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去解决问题,分享三个技巧

思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但是如果想要把问题更好的解决,在开始行动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懂得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针对问题发现并找到核心问题的思考,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解决问题。

如果你不懂得思考问题的所在原因,不会主动提出问题,那么你就不清楚问题的盲点到底出在哪里。这时就算你执行力再高,也只是隔靴搔痒,于事无补。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这就说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培养努力的形式更为重要。

这种思维习惯,不仅仅是用于一般性的问题上,还能够用来分析自己在追求人生进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果你不懂得分析阻碍自己通往目的地的具体问题,就算你目标再清晰,行动力再强,最终你的坚持和努力,只会打水漂,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培养这种思维习惯,你才有资本变得更强大。

阻碍你思考的因素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分析力,而是他们缺乏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看似跟当前问题相关,但其实并不到点的地方上。

例如老板要求你把这个月的业绩提高百分之二十,作为员工的你,该怎么做呢?

一般的员工,肯定觉得上个月做得不够努力,所以这个月就要做得比上个月还要努力,任务多做一些,以此来提高业绩。但实际上呢?

好的员工,就会懂得针对问题给出分析:上个月的业绩是多少?提高百分之二十,那意味需要提高多少工作量呢?这些工作量,是从哪个地方着手开始做?有没有其他的办法,透过不同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业绩呢?

通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可以更好的看出来,哪一个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呢?前者只是单纯的努力,而后者则是先分析问题,而后再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很多人之所以不懂得提出问题,大概有三个原因:

1,思维盲点

当一个人看不到问题的核心因素,他就没办法找出解决的办法。遮住我们发现问题的双眼,有时是自己的情绪,有时是自己的心理,有时更是自己的态度。

你正在生气的话,你的所有注意力就被情绪牵走;你对自己没信心的话,你就很难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你对自己的能力过分乐观的话,你就觉得没必要思考问题了。

看不到问题所在,自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因素。

2,思维惰性

生活上我们很多事情都会依赖自己大脑形成的思维惯性,例如早上起床刷牙,坐什么公车上班,去哪里吃饭等等,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习惯。因为这种事无需过多思考,节省时间和精力,所以很轻松就能够完成。

这时如果我们面对的事情,需要花费我们不少精力去思考,那么我们就宁愿用一贯的做法来对待问题,而不会重新用另一种方式来运作。久而久之,懒得思考,就做成造成了我们的思维惰性。

3,思维迟钝

一个人后知后觉,说的就是当问题发生之后,他才意识到应该怎么做?如果一个人对问题的反应太过迟钝,那么当问题产生变化的时候,自然无法很好解决了。

譬如朋友告诉你下个星期结婚,但你到了下个星期,你才反应过来,应该要送结婚礼物给朋友,但却不知道送什么礼物。那时才东奔西跑地去找,找到还好,万一花了时间还找不到,或者找了一些不适合的礼物,不是很难堪吗?

所以综上所述,想要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通往目的地,就必先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如果你连核心的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么你的行动力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学会如何去定义问题

我们平常的思考往往比较散乱,想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

但真正有效的思考,却需要具备“结构性”。这就是结构性思维的培养。

因为有很多问题,往往并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而是潜藏在深处,需要我们用心挖掘。

而怎么挖掘,就需要有一个思考的“焦点”。有了这个思考的基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

换言之,只要我们深入问题的内部,找到问题的症结,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找出正确而有效的答案。而第一步,就是学会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就是从相关的情况当中,运用筛选、排除等方法,通过思路的调整,把问题的焦点范围缩窄,直到找出问题的真正核心!

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就是“逻辑树”。

逻辑树,又称问题树、演绎树。是一种以树形结构系统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逻辑树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把一个已知问题当成树干,然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和哪些相关问题或者子任务有关。每想到一点,就给这个问题(也就是树干)加一个“树枝”,并标明这个“树枝”代表什么问题。

一个大的“树枝”上还可以有小的“树枝”,如此类推,找出问题的所有相关联项目。逻辑树主要是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进行重复和无关的思考。

这样就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地方。

正如之前有个读者咨询我人际关系的问题。

她留言说,她跟同事关系不好,无论她们做什么,都刻意把她排除在外,不知道怎么融入她们的圈子里面,自己很是苦恼。

当时我回答:既然圈子不同,就不要强融入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些同事排斥你,那是她们的问题,你没必要也没需要获得她们的认同才能生存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他就不要太在乎。

然而往后的时间里,这位读者依然三番四次地向我诉说她和同事间的相处问题。我开始觉得,“跟同事相处得不好”并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因素。因为如果这样定义问题,那我就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归结到她的同事上。可是,这真的正确吗?

