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因此能够以更优良的本土化实践抵抗食品帝国的压迫,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拉丁美洲卡塔考斯社区、欧洲兹维赫尔村庄和北弗里西亚林区合作社来具体说明小农是如何在实践中操作的。拉丁美洲的卡塔考斯社区从人地比率入手,通过提高人地比率减少了土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最终改善了农民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欧洲兹维赫尔特村庄将关注点转向了欧洲的再小农化过程。与卡塔考斯社区类似的,欧洲小农也是在农业活动内部建立联系与循环,市场只是农业产出方向的一个选择。在兹维赫尔特村庄的例子中,农民小组利用创造新的联结的方式,使一项新的技术将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与废弃的天然气泵站联结,生产出了丰富的产品。作者也探讨了地区合作社的重要性。在北弗里西亚林区合作社的例子中,该合作社对外协助小农与其他的组织或政治机构合作与谈判,对内凝聚文化认同、增强小农的自豪感,对上转化国家规制为地区特殊性所接受,对下帮助小农开展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该合作社在国家与小农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的桥梁,使小农能够应对国家规制要求,也使国家能够接纳并吸收小农的创新实践。而在卡塔考斯社区的例子中,强有力的合作社系统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在小农的抵抗过程中,笔者认为小农采用的实际上是自我剥削的方式。比如卡塔考斯社区的农民对待市场的态度是尽可能的远离,会尽力用自己的劳动来代替从市场中获得资源的方式,比如肥料、优质种子等生产资料,以避免付出高额价格从市场中购买;他们也会使大部分农业产出服务于家庭需要或者下一轮的农业生产投入,以避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而在欧洲小农的案例中,欧洲小农也是勤勤恳恳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付出大量劳动的,很难说他们过的是悠闲的生活。作者在书中提出(更)节约型农业和集约化这两个概念,不难看出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均是以密集劳动为基础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农是处于自我剥削的状态中的。而食品帝国对小农的压迫可以说是一种外来剥削,从被剥削的角度来看,小农在两种处境中的境况是同样的悲惨,我们很难说这两种剥削哪一种更好。但是,小农的自我剥削在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加社会层面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食品帝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三种农业模式的区分

经过以上对于小农和食品帝国的分析,笔者希望明确区分三种农业模式。作者认为三种农业模式的本质差别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社会与物质资料的不同组织方式。但是作者仅仅明确区分了小农农业与企业农业、公司农业的区别,而对于后两者并没有做具体区分。笔者认为企业农业是位于小农农业与公司农业二者间的模糊地带,企业农业可能是小农农业为抵抗食品帝国压迫的应对方式,也可能是崩溃后的公司农业所残余的部分。企业农业也是被食品帝国压迫的,与小农农业不同的是,面对这种压迫,小农农业选择向内自我剥削,而企业农业选择向外剥削未做出同样改变的小农。而公司农业,笔者愿意把它直接理解为食品帝国,所追求目标为利润,企业农业则是追求扩大规模。

五、小农能打败食品帝国吗?

但小农真的能够打败食品帝国吗?笔者认为,小农能够抵抗食品帝国的压迫,但却无法打败食品帝国。一方面人们对于食品帝国的了解不够透彻,无法理解食品帝国为何会对小农以及农业有如此大的冲击,为何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实际衰退,毕竟食品帝国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远距离食品贸易的发展,也创造了表面的繁华。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资金投资、专家与科技系统大多是站在食品帝国一方的,食品帝国让他们看到了足够的利益,而小农往往是与生产脆弱、经济效益低下联系起来的。最后食品帝国本身是逐利的,逐利的资本会利用各种方式聚集财富。比如在黄瑜和陈义媛的分析中,资本一方面控制了生产的上下游,这两部分的利润远远高于实际生产过程,而且避免了生产过程本身固有的脆弱性,实际上是资本将最有风险的生产环节外包给农民,自己则掌控着利润最高的上下游环节;一方面,资本通过隐性雇佣方式,控制了农民的生产活动使其为资本打工,虽然表面上农民仍旧是为自己工作的。这种方式也利用了农民自我剥削的特点,大大降低了监管成本。资本早已经渗透进了农业生产活动中,掌控着农业生产必会与之产生联系的外部资源与环境,小农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资本、受到食品帝国的压迫,而食品帝国力量强大,小农在目前所做只有尽力抵抗,而无法打败食品帝国。

六、我国的小农与食品帝国

本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我国的小农生产实践例子,而由于我国国情相对特殊,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希望在小农对于我国的特殊作用以及我国是否有食品帝国这两方面做进一步分析。

