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续弦45年,翦伯赞携妻吞安眠药离世

自古以来,文与武皆是备受重视的技能。武能靠一己之力歼灭敌人,还一个太平盛世,武,保家卫国之所在。文,一支笔便能指点江山,洗去蒙昧,唤醒群众,开创思想文化争先迸发之时代。

近代以来,中华之大地,久久受困于封建旧思想的侵蚀之中。面对大量的入侵者,国土丧失的无力,国人思想的封建,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在此时,率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重任,用一支笔,写下一个个文字,再一次证实了,在战乱年代,文至始至终是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书生并非只是鼓捣文字,卖弄学识,“百无一用非书生”。在敌人来临之时,无数的文人学士站了出来,翦伯赞便是其中的一位。

身为书生,有着和军人一样的情怀,他们虽从未亲自去过战场,但在他们笔尖的带领下,他们毫不畏惧,纵然艰难险阻,依旧勇往直前,这是属于他们的战场。

学成归来,为“千疮百孔”的中国带回新思想

翦伯赞出身于新疆,虽在偏远的西北大地,但他的教育丝毫没有落下。翦伯赞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母从小注重对他的培养,使得翦伯赞从小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他五岁起便开始接触文字、书籍,长期的积累以及父母有意识的引导,翦伯赞早早的认识到了封建思想的落后与无知,他追求科学,讲求实际。

翦伯赞为了学习到更多,去往了美国留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早已是一个经历过思想解放的国家,科学文化高度发达,有较多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翦伯赞在美国读完了大学,1925年,翦伯赞大学毕业,彼时的中国社会早已动荡不安,举国上下,人心惶惶。

外敌的入侵,农民的悲苦,军阀的压榨,那时的中国简直是“千疮百孔”。翦伯赞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国,将自己所学带回中国。

当时的中国,对世界形式、世界各国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以至于在民众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野心也未能察觉,在翦伯赞的全力组织下,众多的文人汇聚起来,一同交流研究。

不到两年,便编写出了相关书籍,彻底揭开了帝国主义的丑陋面貌,使民众意识到了帝国主义的企图,加强了对帝国主义的防范以及增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力量。

翦伯赞此举,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将“反对帝国主义”这个主要矛盾放置于大众眼前,对民众的思想觉悟的提升贡献巨大。

不仅对当今世界有了全面且科学的了解,对于反抗帝国主义,也增加了许多革命力量。

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翦伯赞一心为国,回国不久后,由于贡献巨大,受到了国民党的邀请,成功加入了国民党。

在加入了国民党的期间,翦伯赞编写了许多书籍,涉及到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之类的。

翦伯赞不断研究,他更加意识到在“双半社会”之下,发动一场革命是必然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国民党当局却毫无作为,内部只知争权夺利,对于革命毫无作为。翦伯赞激进的思想,显得格格不入,还因此被国民党当局怀疑。

在国民党内部发生叛乱之时,翦伯赞坚持革命思想,没有盲从,受到了追杀。

翦伯赞多次死里逃生,在1937年,翦伯赞果断离开了“乌烟瘴气”的国民党,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一心为国为民,将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的组织,翦伯赞加入之后,他的思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这一选择,不仅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同样是党和人民的一件幸事。

翦伯赞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抗战期间历史的记载,还是抗战后对于遗留问题的研究,都是极其全面的。

他不断地分享自己的革命理念,对于党,对于人民,都是大有助益的先进理论。翦伯赞一直在研究,从未停下来过,他的身影不仅闪耀于抗战时期,在建国时期,翦伯赞依旧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不愿苟且偷生,翦伯赞携妻子自尽

翦伯赞奋斗一生,从一个青年逐渐变成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他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与他十九岁时结识,却因一场混乱不幸离世。

那时的翦伯赞依然年轻,情感上的重创也没能阻挡他的革命热情,在文坛上,他依旧孜孜不倦。翦伯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所有的悲伤情绪都被化作了努力的动力。

在之后的几年,翦伯赞又结识了戴淑婉,两人携手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岁月,却没能有一个安乐的晚年。

翦伯赞的晚年是不幸的,时代风云骤起。作为革命的先驱者,作为学术上的学者,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也未能幸免。生活被搅得一团糟。

尽管生活不易,翦伯赞仍然不放弃期望,他坚信昭雪的那一天会到来,可是,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他没能等来那一天。

摆在翦伯赞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死,要么苟且偷生。可是,翦伯赞不愿偷生,不愿改变个人意愿,他毫不犹豫选择赴死。他是文人,却有军人的傲骨,宁折不屈。

妻子听到翦伯赞的想法后,选择陪着丈夫,于是,夫妻二人一起服了安眠药,携手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没有屈服,他们舍生取义,他们就是英雄!

纵观翦伯赞这一生,他对于民众思想的启迪,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翦伯赞用他的一生在研究,凭借着手下的一支笔,写下了自己的不朽传奇。

(0)

相关推荐

  • 曾在法庭上痛斥国民党,爱因斯坦为其求情,这才是真实的陈独秀

    1933年4月26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高等法院曾对外宣判了一起案件,宣判的结果是: 两位被告人共同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各判处有期徒刑13年,褫夺公民权利15年. 至此,这件在全国轰动一时的案子便暂告一段 ...

  • 【今日荐读】在绍兴感悟鲁迅精神/马誉炜

    在鲁迅故里  路人摄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来到曾被一代伟人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满怀敬意瞻仰了鲁迅 ...

  • 朱琦离世10天,88岁的朱德才知晓,哽咽道:你们不告诉我,这不对

    1974年6月20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看着报纸关注着国家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儿媳赵力平和几个孩子一起走了进来.朱 ...

  • 人物小传--肖楚女

    肖楚女同志,又名肖树列.肖秋,乳名常佛,湖北武阳人,生于一八九三年四月. 肖楚女同志出生贫苦,早年丧父,十三岁时就到杂货店里当学徒,又转到武昌茶馆里当"跑堂".为求活路,他先后辗转 ...

  • 《赤光》:中共旅欧支部机关刊物

    <赤光>,1924年2月1日创刊于巴黎,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前身是1922年8月1日创刊的<少年>.<赤光>为16开版油印 ...

  • “你们发表的宣言,是很成功的”

    ■马丽雅 张毅攀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使中国革命进入一个伟大的新阶段,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翻阅众多海内外文献资料,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更多历史细节. 书记部里最 ...

  • 【诗情画意】段伟生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段伟生: 山西垣曲人,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喜欢听音乐.散步.打球.摄影.沧桑岁月.沧桑的脸,打拼快乐着到永远. ...

  • 中国共产党于何时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主管机构:开国将士后代联谊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共产党于1932年1月15日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正式对日宣战是1932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 ...

  • 红色乡村-81|永春县横口乡福鼎村

    庙宇冉冉,红星无声耀大地 墨刷红刻,革命火种燃乾坤 今日我们邀您走进 永春县横口乡福鼎村 一同追寻革命红军的足迹 福鼎(方音覆phak鼎)是人们惯常的叫法,福鼎村位于四面群山环抱,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 ...

  • 乐安县的红军标语

    一年前,在抚州举办了"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强省系列文化活动.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分布了4大展区和26个独立展馆,乐安县红军标语展馆是其中之一. 乐安境内现存红军标语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