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为何成为收藏热潮
康熙早期釉里红的色调有深浓与浅淡两种,深浓者有凝厚感,浅淡者呈粉色至紫色。细笔线条的描绘细致清晰,有的清新,有的深沉。平涂绘就的釉里红三果、三鱼可达到明宣德时期的水平。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主要为官窑烧造,且烧造较为成功。由于康雍乾的制瓷工艺更加成熟,釉里红制作较明朝更为理想,但也有局部铜绿特征。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末、雍、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
元代的釉里红器与同期青花相比,有一些区别。一般来说釉里红的装饰纹样简单而题材狭,与元青花瓷的层次多,画面满的特点成鲜明对照。元釉里红颜色大多呈灰色,很少有纯正的鲜红色,线条也常见晕散,没有浓淡不等的几个色阶。
青花和釉里红颜色淡雅,会随着笔力呈现深浅变化,呈现出水墨画的感觉。因此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放在一起不仅考验画师水平,也考验烧窑水平。
青花釉里红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汝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开光内花卉形似镂空,其实严格意义上应是贴塑。已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
“青花”是使用钴矿物作彩料,先在坯件上着色绘画,后罩以透明釉汁,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白地蓝花瓷器。颜色鲜艳,釉下纹饰经久不变,具有明净、素雅之美。作为与“彩”不同概念的色釉品种红釉和蓝釉,则是含铜或含钴而呈现不同颜色的釉料。釉的烧成技术难于掌握,所以元代红釉绝 佳作品甚为少见。元瓷一般胎骨厚重,器形大,显出雄壮浑厚的气势。这是与制胎原料的进步、烧成温度的提高分不开的,因此减少了器物变形,在制瓷工艺上有所创新。这件盖罐不仅器形大,而且彩、釉皆精,出土时又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实为可贵。
成化以后,釉里红其实已经慢慢被釉上红彩替代,基本上已经完全难觅踪影。釉上红彩是在烧成的白瓷之上绘上红釉二次烧烤而成,在对工艺技术的要求上更加简单和容易,不过同时也反映的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1200℃到1300℃还原焰将氧化铜烧成釉里红或红釉的技艺失传或无法满足达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