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学:帮工
【总第130002期】
帮 工
小时候,村里谁家盖房子,或者修房垒垛,哪怕盖个猪圈,都会有人来帮工的。帮工的不要钱,多半都是乡里乡亲,供饭就行了。“谁家还没有点事儿,大家伙儿伸个手,也不算啥的。你帮我,我帮你,与人与己都便利不是……”如今却不一样,尤其盖房子,流行“大包”,“拎笤帚上炕”,就是城里的“拎包入住”。其一,村里壮劳力去城里打工,老弱病残能干啥?气儿喘匀了就不错了,还说什么帮工干活?其二,盖房子的自有其技术,根本不让帮工的上手,害怕弄砸了,丢了手艺不说,也丢了声誉,自然生意就没了。
高一暑假期间,老舅家大表哥盖房子。闲着没事儿,就去帮工。帮工来的多少,就是检验一个人在村里的“德性”,当然还有地位。大表哥家的帮工来的不多,甚至忙活起来捉襟见肘。我去帮工,也干不了什么“手艺”活儿,更干不了太重的活儿,就安排我搬砖。从土街上,往院子里搬砖。一条小路,泥泞不说,还坑坑洼洼,稍不小心,就会摔倒。七八趟下来,浑身上下出透了汗,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歇歇停停,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收工。要不是大表哥再三挽留,甚至连饭都不想吃了。到了第二天,腰酸背痛,难受得躺不住坐不下的,任凭母亲怎么说,我也不去大表哥家帮工了。再说,饭菜也不合胃口。高粱米饭沙粒似的,根本就没煮烂乎!干豆腐拌凉菜,干豆腐竟然酸了……都嚷着“散白”好喝,我又喝不了。二哥说,“要不帮工的少,也是有原因的。”对此,我深信不疑。
二哥说的对,我家盖房子时,帮工的站满了院子。没有办法,父亲点名留下一些人,劝说另外一些人忙自己的事儿。父亲再三说,“人少的时候,我去找你们。”上梁那天,父亲杀了一头猪,甭管来没来帮工,统统叫过来。父亲说,“喝酒吃肉,图个喜庆。”每当说起这个,父亲都感到自豪。村里人,说起父亲时,都不忘说上一句,“你爸讲究人”。
父亲当生产队长那年,一个外乡人拖家带口逃荒到村里。父亲非但没有撵走一家人,还张罗给他们家里盖房子。村里拿的盖房子材料,号召来帮工的都自带粮食……苞米馇子、小米、大白菜、萝卜、土豆干、干豆角丝、干豆腐、鸡蛋……帮工是自愿的,带粮食带蔬菜也是自愿的。外乡人感激地给乡亲们跪下磕头!从此,谁家有事儿,外乡人都帮工。并且,从开工一直帮到完工,一天不落。
帮工就是互助,就是邻里感情。每次回老家,村里的婶子大娘都会说,“城里人不懂感情,别说有啥事儿帮工,就是门对门住着多少年了,甚至都不知道姓氏名谁!”的确如此,而今天村里呢?邻里守望的情感还在,可是没有了邻居!偌大村子,十几户人家,隔着八十丈远!况且,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走几步都上喘,谁帮得了谁呀!
刘佩学,男,1967年9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岁月》、《小小说选刊》、《地火》、《小说月刊》、《当代小说》、《天池小小说》、《检察日报》、《幽默与笑话》、《讽刺与幽默》、《文学故事报》等报刊杂志。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赏,是一种情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