我国的小农历史由来已久,封建社会时期便开始了一家一户小农经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小规模经营的农业模式,目前我国依旧是有大量的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历史背景与现实状况表明了小农势力在我国根深蒂固,而我国少平原、水热分配不均等自然资源条件限制与城市扩张的需要,多重因素导致在我国大规模的推行类似美国农场的规模农业是不可能的,由此小农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在我国,小农除了发挥一般的促进生产性就业、保障农产品品质的作用外,也有维持进城农民工生计、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作用。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时,农村的存在为进城打工的农民提供了生存的最后保障,大量农民工可以选择返乡生活。部分农民往返于城市与乡村的“半工半耕”式生活模式(史明萍,2019),在我国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时,农村存在的大量小农能吸纳劳动力,解决了大量农民工的生计问题,没有在城市内积存大量无业游民、形成贫民窟,维护了社会稳定,进而缓解我国经济恢复压力。

正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是否存在食品帝国是需要讨论的。笔者认为,如果把食品帝国仅仅当做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那么我国是存在食品帝国的;但我国在名义上并不存在食品帝国的具体载体。也就是说,食品帝国在我国是有实无名的。以下将以社区团购为例来说明食品帝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社区团购是指以社区家庭为核心,依托网上购物平台,将社区、附近销售网点连接起来,把商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张薇,2019;黄希,2019)。在疫情期间,这种消费模式被更多人关注并且使用。社区团购一方面便利消费者,能够更为快速便捷地获得商品,一方面促进销售商销售额的提升、提高销售利润。资本也逐渐关注到了社区团购能带来的巨额利润,纷纷入场。为抢占市场份额,资本采用优惠措施吸引消费者,并引导消费者对社区团购产生依赖。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不仅稳固了消费群体,也排挤了小超市的生存空间,最终可能造成资本独大的局面。一旦消费者群体习惯了由资本提供的社区团购的购物方式,也因小超市的破产而被切断了其他的购物渠道,资本便会通过抬价、杀熟等方式从消费者群体榨取巨额的利润以弥补前期投入。甚至商品的供货商,也会因为只能选择为资本供货而不得不接受过低的价格和利润空间。资本从而实现了从消费者、生产者两方面榨取经济剩余而积累财富,实际上是符合了范德普勒格在书中所提到的食品帝国的特征的。资本无论在哪里都是有着逐利本性的,会自动自发地寻找可以进行控制从而积累财富的领域。

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政府与资本是处于对立面的,国家一贯负有维护民生的责任,有时会与资本进行合作,或者利用,或者打压。资本纷纷入场社区团购,并不是商户和消费者通过资本构建的线上平台交易,而是资本直接替代商户与消费者交易。资本的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对我国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人们造成生存上的打击,也可能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由此造成社会上的不稳定、政治上的不信任,因此国家政府是并不赞同资本直接进入社区团购领域的,这也从官方媒体的态度可见一斑。正因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家政府是资本入侵的一道最坚实的防线,即使不能完全阻挡食品帝国积累财富的步伐,也会对资本进行强有力的遏制,从而稳定社会、维护民生。我国的国企也在维护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了巨大贡献。我国的国体也决定了国企并不仅追求经济利益,在此基础上还要承担着社会责任。这也就造成了食品帝国在我国注定不可能掌控着食品领域,也没有典型的食品帝国帕玛拉特的影响力。综上我国并不存在已经根深蒂固的食品帝国,有的只是按照食品帝国组织模式进行财富积累的“类食品帝国”。

参考文献

[1] 史明萍.小农经济的优势及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12-119.

[2] 张薇.新零售背景下社区团购运营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9(11):66-68.

[3] 黄希.基于移动平台的社区团购模式研究与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99.

(0)

相关推荐

  • 祁阳“小农水”农民种田有底气

    永州网-永州日报讯 (通讯员  何顺  丁凌明) "除了自家地,今年我还打算再租40亩田种."日前,祁阳县黎家坪镇戴家湾村村民戴新民底气十足地对笔者说.据了解,老戴的种田底气来自于 ...

  • Nature Outlook:疫情之后,如何应对粮食问题?

    这是<肠道产业>第 497 篇文章 编者按: 近期,Nature Outlook 推出了以"可持续营养"为主题的一系列推文.<肠道产业>将对该期 Natur ...

  • 【围观】卓达联合百城政企共建信誉农业联盟

    ★围观理由:整合全国优势农业资源,积极打造信誉农业平台,让农民增收.政府增税.人民吃上安全口粮和食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7月2日,由卓达集团主办的"中国百城安全农业信誉战略联盟合作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