于是我调整思路,把问题的症结放在了这位读者身上,询问她平时怎么与他人交往。我问了她一连串的问题,如:

1,平常你有没有主动跟别人接触交流?还是被动等待别人找你交谈?

2,你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喜欢走进别人的世界里?

3,与人相处的时候,你有没有做出一些展现出自己善意、友好的举动呢?

4,你是不是十分抗拒说话,以致别人跟你聊天,都很难聊下去呢?

经过问题的筛选,把问题层层分解,缩窄焦点,终于,我从这位读者的回答里面,大概了解到她平时就是一个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而且很少主动参与到社交活动的人。

所以我认为,当同事知道她的为人性格之后,每次组织活动或者一起聊天,都自然而然地忽视她了。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她的同事身上,而是她自己。所以我最后建议她培养社交能力,提高自信,多主动关心别人,从而建立友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这种分析,积极考虑事情每个可能的方面,撇除偏见和情绪的影响,才能够定义出核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

这是提高我们思考能力的核心部分。

调整对待问题的心态

情绪和心态,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理性思考。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问题,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馈。例如你消极对待,问题自然难以解决;如果你积极主动,那么把问题解决也只是迟早的事。

有时候妨碍我们进步的,并不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方法,而是我们并没有积极去对待这些问题,往往看过就算,试了就好。

有一个读者之前跟我说,学了半个月科目二,在考试前一天,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到很快考试,感到非常紧张,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就对她说,首先找出导致你紧张的因素,定义出问题的关键核心。

你要这样问自己:

  •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紧张呢?是你担心考不过科目二吗?那你为什么要担心呢?
  • 除非你的技术不熟练!
  • 如果你在练习的时候,每个项目都完成得非常轻松,那不可能因此紧张!
  • 除非你临场发挥不好。那为什么我会发挥不好呢?导致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后来把问题的焦点范围一再缩窄,她终于明白到,真正让这位读者紧张的因素,是与她在考试期间,出现突发状况后我如何应变有关。

假如应变不及时或者不好,可能就会导致考试不合格。而这,主要集中在对考场的不熟悉以及对考试车的掌握上面,因为这两个地方,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需要她的随机应变。

于是我建议她,考试当天,在上场考试之前,让她不断观察考场,增加熟悉度;轮到她考试时,抓紧时间熟悉了一下考试车的离合松紧度和方向盘的掌握上。

心里有底,知道了什么情况,那么整个考试的过程自然就变得非常淡定自若了。

后来这位读者告诉我,最终科目二考了满分。在她考科目三的时候,她同样这样分析自己的情况,最后也顺利考过。

只有用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对待问题,你才能够对问题保持敏锐的专注力,从而找到阻碍自己进步的问题关键。

提高分析力的步骤

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析力,并不是看一篇文章就完事。你还需要不断从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着手思考运用,才能慢慢掌握其中的窍门。

当然,会有一些参考的步骤。以下四个步骤,只要你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你对问题的掌控程度,才会变得越来越高。

1,找出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关键之处,就算是爱因斯坦,也帮不了你。所谓问题的关键,就是最深层,最有决定性的那个原因。

例如你害怕骑自行车,表面上是因为你不会骑,担心跌倒,其实造成你害怕的那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因为你跌倒了,擦伤皮肤,会疼。

这时如果你全副装备地去练习,你就不会害怕了。

2,破除固有的思考模式

不要用你一贯的方式来思考所有问题。

如果你在各种可以接受的方案之中,都无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你就要改为审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抗拒去想的解决方案了。

发散思维或者头脑风暴,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发思维的形式。

3,当事者和旁观者的角度

两种视角,两种对待问题的态度。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有时站在当局者的角度,找不到解决方法,可以尝试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打个比喻,当局者是主管战术部署,是从小处、细节出发思考;而旁观者则是主管战略部署,是从大局、更高的视界来看待问题。

适时调动角度来挖掘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

4,勇于试错

懂得不断试错,也是获得进步的好方法。

有时候玩游戏,走错一步,回头,重新再试一遍,从错误中分析问题,接着继续走,走对了,那你也因此而有所得,明白到核心的关键问题。

当然,试错只能在某些后果不会太严重的事情上使用,否则到头来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可能是教训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力,那么即便我们遇到问题,也能够针对性地去思考核心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之道。

所以当我们的努力无法让自己进步的时候,不要急,停下来先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我们前进。

提高自身的分析力,找出问题的关键,我们的进步就会随之而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