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懒惰的拖延症,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优秀的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但如果说,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无论是在工作当,还是自我提升,强大的执行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当你设定好目标之后,却迟迟不展开行动,不仅会浪费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而你在这段时间所产生的价值,也只会无限接近零。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想要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就必须要摆脱身上的拖延症。

通常患上“拖延症”的人,也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你当下要做的事情相比,你更愿意去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情。

例如你计划好下午三点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你更愿意在这段时间玩手机,看电视剧,甚至是做一些无聊而琐碎的事,虚度光阴。

为了更好培养执行力,首先就要去了解一下,怎么克服你身上的“拖延症”。

拖延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拖延症。问题就在于,这种拖延症有没有对我们固有的目标发生冲突。

假如你的目标是这个星期要完成一项工作,而你拖延到最后一天才去做,导致最后结果出现不理想的情况,那么这种拖延症就是有害的。

但这并不代表,一些看似跟我们目标没有发生冲突的拖延,也就无害了。这种慢性累积下来的拖延,一样会“侵蚀”我们的人生,导致我们什么事都没有做到。

也就是说,拖延可以分为两种:

1,短期拖延;

即短期内的拖延,会导致某种消极结果的出现。如你明天要考试,但你这几天却一直都没有好好复习,导致考试搞砸了。

2,长期拖延;

即对某些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从而慢慢累积成某种消极结果。如你每天只是上班下班,得过且过,从不主动提高自己。别人升职加薪,你却依然原地踏步。

用一句俗语去概括拖延症,就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了。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打算在周末以前完成某件事情,结果过了周末还没有开始去做。

可以说,拖延症是现代人的一种通病,被这种“病症”影响到,就会导致我们工作效率低下,养成懒散的态度。

而研究表明,导致拖延症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对于要完成目标,没有足够的信心;

2,不喜欢去做一些被他人委派的任务;

3,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上的事情;

4,目标过大,而且没有显著的回报;

当你开始去做一件事时,你突然觉得不想行动,对照这四方面的原因,想一想是哪个方面让你产生这种拖延的思想呢?

不同的方面,会对我们造成不同程度的拖延。要解决拖延,我们就必须要按照大脑的运作方式去行动。

拖延症的发生机制

在经济学当中,有个术语叫做“贴现”,意思就是说将一张尚未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一定现今的行为。

在汇票到期前兑换的现金,比汇票到期后能取得的收益要少,这个折扣的比率就叫做“贴现率”。换言之,未来的收益,如果现在去兑现的话就要打折扣。

人的大脑就像银行,也存在“贴现”的现象,而且大脑的贴现率比银行要高得多。

你今天就把“甜头”吃掉,那么将来能够兑现的,就会留给你更多“苦头”。相反,你今天吃点“苦头”,将来就能够给自己对线更多“甜头”了。

这个道理,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容易患上“拖延症”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都有一种“即时倾向”(Present Bias-preference, 也被翻译成“现时偏向型偏好”)。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脑认为,现在能得到的满足感要更重要,未来的不一定重要。况且,现在想要的东西以后又不一定还想要。这种“即时倾向”的心理,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大脑,最终导致我们的计划一再地拖延下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建立了一个数学公式,以此来推测拖延症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他认为,拖延症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被理解或总结,而这个数学模型主要有四个变量,每个变量都能够通过量表来测定。

这个公式就是:U=EV/ID。其中:

U表示效率,完成任务的效率;

E表示对成功的信心;

V表示对任务的愉悦程度;

I表示容易分心的程度;

D表示多久能得到回报;

这个公式,就是对应前文所说的,导致我们患有拖延症的四方面原因。

斯蒂尔教授认为,通过这个公式,分析拖延症人士在其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就可以理解他们拖延的成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把自己拖延方式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战胜拖延症的成功率了。

对应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拖延的成因,然后调整这个公式的变量,你才能够克服它们,让自己行动起来。

如何让自己克服拖延?

回想一下你自己,是不是时常觉得自己很多事情想要去做,然而却总是没有心情,或者认为还没有准备好去做呢?

于是这一堆“没有做完”的事情,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由于拖延而积压下去,直到自己真的躲不过了,才不得不去做。

这时你或许会对自己的拖延感到愧疚、无奈,但也有可能,你会埋怨自己为什么要自寻烦恼,没事找事去做。

不管怎样,想要让自己通过行动建立个体价值,你就必须摆脱拖延症,改变懒散的生活习惯。这种“短期痛苦”,你必须要承受的。

你可以通过建立以下五个习惯,以此培养行动意识,慢慢摆脱拖延。

第一,了解自己当下为什么想拖延;

人总是有趋利避害的思想。当你开始要做某件事时,你突然不想行动,一般情况下,你就会放任自己懒惰下去。

但想要克服拖延症,你就必须要针对当下的自己,思考一下,你为什么是不想动呢?是由于身体太累,还是觉得手头上的工作太繁琐,不知道如何入手呢?

