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国粹,就是唱响中国品牌最强音!

今天网络上,被“中国品牌日”刷屏了!首个“中国品牌日”来了!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今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预示着中国对品牌的重视已经从企业层面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开启!

回首曾经,中国许多自主品牌还处于弱势,但是如今,各个领域的中国品牌已经全面崛起。据悉,在家电、3C等领域,国产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强势攻下大半江山,已经形成了中国品牌的市场统治地位。

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是中医药!

品牌建设是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而说到品牌,中国最大的品牌是什么?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道丁格尔曾认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是中医药。”我们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医药发展,增强其世界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中国综合国力。

如今,中医药发展不仅仅成为国家战略,中医中药“走出去”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医药法》的发布,更是助推中医药国际化走上快速车道!也向全世界宣誓了中国要大力发展这一自主品牌的坚定决心。

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在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在使用中草药进行疾病治疗,而且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兴起。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还透露,全球接受过中医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针灸每年服务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可见,中医药早已成为世人熟知的“中国品牌”,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如今这个最大的中国品牌正在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吸引着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民欣然赴之,高潮迭起的“中医热”也不断在国际国内上演。

无论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向世界敬献中医药礼物”,还是“菲尔普斯拔罐蜚声海外”,亦或首次在中国举行的“G20杭州国际峰会”和“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以及大大小小的,多多少少的“洋学生组团学中医”、“洋医生组团学中医”、“洋患者打飞的看中医”、“洋旅人组团中医游”……都见证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认可,并且还将更加被认可。

加之,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是投射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武器。在各国领导眼中,中医药“一带一路”已不仅仅是项目,而是向全世界传递健康福祉。而对海外中医同仁来说,中医药“一带一路”更让他们坚定了对中医事业的信念,将中医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曾指出,要制定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向更多的民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当代中国的活力,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医故事,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互通的亮丽名片!

如今这个规划已经出台,《中医药法》也已经出台,许许多多的政策利好效应都在不断释放,我们要在这个大好的环境中走好自己,振兴中医!

中医发展是时代新命题

XDD曾说,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百年机遇,中医药复兴自是应有之义。凝聚和团结全世界中医药信仰者的力量,推动中医药发展,是时代的新命题!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老龄化过亿的国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5亿,进入急速老龄化国家序列,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35%,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之列。

另外,《中国自我保健蓝皮书(2015-2016)》指出:中国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由2003年的123.3‰上升到2013年的245.2‰,十年增长了一倍。中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目前据估计这一数据已超过3亿。慢性病死亡占中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

加之,“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提升等,都从健康的角度引起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而中医药在老年康复保健、慢性病防治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大健康时代的井喷需求,这也造就了市场强有力的推动。

业内表示,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改推进到深水区之际受负面影响较小的行业之一。随着全球医药产业已进入发展黄金期,接下来30年,医药产业会涌现很多战略机遇,尤其是中医药产业。(而以上内容也告诉我们,随着世界人民对中医的愈加认可,也必将推动这一中国最大自主品牌走得更高更远。)

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8.5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产品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中药出口额达37.2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海外市场发展潜力。

另外,就是文化的大势所趋所产生的强烈推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必将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等之所以在掀起文化盛宴的同时,还能如此令国人欲罢不能,就是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永远不死,必当复兴的最好证明。

而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价值必然重新被挖掘。在这个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强、自立,共同吹响中医文化复兴的号角,共建中医繁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