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减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法。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恢复大脑内能提升快乐和幸福感的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也称血清素,简写为5-HT)的含量来发挥效果,比如五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五羟色胺和多巴胺重吸收抑制剂舍曲林,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重吸收抑制剂丙咪嗪等。
这些药物虽然能改善情绪,但往往具有副作用,比如扰乱内分泌和胃肠道功能等。那么,为什么抗抑郁药会有副作用呢?
有人说“是药三分毒,什么药没有副作用呀,吃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嘛”。对于没有吃药的人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在吃相关药物的人来说,了解原因有助于更好的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负担。
对于有生物相关背景的人,这个问题不难理解。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语言”,改变神经递质含量自然会影响神经细胞的交流,干扰人的正常情绪和行为。但人体中除了大脑中有大量神经元,肠道神经元的数量同样不能忽视,人体90%以上的5-HT,50%以上的多巴胺是在肠道合成。既然药物能抑制大脑5-HT和多巴胺的重吸收(再摄取),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含量,自然能调节肠道和其他部位神经递质含量,由此出现大脑外其他器官的功能改变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减小抗抑郁药副作用呢?除了增加药物的选择性,让药物只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含量而不影响其他部位含量,还有没有其他方向呢?
食与心介绍一篇研究,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根据这一思路,减小抗抑郁药副作用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使用,而不必依赖于制药公司的新突破。
这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科学家在2019年1月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
研究者使用的药物是最明星的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很多人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百忧解,这是一种选择性五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研究对象为健康小鼠,连续29天每天服用氟西汀。
结果发现:
  • 人类服用氟西汀后会出现明显的体重波动,可能是增重也可能是减重。与人类中的发现一致,29天的氟西汀干预导致了小鼠体重的明显变化,15天时显著降低,29天时则明显增加。
  • 行为实验结果显示,氟西汀组小鼠焦虑样行为明显增加,这与在其他动物和人类中的表现一致——即轻微致焦虑作用。
  • 氟西汀干预明显改变了肠道菌群,氟西汀组小鼠肠道内特定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和特定拟杆菌(Bacteroidales S24-7)数量明显降低
先前已经有研究发现,肠道乳酸杆菌参与氟西汀等五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的代谢。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我们:服用氟西汀产生的副作用可能与其对肠道菌群的扰乱有关;进一步可以推论:补充改善氟西汀代谢的菌比如乳酸杆菌可能会降低氟西汀的副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