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第3章 可是,我不想舒服地当动物【我读老子】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提纲

第1段:统治者要“三不”。

第2段:统治者要使老百姓无欲无知以及终极解决之道即全民虚心弱志,践行“无”,但圣与民有区别。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贤:①贝,多财。与“难得之货”统一,指物质财富。

②贤,多能也,有才干。

河上公注本:贤,辩口明才,去质为文。

质:本质,内在,原始;

文:外在,修饰,使人赏心悦目。

河上公注本对待“贤”:不贵之以禄, 不尊之以官。

《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强调质和文要相当,与河上公不同。

不贵难得之货。

不把那些珍禽异兽等等当回事,否则,别人也想拥有这样的难得之货,而苦于难得,只好走偷这条捷径了。

《论语》: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可是,不论你对那些难得之货怎么淡然处之,怎么视而不见,当自然灾害降临,老百姓饥馑难饱,鼠盗蜂起恐怕在所难免吧?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见读现,显现炫耀。

可,这里是多。楚地方言多为夥(读火),可很可能是夥,且《老子》46章“罪大于可欲”。

“欲”,欲望和对万有之物的区分。“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称之为大欲

欲望不可剔除,但不要显现出来,显现出来,就是诱惑。“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统治者不尚贤,不把难得之货当回事,不显露自己的欲望,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贤与不贤,哪些东西珍贵不珍贵,他们的心也就不会琢磨这些,也就不会乱了。

王弼注本:“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

庄子《胠箧》:你把那些奇珍异宝用柜子锁起来吗,小偷小摸没得辙,遇到江洋大盗,连锁带柜子一起给背跑了。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读囧,决,意为插栓,锁);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对于企业管理,尚贤有积极意义。门从哪开,人从哪走,管理需有相应的导向措施,若希望团队形成学习型的组织,就要鼓励不断创新的现象和个人。

《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民心不乱。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寡欲”,彻底点——“无欲”。

如何做: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腹”和“骨”:身体生理层面,填饱其肚子,强壮其体格。基本的温饱问题不解决,盗贼是避免不了的。

“心”和“志”:精神层面,虚空其内心,使其没有“欲”;削弱其志向,使其没有追求。

“弱”,有解释为柔韧,因为《老子》中其它地方的“弱”是这个意思,也说得过去,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志向那么外显。

但削弱更贴切,一字多义在惜墨如金的古代,很常见。

王弼注本,腹为怀食之具,实其腹而无所知;骨无知以干,故可强之。这两者充实,强壮,不会有什么危险,。

心为怀智之物,故要虚其心而无所欲;志生事以乱,故弱之。

常使民无知无欲

知,指人为的技巧,即河上公的辩口明才。

欲,具体的渴望和对万有之物的区分,后者更为基础。

心虚不虚,志弱不弱,实际无法保证。

人内心的念想和欲望不可能根除。

老子看到了问题的根本“欲”,所以要老百姓无知无欲,有欲才导致有知,无欲才会无知,因此,倒过来说更符合逻辑及“无欲无知”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个别有欲有知的漏网之鱼没有作为的机会。

或者没有竞争的大环境,他们当然不敢为了。

那些骗老年人买保健品的骗子们是很好的实例。

第二段历来有争议,有的说老子是愚民,易中天老师很直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舒舒服服变成动物”,简言之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跟喂猪喂狗差不多。

有的则认为无知无欲只是消解巧伪的心智,无欲,并不是要消除自然本能,而是要消除贪欲的扩张。

个人认为两种说法均可,善与不善的区别有时候本来很细微。问题在于,如何定义贪欲。即便解决温饱,每个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且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恰恰是肚子饱,身子骨强壮了,人便有了精神需求。

而要使民无欲,当然包括求知欲

没有求知欲人类怎么进步?

如果说只要一部分精英求知,那就是愚民没错。

现在我们的教育要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我们的国家在倡导全民学习,

我们的很多企业让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理念,

这与老子的观念相悖吗?

但结合第一讲,老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我们现在不是也说过去有蓝天白云,

过去没有毒奶粉,没有假疫苗,

按照老子的逻辑,还是回到过去好!

我们如果回到过去,遇到像新冠这样的病毒……

如果回到过去,车马都很慢恐怕不是浪漫……

上一讲提到“美丑”“善与不善”都是价值判断,

同理,贤与不贤,难得与易得也是人为;

人的欲,人对万有之物进行区分,进而对其按自己的标准进行选择,评判,离道越来越远。

在道那里,万物皆一,没有贵贱好坏之分。

所以老子最后再次提醒统治者,要像道一样,不乱为,不强为,不妄为,不多为,

一句话,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的目的是“无不治”是有为不是归隐山林无所事事

“圣”要无为,其目的是“无不治”;

“民”要心虚志弱,无知无欲,自身无所谓目的;

“圣”与“民”都要践行“无”,具体一点,都要虚心弱志。其区别:

圣人之“无为”乃为“大无”,如“道”一样,“大有”从中呼之欲出,终成万有,正是“无不治”。

民之“无知无欲,虚心志弱”乃为“小无”,

即去掉具体之有,除嗜欲去烦乱,削追求弱意志。

客观上成就圣人的“无不治”。

还可以看看:

万历十五年:能用法律和技术解决的问题,别扯上道德【读书人】

第4讲第2章老子之道干大事,干了大事不说话【我读老子】

万历十五年:竟然不是皇帝说了算?【读书人】

(0)

相关推荐

  •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三章:圣人之治

    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 ...

  • 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

  • 再读《道德经》之第三章 不尚贤——认识是可以被模糊和引导的以及圣人对百姓的引导

    三,不尚贤--认识是可以被模糊和引导的及圣人对百姓的引导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 ...

  • 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无为?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道德经>第三章,是后人对老子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来源,主要和这一章中" ...

  • 第8讲 第6章 生养之神啊,你永恒【我读老子】

    第6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导读 谷:道生养万物的性质和道的"虚无"状态: 神:道的重要性: 玄牝之门.天地根:道的初始性: 绵绵若存用 ...

  • 第12讲 第10章 不多为,地摊烟火自生机【我读老子】

    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治国爱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导 ...

  • 第19讲 第17~18章 最好的管理是“相忘于江湖”【我读老子】

    第17~18章 第17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

  •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中庸研读(第2讲:第一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一章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天.命.性.道.中.和等基本概念,性.道.教三者的关系,戒慎.慎独等存养省察功夫:理解中和的功用,中庸之道 ...

  • 《道德经》第四讲 第三章 感悟《一》

    原文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 《道德经》第七讲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 ...

  • 《道德经》第八讲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