找准问题,才能够针对性去解决问题。对应一下那个拖延症的共识,想一想分子和分母在当前事物所占据的大小,然后以此调整做法。

好像我平时要写一篇复杂的文章,由于工作量太繁琐,我就会拖延。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我就找出最容易解决事情的切入点,先写文章的梗概,再慢慢以此丰富梗概的内容,形成文章,由于写起来就更容易,我就没理由拖延了。

第二,不要刻意追求完美结果;

追求完美,也是导致我们不想行动的一个“压力源”。

因为想追求完美,然后总觉得自己用当前的方法去做,就出现不好的结果,既然如此,就宁愿不开始了。这种思想,会让我们在压力当中产生拖延的。

最好的做法,就是先不管结果,先把事情做出来,以此入手行动。因为人都是“舍难求易”,从最容易的点入手去做,大脑就不会太抗拒行动了。

这就是前文公式V,对对任务的愉悦程度,越容易,我们做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就好像我先把文章的梗概写出来,尽管不完美,很疏散,但有了这个行动,接下来我就能够慢慢润色这个梗概,直到让其成为一篇文章。

第三,有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

没有计划,由于大脑缺失清晰的行动指导,我们就很容易忽略要做的事情,从而不断拖延下去了。

记得,一定要“做计划”、“做计划”、“做计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做计划不是让我们死板地执行,而是用来提醒我们“有事要做”的。

计划是构建行动习惯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单凭大脑的“督促”,自然就会倾向可做可不做了。

第四,让自己从事情获取成功感

产生拖延症的前提,就是事件本身复杂而无趣。因为复杂,人就会对事情产生焦虑感,担心自己做不好,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这也是个体“追求完美”的心理体现。

如果你长期从事一件事,并没有获得明显的回报,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你就很难坚持行动。

拖延症的共识D,表明做这件事会多久产生回报,说明回报,是让我们坚持行动的重要因素。那怎么才能够从做的事情当中获取成功感呢?

有三个法则:

1,找到“好”指标;

2,通过摸索达致相近的结果;

3,达到后主动奖励自己;

例如你玩一个游戏,怎么才算玩得好呢?通常游戏里面都会提供一个指标,是“无伤过关”,还是“全收集品过关”,还是简单地“直接过关”呢?其实你能够过关,就属于完成指标了。

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你一定要给自己设定这样一个指标,你写文章,指标是每天写一千字,然后你好不容易写到了八百字,那么你就主动奖励自己,玩玩手机,打打游戏了。

记住,指标不宜过大,否则大脑就不乐意行动,你也很难从中获取成功感了。

第五,做一些“两分钟时间”的事情;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想要让我们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确实很难。但如果你能够好好利用两分钟时间,说不定你也可以完成很多事情。

当你不想去做某件事时,尝试开始去做个两分钟,或许你就会顺势继续做下去;如果你不想看书,尝试拿起书本看个两分钟,或许你就很想继续看下去。

给自己安排一些“两分钟时间”的任务,如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查看资料,锻炼口才等,都可以以此完成个一些小的目标。

这样大脑就很容易去做,你也因此培养自己的行动意识了。

如何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

执行力强大的人,都是制定好计划之后,就会立刻行动处理。

具备这种执行力,再加上自身的才智和社交能力,这样的人就很容易脱颖而出,成为其领域的精英。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闯出一番事业,却迟迟不行动起来,目标就很难一一达成。成功是持续累积行动的结果,如果连第一步都不肯去做,接下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把想法付诸行动,这是获得结果的首要条件。

那如何才能够提高自己这种执行力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培养:

1,把目标分解为小任务;

2,安排特定的行动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缺乏执行力,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你制定的计划是“我要提升自己”,问题是怎么提升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每天看书;

每天看十分钟的书;

每天用十分钟看《XXX财经》书;

你认为这三个目标,哪个让大脑一看到就直接知道怎么执行呢?答案不言而喻。

当你还要去思考今天怎么去做某件事时,这种长时间的思考,会让你慢慢堕入拖延的陷阱当中,从而降低我们的执行计划的能力。

真正好的计划,就是我们一看就能够直接去做。

例如你的计划是今天要修电脑,你之所以能够修好,是因为你知道哪个硬件出问题,要更换哪部分的东西,有一个清楚的步骤,所以你行动起来,就会具有“目的性”。而不是思前想后,要怎么才能修好电脑。

