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羌乱2:最狠的护羌校尉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6-16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 永元五年 公元93年
护羌校尉贯友遣译使构离诸羌,诱以财货,由是解散。
乃遣兵出塞,攻迷唐于大、小榆谷,获首虏八百馀人,收麦数万斛。
遂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度兵击迷唐。迷唐率部落远徙,依赐支河曲。
【译文】护羌校尉贯友派翻译官做使者,离间羌人各部落,并用财物进行引诱,羌人各部落联盟因此瓦解。
于是贯友派兵出塞,在大、小榆谷对迷唐展开进攻,斩杀、俘虏八百余人缴获小麦几万斛。
于是在夹黄河两岸修筑城堡,制造大船,兴建河桥,打算派兵渡河攻打迷唐。迷唐率部落向远方迁徙,在赐支河曲而居。
【解析】一、贯友破羌形势
从东汉建国以来,到汉和帝时期,由于羌人的屡次叛降,彻底的触怒了统治者,这一次,汉朝花大价钱对羌人进行了严厉的制裁,自从贯友在大小榆谷筑城、屯兵、训练水师以后,十年之内,羌人迅速衰弱,多年以后,政权到了迷唐的儿子来隆手上,来隆混不下去率众投降,部众已不足数十。
为啥羌人衰弱得这么快?这和贯友的断子绝孙战法分不开。
汉羌之间的战争,为什么连绵不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朝无法将大量的将士和粮草长时间的投放到青海,给养线太长了,而且大军进入青海还面临着高原反应的问题,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
而羌人不存在这个问题,羌人虽弱势,但占据地利,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羌骑利用游击战术,以柔克刚,以拖代战,常常就可以搞得汉朝有力气没地方使,最后垂头丧气无功而返。
这一次,狮子受够了蚊子每天嗡嗡嗡的骚扰,直接下血本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羌乱问题。采取了步步为营的阵地战打法。首先依靠军事优势在大小榆谷筑城,之后再训练水师形成机动力量。
这种玩法要了羌人的老命,羌人是游牧民族,特点是追逐水草而居,而青海湖是咸水湖不适合,整个青海,羌人只能沿着黄河两岸水草丰美处迁徙。
为啥迷唐一见贯友在大小榆谷建城训练水师就跑到了龙羊峡上游?
因为一旦城池筑城水师训练完毕,汉朝就可以随时以城池为据点,派出水师沿河巡逻,黄河两岸都不安全了,迷唐之所以退到了龙羊峡,就是因为龙养峡下游都不安全了,没法放牧了。
直观感受下:
只有龙羊峡上游才安全,龙羊峡这个地方,建国以后才建成水库,在此之前,龙羊峡是一个长40公里,宽9公里的低洼河谷盆地,黄河贯穿其中.
而其向东收紧的扎口最狭窄处,仅仅30米,水流湍急,两岸则是200米高的花岗岩壁,而且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大,水军绝对上不来,可以说是易守难攻高枕无忧了。
虽然羌人还可以龟缩在龙羊峡上游,但自从在大小榆谷筑城训练水军以后,羌人的生存空间已经严重被压缩了,只要中央政府能够持续经营控制大小榆谷,羌人衰弱只是时间问题。
二、羌人失败在哪里?
势力之间互相争夺生存空间是很自然的事情。东汉的国力,相比于西汉,并不能算强,而且外戚、宦官专权不断,羌族不可以说没有天时。青海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虽然从大局上看汉强而羌弱,但是羌人是具有局部优势的,无论从本土作战的适应性来说,还是从汉朝千里馈粮的战争成本上来说,羌人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羌人不可以说没有地利。
然而羌人占据天和地利,却越打越弱?这是为什么?因为缺乏人和。羌人不知道团结,不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是一盘散沙,没有统一思想,没有主体核心。
本来在兵力上、科技上就处于劣势的羌人,在生存空间上面临着汉朝的挤压,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到了这种时刻,各部落的羌族首领还在计较暂时的私人利益,太短视了。
说白了,羌人其实就是一群貌合神离且短视的部落联盟,有利则合,无利则散,而且这种利益还是短期利益,不是长期利益。
退一步说,羌人联合起来可以和汉朝周旋,但各部落却收受贯友的好处,隔岸观火任凭贯友击败最强的迷唐。
迷唐败了,其他羌人部落的势力范围短期内自然能扩张。但是短期内他们的军事力量并不能够增长,势力范围的增长转化为军事上的增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这个空档期遭到汉朝的持续打击,实力永远增长不起来该怎么办?
他们似乎完全没有唇亡齿寒的共识,如果迷唐败亡了,其他小支又岂能独存?
如果我是贯友,击败迷唐以后,顺手就把各类小股羌人一并收拾了,至于之前他们收受的好处不还是得加倍吐出来?只是暂时寄存在他们那里而已。
退一步说,讲点信用暂时不收拾他们。直接控制住大小榆谷,平时不定期派出水师沿河巡逻到龙羊峡口,看见放牧的就连人带羊一起带走,剥夺羌人在龙羊峡放牧的权利。
每到春季羌族人口和牲畜繁衍的季节,就以水军投放机动部队扫荡龙羊峡口,再从陆路进击对龙羊峡上游进行战略骚扰,逼迫他们进入战时状态,直接损害对方繁衍续航的能力。
然后等到羌人生存不下去时,再以民间贸易的时候高价卖给他们仅可维持生存的口粮。既通过战争掠夺又通过贸易掠夺。一韭两割,岂不美哉?
历史虽然没有详细记载羌族是如何逐步衰弱的,但从迷唐的儿子来隆归降的情况来看,部众不足数十,此这次贯友对于羌人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对羌人造成的深远影响,可以说是羌人衰落的开端。
时间节点走到这里,羌人也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羌人走出了3条路线,第一是西迁到东南亚印度缅甸,第二是在汉羌战争中灰飞烟灭,第三是不断地汉化,纯正的古羌人也就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汉羌战争中依附于汉朝的新羌人,这一部分羌人在后世不断地农耕化。
什么?你问我怎么不灭了羌人?汉朝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灭了羌人意义不大,羌人,没了还有四川阿坝地区的氐人,匈奴灭了还有鲜卑。
氐族和鲜卑,都是匈奴和羌人被汉朝打衰弱之后,在原来的地盘上发展起来的,在五胡十六国中原文化的低迷期达到全盛。因此,如果无法掌控土地、税收,无法设置郡治,无法屯兵驻军,灭了羌族意义不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