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丝路上的飞天
在佛教艺术的殿堂里除了佛菩萨外,还有许许多多精彩有趣的神鬼精灵。尽管他们的形象没有佛菩萨那么庄严高贵,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觉得原来佛教世界也是这么的生动可爱!
图1 印度桑奇大塔塔门雕刻飞天
其实每个天神也好,精灵也好,都有他们的前世今生,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自己独特的样子和奇葩的故事。世间百态,除了人,可能你也会被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打动。比如飞天!
图2 云冈石窟天顶飞天
在佛教中,佛把世界分为“三界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飞天就生活在天道中。
图3 六道轮回示意图
说白了,飞天其实就是飞行在天空中的天人。(印度的天在中国应该被称为神)
图4 印度巴尔胡特大塔雕刻飞天
早在佛像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飞天就已经出现在印度佛教的雕刻艺术里了。比如印度巴尔胡特和桑奇大塔塔门雕刻上的飞天,长着印度人的面貌,头上缠着头巾,身材短小粗壮,飞起来的动作又僵硬又沉重,不像飞行,倒像在坠落。
图5 印度马图拉雕刻
公元1世纪以后,飞天变成了美男子形象,头上戴冠,身材结实而匀称,身体比例协调,已经具有天人的神圣气质,只是,看他们僵硬的动作,还有纯粹装饰用的飘带,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杵在天空而不掉下来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有颜任性?
图6 印度犍陀罗雕刻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佛教艺术的北部中心犍陀罗,飞天则变成了希腊爱神丘比特,所谓的童子飞天。胖嘟嘟,圆滚滚的身材,背上长着小翅膀,飞行时动作夸张而灵巧。这种童子飞天还传到了新疆地区。克孜尔石窟中的飞天身体一百八十度对折,头朝下飞行,动作夸张而调皮。
图7 新疆克孜尔石窟童子飞天
事实上,真正将印度舞蹈元素和人体美的最高理念表现的淋漓尽致的应当是阿玛拉瓦蒂雕刻中的飞天了。他们成组出现,几乎全裸,露出修长且凹凸有致的身材,特别是拉长的身体比例更显得身姿轻盈,具有柔美而伸展的律动感。
图8 印度阿玛拉瓦蒂塔门雕刻
当印度佛教艺术的最高峰笈多时代来临,飞天也达到了理想美的高峰。单纯而高贵的气质,夸张而优美的动作,堪称古典美的典范。他们不像是单纯的飞行,更像在舞蹈跳跃的瞬间。跃动的飞天与佛陀的静谧沉思形成对比,有生命力的彰显,也有心灵沉思的宁静。
图9 印度萨尔纳特雕刻
此外,在阿旃陀石窟中还出现男女成双的爱侣式飞天。他们紧紧相依偎,神情愉悦,满怀爱意,特别强调“三屈式”(S形身材)的人体姿态,飞行的动作轻盈而柔美。在宗教脱离世俗的沉思与宁静中,飞天又将人拉回人间。
图10 印度阿旃陀石窟双飞天
这种“艳情味”双飞天还一直传播到中亚和新疆,即古代的西域地区。阿富汗巴米扬石窟中的飞天,三人一组,中央为男性天人,两侧各有一天女,中央的男性天人回头左侧的飞天,画面传达出眉目传情的意味。
图11 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爱侣式飞天
当飞天出现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大多以群体或男女成对的双飞天形式出现。男性飞天上身赤裸,下身穿着羊肠裙,女性穿束腰长裙,身材窈窕。他们的身体弯成九十度,两腿略为交叉,显得挺直而庄重,飞行的动作很像人鱼在大海中游弋。
图12 新疆克孜尔石窟双飞天
当飞天被北凉时期的敦煌接纳,他们完全变为程式化的“胡人”样貌,赤裸的上身,短小精壮的身材,高鼻深目,超乎寻常的大耳,飞行时呈现V字形的身体弧度,都表明其外来血统和神性身份。整体看来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和开创者的自信。
图13 敦煌莫高窟北凉时期
北魏时期是飞天中国化的变革时期。这时期的飞天,开始慢慢脱下胡服,穿上中原襃衣博带的士大夫装扮,身材清瘦而单薄,飞起来有种翩然欲仙的感觉。
图14 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
还有一种少女式的飞天,身材清瘦而修长,上着长袖对襟小袄,下着拽地长裙,裙角裹住双足,如美人鱼的鱼尾,身体两侧巾带飞扬如羽翼,比顾恺之笔下端庄优雅的洛神添了几分少女的清新活泼和灵动。
图15 云冈石窟北魏时期少女式飞天
伴随着隋唐盛世的到来,飞天成长为娟秀妩媚而又气质雍容的成熟女性,她们丰肌丽质,眉宇含情,飞行时的姿态变化多端又潇洒自如。尽管袒胸露乳,但是没有丝毫艳情味,尽管女性气质十足,但是从容的表情又隐约透露着稳健和果决,飞行动势一气呵成,毫无凝滞之感。
图16 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
唐以后,飞天的飞行姿态简直是达到了绝妙。各种高难度动作信手拈来,而且打破了人的肉体禁锢和地心引力对人的约束,实现了人对飞行的所有渴望。这些飞天,无疑是人类想要成为的自己——轻盈,自由,无忧无虑!
图17 安西榆林窟西夏时期的飞天
从小我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脚踏浮云,凌风飞行。安西榆林窟的这身飞天是小编最喜欢的造型啦。可以这样慵懒的半躺着,斜靠着云层,简直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