所以好的计划应该是这样的:细致到要执行时,你都可以立刻着手操作,而无须进行任何思考,这才能让我们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

将计划分解到最基本可以被操作的步骤,就可以减少我们行动时大脑对其的思虑,从而更加顺利地让我们投入到行动之中。

否则,当我们对要做的事情感到不确定,心理就会产生焦虑感,最终就会滋生出拖延的心理倾向。

所以,你制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把目标分拆为一个个小到,可以立刻执行,然后完成之后可以“打勾勾”划掉的任务。这种不需要再进行考虑、分析的计划,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了让自己产生焦虑和杂念,也能让自己更容易入手行动。

所以,下一次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这样检测一下:

  • 你的计划是否分解得足够细小?
  • 能不能一看到就可以完成一个?
  • 每次执行之前,要不要重新考虑做什么呢?
  • 期间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否也想到了?

把这些都考虑好后,做一个真正有可行性的计划,最后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根据前文五点克服拖延的建议坚持去做。

不用多久,你的执行力就会因此培养出来了。

(0)

相关推荐

  • 亲测最有效的8个技巧,绝对治好你的拖延症

    拖延症不是病,拖延起来真要命. 1 谁在杀死你的自律?哦,拖延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1.早上有3个以上闹钟,响一次关一次,直到实在不能赖床 2."去年买的书"拍了拍"你的 ...

  • 我们为何总在deadline的边缘疯狂试探?

    发布时间:2020-10-24 当我把文章提交成功,离截止时间只剩1分钟.又一次在deadline的边缘疯狂试探,差点"失足". 在很多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会设立一个任务的截止时 ...

  • 拖了一个月,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拖了一个月,我终于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每个月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到月底的时候却一事无成,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 我为了帮自己解决这样的问题,找到了<拖延心理学>这 ...

  • 聪明人掌控时间的 8 个技巧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一.设定目标:找到行动的方向 ·为什么必须有目标才能成功呢? ··第一,目标能够使我们产生力量和积极性. ··第二,目标有助于我们安排工作和生活的轻重缓急. ··第三,目 ...

  • 袁毅明:如何才能拥有持续的执行力和热情

    今天,有朋友问我,如何才能拥有持续的执行力和热情. 我说,只做一件事. 当你定位明确的时候,只做一件事,你就会拥有动力和热情. 不管你是想创业,还是想赚钱,先确定一个目标. 也就是定位. 目标明确,定 ...

  • 4步,让你拥有强大的学习力,不再做无用功

    模型在手,方法我有,文末完整版! 一.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 1.以教代学 "以教代学"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向其他人输出你学到的知识.通过別人的反馈,检查自己的学习效 ...

  • 真正厉害的人拥有强大的自控力,如何自我控制,请掌握三个认知

    文/唐若 唐若心学原创作品,违者必究 在生活中, 你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身上有一个强大的共性,不会胡思乱想,而是身上拥有一种强大的自控力. 这种自控力才是生命变得强大的根本,更是自我变得更为厉害 ...

  • 克服懒惰,跟拖延症说再见

    告诉你一个不拖拉的秘诀──用行动带动心情 一开始,我也担心心情不好会影响效率.可是心情变化无常,想等到心情好了再行动,可能要等到下辈子.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纠结半天,找很多借口逃避.拖呀拖,拖到 ...

  •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 经常道歉: 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 尽力避免所有冲突 ...... 如果你有这些表现,很可能就有"讨好型人格"的嫌疑.最近,心理学领域最热的一个词汇,可能就要数 ...

  • 13个办法帮你克服懒惰

    [13个办法帮你克服懒惰]拖延症."懒癌"等虽然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心理障碍,但的确普遍存在,成为很多人走向成功和快乐的人生阻碍.那我们要如何克服?美国心理学家罗曼·格尔佩在其著作& ...

  • 一懒毁终生 如何能真正克服懒惰的缺陷?

    导读:任何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时,往往会表现的比较积极而主动:而当他面对自己不擅长,无法认知或者畏惧的事情时,就会迟疑,进而拖延,形成懒惰的观念和行为,这就是惰性的根源. 懒惰能达到什么境界 ...

  • 为什么你总是拖延?|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梁娟 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首先要声明的是,拖延症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因此治疗拖延症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情绪.信念.行动多个方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看了很多关于拖延症的书,却依然治不好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