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之间“汉杉、唐梅、宋竹、明兰”的典故

偶闻有“汉杉、唐梅、宋竹、明兰”之赞誉流传于民间,且均有典故。或许,苍山洱海间的一石一树、一山一水,都在静静地诉说着文献名邦大理逝去的往事。那历史的沧桑,抑或人文的情怀,无处不在地闪烁着白族文明光芒。

历经时空的洗礼,无为寺八景之一的“唐杉”和市文化馆镇馆之宝的“明兰”,至今仍根植于点苍银洱间,安然地屹立着。灵会寺的“唐梅”,尽管不见了身影,但白族人民没有忘记她,延续至今的民俗活动是最好的怀念。唯独“宋竹”,不见踪影。“宋竹”,你在哪里?

一、无为寺汉杉

苍山兰峰东麓有无为寺。上世纪抗战时期,华中大学游国恩教授考证无为寺 “古香杉”时写道:“唐松杉三株并列于今寺门首,三年前余尝游此。三株皆高数丈,大亦数尺,幡郁扶疏,其枝皆东向指,甚为奇异。考此杉不知何时植”。

不管汉时就有,还是南诏时“开山祖师赞陀崛多从天竺携来香杉,与国王异牟寻亲种三株于此地”,这高27米,树干基部至5米外已空心的常绿古香杉,现在依然耸矗在寺前。此杉松用其不屈的生命力,参与了南诏时期佛教的兴起;见证了妙香佛国的大理国时期,段思英、段素隆、段思廉、段正明、段正淳、段正严等帝王和众多皇族成员出家或受戒无为寺;诉说着元世祖驻跸无为寺智慧用兵的史实;记载了明末朱元璋孙朱有枥的感叹;留住了杨升庵、李元阳、杨士云、杨黼、段宝姬、徐悲鸿等无数文人雅士和高人贤达的目光。杉松树下,《天龙八部》故事中有德尚武的南帝段和誉,一指禅源远流长。

历史的年轮飞转,长青的“汉唐”古香杉树始终如一静静地守望着无为寺。

二、灵会寺唐梅

苍山五台峰下,万花溪畔,有灵会寺。相传此寺起于南诏时期,寺中栽了一棵梅树。《南诏野史》:“寺有古梅一株,铁杆横撑,花千层,作红玉色。相传蒙氏时所植,故人呼为唐梅寺”。梅树有康熙年间徐崇岳所作“唐梅”诗为证,诗曰:“唐梅发古香,来人罗浮梦。生长天宝初,认得阁罗凤”。又传大理国时,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母亲果子女白姐阿妹到唐梅寺修行,段思平遂大规模建盖寺庙,造塔铸佛,取义“灵山一会”,把唐梅寺改名为灵会寺,并于后追祀其母曰“天应景星懿慈圣母”。历元明清,演变到现在的“三肖圣母”赐福,求子、谢恩、定情等民俗经千年而不衰,故《康熙剑川州志》还称之为“兰婆寺”,清代曾有赵廷玉及其夫人周馥游寺时为其赋诗。

用梅根雕出的酒杯浮现出奇异的梅花,使多少人陶醉在梦中;那三十六庙宇或毁于兵荒马乱、或消失于水灾,留给人们永远的遗憾;寺庙原有的大钟发出响彻坝子的钟声,回荡在五台峰和沧浪峰间;大理名胜十楼之一的“鑑湖楼”或随万花溪水而远去,…。

愿唐梅之花永远盛开在白族人民心中。

三、七尺书楼明兰

古镇喜洲,有明时名儒弘山公——杨士云。

在民间有“让解桥”美谈的“理学名臣”、“给事中”杨士云,大理人民家喻户晓。他所著《郡大纪》详细考证叙述了大理远古至明代的历史沿革,被明代白族大学者李元阳收入他主编的嘉靖《大理府志》中,流传至今。杨士云从明时起一直是为人为官做学问的楷模,被人们尊称为弘山公。

相传在故居“七尺书楼”院内,弘山公亲手栽了一盆虎头兰花。兰如其人,同乡明进士杨鸿渐 “七尺书楼遗翰墨,一枝兰萼锁春风”,杨宝山“锁闼赤心留谏草,江湖白发见宏山”之赞美诗词中,可以窥见杨士云境界和影响。此虎头兰,后被誉为“明兰”。“明兰”花盆为大理石,盆上曾刻有清朝时喜洲进土杨龙池题写的一首诗,后人及合族在盆体上也再三镌刻诗文,表情达意,激励后人,意义深远。“明兰”后捐赠与国家。

“明兰”以弘山公的人品而传世,流传至今。

四、宋竹

访了多地多人,查阅了诸多史书资料,无缘觅得“宋竹”之意。何为“宋竹”?且用以下几点相关资料,来表达臆想。诚愿“宋竹”之说能浮现而出。

1、《种松碑》—宋竹

因崇圣寺有联:“梵佛一堂,林宇竹窗无上地;百年千日,雪山云谷更高人”,于是李元阳、宋湘、苏轼等人和轶事映入眼帘。

(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仕途坎坷,但一生爱竹。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让“恬淡潇洒清纯”的君子气节流芳百世。而他赞美表哥文同“想是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的故事,创造了“胸有成竹”这句成语,让世人景仰。

(2)  在百年名校大理一中南花厅北侧,有宋湘所作的《种松碑》。

清时“岭南第一才子”宋湘,集诗人、清官、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为国为民有卓越贡献。《清史文苑》:“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据《清实录》载:宋湘在滇任迤西道尹期间,曾买松子三石,于点苍山三塔寺后鼓民种之。道光二年五月乙亥,诗人在赴任途中又看见了六年不见的点苍山,并且有人告知“有报松已寻丈,郁然成林”。宋湘欣喜感慨之余,写了三首七言绝句:

