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漾濞核桃种植的现状与思考(论文)

  文/罗廷辉

  自古以来,核桃和漾濞人的繁衍生息,漾濞的发展变迁都息息相关。近二十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核桃种植和核桃产业的发展,为此殚精竭力倾尽了努力,也因此成功摘去了贫困县的帽子,正继续将之引为通行证,带领全县人民振奋精神奔向小康生活。但核桃与漾濞和漾濞人的渊源自有专家学者研讨,政府发展核桃产业的功勋更有史官载入史册,笔者作为一个山区农民,一个核桃种植的直接参与者,在这里想要谈的只是对目前漾濞农户种植核桃的真实状况的几点思考。并且,这一管之见也试图以点带面,通过一个村——顺濞镇瓦窑村委会来加以阐述。

  一、概况介绍

  瓦窑村距顺濞镇24公里,现有11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192户,村民702人,国土面积29000余亩。该村土地面积虽广,但山高坡陡,仅适宜于种植玉米、荞麦等低产粮食作物;且通车年限不长,地处偏僻,长期闭塞,村民思想观念较为守旧、落后,一直以来都是县里挂号的特困村。

  在世纪之交,县、乡两级政府本着“要致富,种核桃”这一理念,在全县范围内开始致力于号召、引导和扶持村民栽培核桃树的时候,该村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口尚不过半,但村民对政府的大力号召和重点扶持消极应付,硬是在等待和观望中荒废了近10年宝贵的时光,随后才真正投入核桃扩大栽培。就算是这样,得力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到目前为止,全村核桃树栽培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亩,户均20亩,人均75株,人均年收入28400元。贫困的历史已经改写,看起来从此致富有望,小康可期,可事实却是核桃产量逐年攀升,而收入却日益下降,不少人已经产生了砍伐核桃树改种其它作物的念头。

  二、成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状况呢?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在全国范围内核桃产量和需求量不成正比,导致市场疲软。有网络文章统计,2013年全国的核桃总产量为200余万吨,到了2017年已经骤增至400多万吨,短短四五年间产量增幅整整一番,远远超出了需求量。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全国范围内栽培种植的核桃,大部分目前还没有真正进入盛果丰产期,核桃市场价仍然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二)种植、管理粗放,果实品质参差不齐。这一点分两个方面阐述:

  1.在种植上,该村选择走的是从以农养林,到农林互补,再到林果创收的路子。这一做法原本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核桃树前期(3-5内年)遮阴并不明显,套种庄稼既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满足了核桃树松土、除草、给肥的管理需要,一举两得;进入中期(5年)后遮阴逐年严重,但核桃树也开始挂果,粮食是少收了,不过加上核桃收入,效益只会增不会减;等到了后期(10年)后,树冠基本遮蔽了田地,不再适宜套种需要充分光照的粮食作物,核桃树也进入了盛果丰产期,仅凭此项收入,也不虞发家致富了。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核桃市场价的一再下滑,极大地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很少有人对核桃树再加以必要管理,导致核桃树普遍长势开始缓慢,核桃品质每况愈下。

  2.单纯就管理而言,该村村民对核桃树的管理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管理,除了栽培、嫁接两个程序必不可少外,嫁接成活之后的塑形整枝、疏枝通风和透光,绝大多数人是从理念上就不予接受的,更遑论实施。因为人们普遍没有能够摒弃历代先辈落后的观念,认定核桃树树身越大,树枝越密,产量也就越高,效益也就越好。至于松土、除草和施肥更多时候依靠侍弄间种庄稼来完成,倒也不是绝对没有給核桃树专门施肥的,但施肥方式令业内人士望而生畏,啼笑皆非:不拘绿肥、化肥、圈粪一律都是直接堆积在树干根部了事,非但不利于树根吸收养分,还无形中给害虫提供了滋生滋长的温床。

