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豆瓣评分7.8分,4131人评价
詹宏志像一个归乡的老水手,一个博古通今的说书人,细细述说着旅行中的惊喜和失措,决定与彷徨: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被旅行社诓骗却皆大欢喜的厨房体验;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峇里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在阿拉斯加天地独行般的行迹;土耳其街摊品尝两个羊头的滋味;京都东京梦幻美食的纪行……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詹宏志出生于1956年,南投人,台大经济系毕业。现职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詹先生也是计算机家庭出版集团与城邦出版集团的创办人。拥有超过30年的媒体经验,曾任职于《联合报》、《中国时报》、远流出版公司、滚石唱片、中华电视台、《商业周刊》等媒体,曾策划编集超过千本书刊。并创办了《计算机家庭》、《数字时代》等四十多种杂志。
1.《旅行与读书》,就好像一对搭档,一个叫旅行,一个叫读书,他们总是一起出发,带着彼此,去到很遥远的地方。2.他像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返乡浪子,体能已衰却谈兴颇高,他兴致勃勃对着那位未满二十的年轻自己叙述窥探他种人生的各色经历,至于那位年轻人是否有兴趣倾听,却也不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3.书呆子相信凡事书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应有例外,所以他们通常会以一本书或几本书作为旅行的依据,我当然也是这种人。今天这个时代,都不用读万卷书,只需要多上几次网,是真有可能取代行万里路的。所有你要去的地方,都已经有人去过了,他们拍回来无数照片、影像,他们写下了各式各样容或自相矛盾的描述与感慨,一切尽在你指掌之间,一点即达。在疫情当下的今天,非必要不移动大的空间,那么为什么脚趾头还在蠢蠢欲动呢?只有一个人生是令人不满足的,但我们诞生之际时空已定,这个人生也就跟着注定,还有什么方式能让我们扩大对实体世界与抽象世界的参与?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电影”,比如说“音乐”,比如说“绘画”,比如说这本书里提到的“旅行”与“读书”,都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时,你专心其中,融入情景,因而有了另种人生的感受;旅行时,你沉浸当地,邂逅风土,与另一种文化与生活相遇。这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钱钟书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邮差。相关的书籍,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各地的文化,每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作者都会带上几本书,或者在当地再购上几本当地的特色书,他会在书中寻找旅行的目标,追寻旅行的滋味。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作者咬着满大街都有的“牛肚三明治”时,他总算明白了世界上就没有书里写的那种“牛肠面包”!他自嘲地写道:我被我的书给骗了!读书和旅行其实很相似,两者都追求独处,读书是一个人踏上的旅程,旅行则是独自开始的阅读。罗曼·罗兰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真实世界探索已完,想象世界就要让我们继续前进,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阅读就是一种“替代性”的经验,你读得心脏猛拍,又读得汗流浃背,感觉上好像已经亲身经历了大冒险的行动。
旅行方式一直在转变,也许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观光景点,但是生活中和风土民俗中的细节是一直在变动的,仍然可以找到一道菜,一个角落,是自己的体验,也许再也没有到不了的岛屿了,但抵达的过程和心情仍然是百分百专属的。
读书的媒介和方式一直在更新,也许我们知道很多的书名,我们也买过很多的书,我们也读过很多的书,但其实读书就是读自己,不同时候的自己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受。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书,作为一种牵引,催促你走出家门去看世界。而旅行,则翻开了世界这本书,等你用生命去重新认识你认识的世界。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一蓝色学习日快乐!
编辑:九分
审校:冬舜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