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厕所革命 ” !
厕所虽小,确是民生头等大事。我们曾经聚焦“东京公厕”项目:16 位来自各领域的知名设计师,对东京涉谷区的 17 个公共厕所进行改造,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坂茂、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和槙文彦,可谓大师云集。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公共洗手间也日渐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角色。如何将公共洗手间既合理又美观地融入公共空间,设计师脑洞大开地提出了各种建议。
在很多翻新项目中,设计师不约而同地想将公共洗手间变成重新定义社交聚会的场所……
祖宅村全貌
在建筑形态的设计中,设计选择了类地景化的处理,将卫生间部分功能区藏在一个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举办活动的大台阶之下,解决了公共厕所便利性与隐蔽性的矛盾关系。
砖瓦墙的每一块砖都经过设计师的考量
整个墙体的施工过程都遵循重力规则,越往上部的笼子,需要承受的重量就越小,垒砌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在材料上运用了更多的瓦、碎砖、旧茶壶等特别的材料,在砌筑方式上也采用了更多的镂空,使砖墙显得更加通透。
日出或日落时,阳光透射进来,穿过这些砖墙的缝隙,洒落在地面或墙角,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这些材料承载着整个场地过去的记忆,建筑师希望以碎片化的形式将它们放进新建筑之中,整个场地在更新之后,依然能够找到一些关于旧时光的平常而动人的细节。
项目所用的天然石材包括鹅卵石采自附近,简单的铜管被弯成水龙头,石头墙是当地工人精心的杰作。
该项目坐落于深圳北环⼤道和艺园路相交的转角,建筑师将公厕设施消隐在树木及绿化带中。厕所隔间采⽤无分性别隔间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无边界的,与自然交融的流动型平⾯布局。
设计最大化了人流达到的可能性,采取类街⼼公园的景观设计,成为人们更乐意⾛的穿⾏捷径,场地内还设置了相应的休憩座椅,供⼈休息或等候。
于是,设计目标聚焦在结构基础如何避开所有大树的主根系。根据建筑功能,设计师拆分出4个相似的小体量叶片形单元,“叶片”的尖部是入口,较宽的腹部形成如厕空间。
树根分布图
基础平面图
每个单元只设置双柱,布置在室内的中轴线上,以确保柱基础远离树根;这样起稳定作用的基础圈梁尺寸就可以减小,进一步缩小了基坑开挖的范围以保护根系。
为了更适合悬挑并且减小构件尺寸,屋顶选择了钢结构,屋面是钛锌板立边咬合系统,吊顶是干挂铝单板系统,通过双层檐口的设计形成一体的屋盖,它与金属幕墙的围护结构完全分离。这是一个“漂浮”的屋顶,外墙只需负责自身的荷载,释放出来的构造空间容纳设备管线,覆盖密拼的深灰色金属单板幕墙。
四个小单元退离步行道,栖身在树林的华盖之下,叶片状低矮的缓坡屋顶,重新定义了这片林下空间,我们称之为——片叶园。
卫生间也是交换信息与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为了促使这种行为的发生,设计师在原男女卫生间的隔墙上打出几个洞口,将洗手、梳妆、吹干等功能内置于墙间,两侧人穿过墙上这些可用的洞口,去洗手与梳妆,原先不相识的两人,也有了打个照面,交谈聊天的机会。同时,墙上洞口增加了可用面积,使卫生间增加更多单间,提高使用效率。
多数人心中,卫生间是每日必需,却又不愿主动提及的空间。而在这个项目中设置了一个可以主动改变的植物墙,它不同于常见那些管道密布、由技术支撑的绿植墙,这是个以洞洞板作为基础的墙面,挂着几百盆不同的植物,由使用者选择、照料,根据心情或使用所需调换位置与组合。也可自己带来植物,互相交换,谈论养植经验,随季节有新的香味,新的色彩。
卫生单间的使用状态与基金会办公室的信息相连,办事人员在办公室里就能查阅到单间的使用情况,方便安排时间。同时增设了残疾人单间,全面照顾残疾人的使用情况。
昆仑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设施升级,保护区管委会邀请Lab D+H设计一座示范性公共厕所,作为设施升级的启动项目。
业主并没想好厕所的具体位置,设计师展开了基于场地的研究。昆嵛山森林公园是一座方圆百里、峰峦绵延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自然保护区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新设施的建设必需遵循最低干预开发(LID)的原则,同时,设施的设计亦应顺应复杂的地势而轻巧地藏置于自然保护区之中。
体块生成示意图
了解到今后厕所将建设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上,设计师构建了一个单体模块系统,它能够灵活地根据不同地形自由组合,以便适应性地推广至整个自然保护区。基于这一体系,最终选择了现有高山植物园的一处高差变化较大的土台地作为厕所基址。
在英语系国家中,厕所被称作“restroom”,即“休息处”,虽然起源于委婉的表达,但也寄语如厕是件惬意的事情。因此,设计师希望把“休息处”设计成一个景观化的“休息驿站”。通过单体模块的组合,一个顺应地形变化的庭院生成了。袖珍的中庭被一条时上时下的围廊环绕,为普通的如厕体验赋予了诗意的感受。在视野最佳处设置的景观平台,为等候的家庭成员提供休息与观景场所。
起伏的庭院分为两部分:休憩空间与功能空间,通过一条环状连廊串联而成。
休憩空间由几组连续的模块单体转换过度而成,形成亭子与露台,作等候与赏景之用;功能空间将厕所功能分为男厕、女厕、家庭用厕三类,环绕于庭院。中庭边缘设有两处洗手处,每处有两块折叠的耐侯钢板,一高一低分别给成人与儿童使用,用过的水从钢板缝隙中流入砾石过滤池,水过多时从无边界钢板顶部溢流而出并回渗地下。
沿对角线起坡的单体,经过适应性地组合后,呈现出具有几何美感的屋脊线,形成了与昆仑山嶙峋的山脊线的对话。厕所的表皮采用小枝与磨砂玻璃并置,在保证隐私的同时又能产生优雅的光影效果。
不同朝向的等候坐凳
为考虑方便性,厕所内设计有放置小件物品的木台和兼具桌子功能的矮凳。从材料到构造方法上,我们都希望驿站的搭建为环境带来最小的干预,并能将单体模块的组合办法推广应用至整个保护区。
休憩空间与功能空间
连续的景观亭形成休憩空间
简洁的耐候钢洗手池与竹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