  (三)烘干技术落后,影响产品品质。

  先前,该村农户每年收获的核桃数量都很有限,因此烘烤起来也极为便利,反正家家户户堂屋里都有一个经年不熄的火塘,火塘上都悬挂着一个竹编的烘笼,核桃脱青后往里一倒,就再也无需管顾了。后来核桃产量增多了,家境也有所改观,建了灶房,灶台楼上垫一层竹编花篱,平日堆放杂物,核桃收获季烘核桃。及至近几年,也不断有人尝试烤白皮果,但因为燃煤购买、运输都需要成本投入,不如烧柴实惠,觉得这份投入还超出白皮果与烟熏果的价差,不划算,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烧柴传统烘干的烟熏果因为烘制过程中热度不均衡,影响了核桃人的品质,加上外壳油烟污染,外观不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品种单一、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该村绝大部分栽培种植的核桃品种基本上都是大泡核桃和尖嘴夹绵(俗称娘亲),究其原因只因为大泡核桃的栽培历史由来已久,并且价位历史以来基本居于首位,而尖嘴夹绵近些年价位已经超越大泡核桃。殊不知这两个品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价位优势,但成熟期都是最晚的,而核桃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时段都是每年中秋节前的鲜果出售期。等到这两个品种成熟收获,鲜果出售的黄金时段早已错过。更为糟糕的是这两个品种受海拔限制和气候影响都是最为明显突出的,海拔过低既不能保证产量,也不能保证品质,海拔过高往往受非常气候影响要么果实无法饱满,要么长成“水皮”,毫无价位优势。

  (五)缺乏导向,盲目交易。如果说村民们一年到头的吃喝用度都指望着那几个核桃,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核桃的的确确是该村村民的主产,难怪乎村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核桃产量和核桃价位,尤其是每年一到核桃成熟季节更是做梦都在梦当年的核桃能够卖出个好价钱。只可惜,他们的目光都总是那么短浅,眼睛盯着的只是顺濞集市和几个年年进村收购的核桃贩子,耳朵听着的也只是顺濞集市上传来的信息,还有那几个核桃贩子的声音。于是乎,要么匆匆忙忙地贱价出售了,要么漫天喊价待价而沽错过了好时机,到头来恨不得求爹爹告奶奶,随便给个价就抛售出去。

  (六)市场无情,茫然无措。去年大多数农户娘亲和泡核桃的出售价在6-7元/斤之间,支付收获、脱青、烘干的工钱和燃料费尚略有盈余,至于杂果核桃就不堪提及了。须知核桃成熟后若想保证品质,是必须及时突击收获、脱青和烘干的,须知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核桃收获季就是农村的劳力饥荒季。一方面收获季节劳力紧张,一方面核桃收入不敷劳酬,超出家庭劳力劳动能力范围部分的核桃收获、加工,已渐渐成为难题。先前核桃历来都是脱贫致富的仗恃,是炫耀的本钱,眼下却已渐渐成了累赘,难怪种植农户忧心忡忡。

  三、对策思考

  各地所面对的都是全国行情逐年下滑的核桃市场,所处的同样是漾濞这块土地上的山坡沟箐,大气候完全相同,小环境大致相仿,上述的瓦窑村在核桃种植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与全县各地众多种植户相比,可能更突出一点,更典型一些,但完全不是绝无仅有。据笔者所知,在全县范围内,除了几家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册的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很多,但除了屈指可数的这么几个,绝大多数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和极少数个体种植户,绝大部分的核桃种植户在种植、管理、加工乃至销售上,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与该村相比,程度上或许会有所差别,但幸免困扰,超然物外者是没有的。因而,笔者以下做出的思考虽说仅仅是个人拙见,但针对的是全县整个核桃产业链上的相关环节的。

  从上述成因分析中,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在于核桃市场价的下滑,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又在于供过于求。等待市场态势自行逆转,无异于痴人说梦,放任种植户砍伐核桃树,缩减种植面积,降低产量,同样完全是本末倒置,断不可行。为今之计唯有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积极作出以下一些方面的努力,才有望环节种种压力,调动种植户被状挫伤了的积极性,以期逐渐打破僵局,从而将全县核桃产业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加大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开发新产品,扩大深加工、精加工,撬动市场需求。这一方面,县政府多年来一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也不时取得喜人成绩,但急剧变化的市场要求我们务必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取得更大的成效。诚如苏忠伟先生在《从农民观念变化看核桃的发展前景》所提到的:核桃外壳可制作活性炭、青皮是很不错的肥料加工原料、分心木也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我们既要在核桃仁食品、饮品的开发上下足功夫,同时也必须放开思路,在变废为宝上做足文章。须知变废为宝之于种植农户,无异于提升核桃出售价位。

