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药丸!

直觉告诉我,伊利应该很想学一把前些天的格力,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我想说,伊利跟格力真的不在一个量级,否则不会傻到去使用“民族牌”,因为在企业竞争中高调使用“民族牌”无异于自杀。

客观的讲,民族牌,是所有舆论造势中威力最大、牵涉面最大、影响力最深的“重型武器”。打的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受益,提振士气。但同时也存在非常大的隐患风险,稍有差池不仅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有可能将自己推入“万丈深渊”。

分析认为,打民族牌,要同时具备明确的政治背景和清晰的舆论前提。明确的政治背景,一般是指遭到外族侵略、国家主权遭到威胁、内部分裂势力试图分裂国家等这类情况;清晰的舆论前提,一般是指线下线上层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遭到无理欺压,处于被动受欺地位。

就目前而言,符合打民族牌的也就是正在不断遭到美国极限打压中的华为,这也是为何何庭波那份“海思一夜转正”的致员工公开信瞬间刷屏的原因。但民族牌,也要懂得适时“收一收”,否则民族情绪一旦持续过热,很有可能“物极必反”。就是说,即便已经符合使用指征的华为自己,后期也在有意识地淡化提及,进行自主降温,起码自己不会到处宣扬。你看,任总的那番央视访谈对话就很耐人寻味,即便家人都在用华为,但为了防止民族情绪被人反向炒作,在面对提问时还在不断讲着“孩子不喜欢华为,他们喜欢苹果”,这就是大智慧。

反过头来看这次的“伊利炮轰蒙牛”,都是中国企业,哪来的敌我矛盾?哪来的政治对抗?顶多也就是企业层面的市场竞争,至少在外界看来,这与政治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你看格力,搞出这么大动静,几乎所有的舆论点都准确切中公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质量”上,绝不越雷池半步。而伊利,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奥运最大丑闻”“联合美国企业”“破坏冬奥大局”条条大帽都悬在半空,没有确凿铁证,这是忌讳。

也难怪这篇炮轰文章很快删除,放了哑炮不说,还留下了太多硬伤,我敢肯定,伊利这么一搞后,后面还将“麻烦不断”。

多说一句,舆论是把双刃剑。并不是“谁先用谁就赢”,也不是“谁口号响谁占优”。你看,这两天的曾轶可,不就是个活生生的案例,原本是想用舆论手段教训下那个“有眼不识泰山”的机场安检员,结果因为自己太蠢翻了车,连夜紧急道歉还是其次,怕只怕因此丢了工作,何必呢?

所以啊,一个企业的媒体团队真的很重要,让啥也不懂的人去管理媒体团队不吃亏才怪。这不,奥克斯不就是有个啥也不懂还牛逼哄哄的市场总监才一败涂地的吗?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