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治郁当以调气为要——耳鸣医案一则

张某某,女,43岁,家庭主妇。2002年11月11日初诊。

主诉:双耳耳鸣1月余。患者于1月前生气后出现双耳鸣响,持续性,如风吹样,调不高,白天为甚,睡眠时好时差,纳食好,二便调。发病后未进行治疗。一年前发现胆石症经手术治疗。检查:双外耳道、双耳鼓膜未见明显异常。纯音听阈测定显示双耳听力基本正常。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腻,脉细缓。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证属气郁湿阻,清窍失畅。治以疏肝醒脾、解郁化湿通窍为法。处方:柴胡12g,生牡蛎30g,苍术6g,厚朴9g,郁金12g,石菖蒲12g,乌药6g,香附12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蝉衣6g。4剂水煎服。

2002年11月15日二诊。自述上方服一剂后双耳鸣响息止,4剂服完,无不适,是否需要继续治疗。诊见舌质仍暗,舌苔已薄白。嘱停药,修身养性。

陈苏生:“凡病多参郁,治郁当以调气为要。”

按:神经性耳鸣难治,为临床医家公识,西医惯用心理疗法和掩蔽疗法。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远较西医为高,但仍为困扰临床医者之难题。清代医家徐灵胎说:“能愈病之非难,知病之必愈、必不愈为难。”这一句话用在耳鸣治疗中再恰当不过了。我们无法预知面前这一患者的耳鸣能不能治好,也无法预知多长时间能治好。似本案一剂鸣止者,实不多见,也出医、患意料之外,说句笑话,“全赖天助”。案中所用方剂即当代医家陈苏生之疏肝和络饮加减,该方是陈老在“凡病多参郁,治郁当以调气为要”的学说观点指导下制定的,药证相应,临床有桴鼓之效。加蝉衣一味清窍止鸣,且蝉衣有“疗不寐”功效。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舌暗有瘀斑,但舌苔不净,不宜早用血药。若按常规套法加用活血化瘀药或以活血化瘀方治疗,效果往往不好。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