  (二)加快技术革新,缓解种植户的双重压力。如上文所述,目前的市场价已经低至部分品种的核桃销售价低于劳动力成本的地步,并且鲜果收获、脱青和烘烤深受时间制约,而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收获季节闹劳动力荒,双重压力让种植户不堪承受。如果部分加工环节实现机械替代人工,既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又降低了成本投入,种植户的沉重压力必将得到有效缓解。近年来,市场上已有脱青机械投放,不过通过很多实作验证,该机械技术标准尚不成熟,所加工出的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现实要求,应给予产商必要的支持,以便助其尽快攻克技术难关,以满足广大核桃种植户的需求。

  (三)改变陈腐观念,推广科学管理,树立精品意识,打好品位战。县、乡两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委会应对现已注册的农村核桃专业合作社实施有效管理,同时加以寻求适当的途径,实打实地引导广大种植户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管理理念,打消由来已久的鸭子凫水各管各、滥种滥发财等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树立整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为核桃树及时塑形,勤于修枝、整枝,增进透光通风,杜绝农药除草和使用化学肥料,合理给肥,科学管理。面对严酷的市场状况,咸来参与,打好一场“保证自家核桃品质,维护漾濞核桃品牌”的人民战争。

  (四)做好品种文章,合理调整布局,适应市场需求。培育和引进优良、早熟品种,每个个体按合理的比例分期分批因地制宜进行改嫁,做到鲜果市场有早熟品种上市,干果市场有优质产品销售,既取得了价格战的胜利,又分阶段延长时间收获,从而缓解了劳作压力。

  (五)改核桃林间套种的传统为林下种植,争取核桃和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双丰收。核桃林地间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传统种植模式是成功的,值得借鉴和延续推广的。只是这种模式到了后期,树冠遮阴遗落的空地已经极少,很多种植户都是选择放弃继续耕种,而不是更换作物品种继续耕种。在核桃市场出现滑坡之前,这样的林地核桃可独立撑起创收,但今非昔比,核桃树已无力“独当一面”,还因此导致了种植户无心再进行必要的松土、施肥和整枝等必要管理,导致核桃产量下滑、品质下降。其实,大春不能耕种并不意味着小春也不能播种收获,粮食作物没有收成并不表明其它适于林下种植的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也会欠收。尽管土壤和水分等自然气候条件千差万别,但任何一块林地都总有一种合适的作物品种,只要肯钻研就能走对路,一旦走对了路,土地是历来不辜负耕作的。间种作物丰收了,核桃树也捎带着就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产量重新得到攀升,品质又得到提高,种植户的付出难道还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吗?这一方面,我县境内已经树起了不少标杆,只不过是绝大多数核桃种植户目前正处在等待和观望之中,还未及起步跟进,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扶持,局面应当会得以很快打开。

  (六)积极响应党中央抱团取暖、“互联网+”的号召,为实现增产后的增收再争取一份保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所有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尽数打包,或者有组织地以村或社为单位,或者自由邀集组合,创建网店,自己当自己的微商做自己的主,变被动为主动,把先前支付给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的那份收入也揣进自己的腰包。总之就是一改历来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自主出售的传统习惯,联起手来,抱成团来,一方面积极联系厂商,分散生产,联合出售,打好规模战,另一方面创建网络销售平台,网上叫卖打好价位战。

  笔者作为一个山区农民,自然深受自身因素及种种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本文仅为一管之见,难免有失片面之虞,但绝无言过其实之处,哗众取宠之意,更非耸人听闻之论。当前核桃种植的的确确已陷入僵局,这不仅关乎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更关乎全县整个核桃产业链的良性、健康发展,同时关乎整个漾濞县的经济命脉,应当引起多方共同关注,集思广益公谋良策以图尽快打开心的局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