不见苍山已六年,旧游如梦事如烟。

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

古雪神云看见回,十围柳大白头催。

才知万里滇南走,天谴苍山种树来。

一粒丹砂一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

何时再买三千石,种遍云中十九峰。

由此可见,宋湘为官时,关心民瘼,积极用世,绿化苍山,是建设生态大理的先驱。后大理人民为纪将宋湘“点苍山造林”之举,遂将宋湘所书“流畅中显刚劲,有李北海遗风”的三绝句勒石,刻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种松碑》。原碑立于三塔寺旁,后移于大理一中校园南花厅内。

猜想:被世人称道的苏东坡“胸有成竹”和宋湘“竹报平安”的故事,在流传中,纵然此宋非彼宋,但因富有内涵,而在后人称颂中成为了“宋竹”的美谈?

2、五台峰之弘圭寺

喜洲五台峰北麓曾有弘圭寺,南诏时弘圭寺为蒙氏家寺及祖庙。元明两代此寺为喜洲董姓重修。相传明清时为书院,杨士云、杨宗尧等进士即在此师从名师董公。

无名氏有《饮弘圭寺》诗曰:“白花台上分琼席,双树林间泛玉瓯,雨后新髡千竹笋,风高初下万松球青山抹日半岩夕,碧水寒天一色秋,余兴不知归路晚,坡陀立马看龙湫。”。此外,还有赵来五等名士之“竹枝词”流传。

可以看出,弘圭寺旁曾经竹林苍翠,被人崇敬。无存了弘圭寺,难道觅到的是南诏大理国王公贵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祈祷和膜拜、文人墨客怀古的情怀和古人苦读的踪迹?…

白族人民爱诗书,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理,松竹梅兰具有了坚贞不屈、谦虚谨慎、淡雅清高、君子之心等精神意蕴。找“宋竹”,意在让白族的文化气息在崇尚读书、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传统理念的挖掘中得以彰显。跨越时空的思考,一定会让大理的天空更美,生态更文明。

松梅兰有影,独宋竹无踪。宋竹,汉杉、唐梅、明兰在找寻呼唤你!

《白语茶座》感谢儒芬茶叶全力支持白语文推广。

作者:杨立新

值班编辑:Dual Weit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

(0)

相关推荐

  • 大理 洱海。

    大福翁 01-14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2.8万篇 洱海,不是海,是湖,是云南省第二大的淡水湖,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河. 洱海形状像一只耳朵,云南省属于内陆城市,白族人民表示对海的向往崇拜所 ...

  • 候鸟七季 6 白族民居

    苍山下,洱海旁, 放眼远眺白茫茫, 白族民居连成片, 疑是山川着银装. 白族是一个聚居性比较强的少数民族,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主要聚居地,约有80%的全国白族聚居于此.苍山东麓.洱海西滨的狭长 ...

  • (56)南诏大理武侠风

    苍山洱海耶稣光 白族民居 洱海傍晚 洱海小普陀 大理古城 大理五月雨绵绵,锣鼓喧天登龙船. 洱海碧波连广宇,苍山云雾接九天. 共饮香茶整三道,白族少女舞翩迁. 崇圣三塔历唐宋,观音大师渡有缘. < ...

  • 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得失

    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得失

  • 大师钱穆为你讲解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政治的得与失

    说起中国的历史,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制度大国,而这一概念的形成,只怕也是来源于中国的皇帝制度. 在常人的眼里,皇帝掌握着国家的一切,皇权的不断扩张,让权力高度集中,让国家 ...

  • 苍山洱海之间,有一间美到炸裂的酒店

    圣诞新年转眼就到 小宇宙突然不走正道 完全没心思工作 就想找个海边...躺着 看天看海... 12月,要找个 既不晒又不冷的地方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心思一下子 就飞去了大理的洱海 没曾想找到了一个 ...

  • 早春二月,超山探梅,唐梅宋梅让我们穿越了时空,尽享梅的芬芳

    早春二月,赏梅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春节七天假期结束就接到摄友们的邀约,自驾前往国家级AAAA风景名胜区超山探梅,初八上午从上海出发,两个小时就到达景区东园大门口.寻梅.探梅.赏梅,寻到了位于大明堂前方的 ...

  • 唐、宋、明《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五星,亦称五纬,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中国古时天文学家将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附以诸星座.在古代观天历算的经典作品中,多将五星二十八宿画为人形.兽形.鸟形等. 唐 梁令瓒 五星二十八宿 ...

  • 汉、唐、元、明、清,五个盛世王朝,彼此之间综合国力又是如何?

    导语:唐风汉韵元明清,五大盛世谁为峰,我国五个盛世王朝,汉.唐.元.明.清,为何不包括秦朝,彼此之间综合国力如何?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浓墨重彩的王朝更替史,历史的脚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由盛转衰的帝国王朝 ...

  •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秦、汉、唐、元、明、清等...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秦.汉.唐.元.明.清等强大帝国,各个朝代始终站在世界中央,尽管也曾经衰败过,但都能很快站起来继续屹立世界东方.世界历史上经历了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大英帝国,而这些帝国 ...

  • 《世界遗产在中国》06 武当山建筑群 | 唐风宋韵 明砖清瓦

    <世界遗产在中国>06 武当山建筑群 建筑与文化 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建筑的风骨 当建筑与文化相碰撞 便彰显出建筑的灵魂及韵味 武当山三大建筑群,由山从下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