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立意

广告

《诗词格律三十三讲》

作者:申忠信

当当
广告

小学诗词格律读本

作者:周建忠,徐乃为,王业强 编著

当当
一、什么是立意
那“意”又是什么呢?意就是思想,就是诗词的主题。
就是你要在诗词中要表达的内容。词的立意,就是立你要表达的那个诗词的主题思想。
二、立意的重要性
  词的章法结构,都是“形”的范畴,而诗词内在的东西就是要有情,有意境,有立意。就像武功,任何一种武功光有架势是没用的,必须有内力的支持才厉害,所谓有形无意的都是花架子。诗词也是一样的道理。
诗词的功夫,可以分为三层:其上为立意,其次为言辞,其次为格律。格律和言辞,可以有专家,但立意是绝对没有专家的。所谓做诗词没有专家,就是指立意的功夫绝不是专家所专有的。在这方面,每个人都可以。诗家的高下,不在诗词格律的修养上分,而是在立意的功夫上分、在做人的境界上分。这一点,诗家不能不深思。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 (尹俊语)。
注意这里的诗是个大概念,包括词。 
情是诗之根,无情则无诗。写诗不但要情,而且要激情、真情,才能出好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成高格,自有名句”。
诗词的本质是什么?
流沙河说:“就是画加话”。
无象难为诗,无味则无诗。
尹俊说:“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体态。”
郑邦利指出:“人云诗词有三柱:即情感构成诗之魂,思想构成诗之骨,意象构成诗之象。诗之有情感,有思想、有意象,犹人之有魂、有骨、有貌”。
所以写诗词必先立意,必先立好意;炼诗必先炼意,修改诗必先修改立意。立意至关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一首诗词的存亡绝续,非比一般。
下面罗列一些名人谈立意,以证其重要性。
杜牧:《答杜充书》说:“文以立意为主,”
“词彩章句为之兵卫”。
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
张其俊在《诗词炼眼》的“炼意”中指出:“意高则格高,意深则旨趣远,意雅则情韵超凡脱俗。”
清人叶娇然《龙性堂诗话》说:“作诗高手在炼意,炼格炼词次之,词格之炼,人恒知之,至炼意则未必知也。故知炼意者可与言诗。”
乔亿说得更清楚:“落想凡近,取境平熟,纵谋篇炼气再好,不为好诗。未尝谋篇炼气,遽欲逐字逐局细加推敲亦枉费功夫。盖全体未安,如何遽商量字句也”。
三、填词立意有什么要求?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立意和立意的重要性,那么该怎样来立这个词的意呢?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词的立意要“新”
不“新”不“奇”,不能吸引读者,平淡无奇令人难以卒读,遑论其他。
所谓新就是要有新的立意,
物情厌归,笔意喜生;
拾人牙慧,为人不耻。
袁枚说: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
李树喜指出:意重在出新,同样事物和题材的作品,新意往往就是亮点
尹贤指出:写诗要注意避熟趋新。求新求真,始终是一切艺术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臧克家提出诗要.“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李元洛指出:“不论是佳篇乃至精品,都离不开“新其意境、”“新其想象”、“新其语言”。 
陈中寅则提倡“求异思维”、“反向思维”、“超前思维”。 
其他还有“翻案法”等等说法,提法不一,意思相同,都指诗意要新。
张安民说:“待有新意再赋诗.”所以说“诗无新意休轻作,平淡无奇莫浪吟。” 写诗要认真炼意,不仅要炼“深”意,而且要炼“新”意,才有韵味。一句话,诗意要新,诗意贵新。
(二)词的立意要奇
所谓“奇”,就是立意要新奇、神奇、奇趣、奇妙之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 奇趣,因其奇,才有趣;
奇与趣相连,趣与味相连,奇趣即味,味即诗。 
  一字之奇可以使境界全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弄”。
举数例来说明:
A.洞庭湖君山石碑诗云: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道君山自古无。
原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曾于方外见麻姑”纯属神话,但说得活灵活现,神奇之极。
“曾于方外见麻姑”纯属神话,但说得活灵活现,神奇之极。 
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一定不少。
且所说的君山“原是昆仑山顶石,是被“海风吹落洞庭湖”的。可能么?昆仑山顶石,吹到洞庭湖中竟变成了一座君山,岂非又是奇中之奇,但读者却不认为是荒唐,反倒觉得奇趣无比,喜闻乐见,这就是诗贵新奇的特殊效应。
B、杨逸明《元宵节漫笔》末联:
书生且把幽帘梦,包入汤圆手自搓。
奇思妙想的把幽帘梦包入汤圆中,而且亲手慢慢的包好,搓圆。 岂非又是奇而且美么?
C、盛树森《观光衡山大源渡电枢纽》中有云:
渔人欲识诗中句,钓出红鳞问仄平。 
渔人可向红鳞问话,而问的是渔人不懂的诗中之仄平,倒象鱼儿也深谙诗词格律似的,又岂不是新奇而有趣么?
如:李调元代某官老夫人,题寿屏诗:
太老妇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养儿偏惯去为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以及朱元璋鸡年欢宴作鸡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皆以奇趣流传于世。这种写法叫 “奇崛法”,亦称 “逆挽法”,
或先平淡,后崛起;先惊险,后挽救。
如唐伯虎的《咏雪诗》、李调元的《麻雀诗》等亦属此类,
(三)词的立意要立的“高”。 
 “高”与“深”相互包容,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互为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立意高的涵义有二种:
1、一是指诗词的思想境界高。
即具有爱国主义的伟大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疾苦的博大襟怀等高贵品质。 
如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吉鸿昌临刑时,以大地作纸,用手铐作笔,为我们书写了: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皆是光昭日月,掷地有声的不朽诗篇。
2、二是艺术境界高,下面也举两例。 
(1)欲飞还敛,欲露还藏。 
  如石理俊在《欲飞还敛的联想——诗词审美小札》一文中所举的辛弃疾《采桑子》下半阕的赏析文辞,即是艺术境界高之一范例,可谓精彩之至,兹摘要转录如下:“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里“欲说”、表明胸中块磊,不吐不快;“还休”,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不容说得,只好今天的天气了。
  最妙的是末句“却道天凉好个秋”一语,此乃“欲说还休”的最佳注脚。刚说“欲说还休”,却不直说出原因,而一下却跳到“天凉好个秋”去了,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之意。奇特跳跃,出人意表,引人遐思,比直接批判南宋偏安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效果,不知好到多少倍,真是风流千古,妙不可言,韵味无穷的绝妙好词。
同样是批判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方式尽可不同。林升的“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接批判。李清照的《绝句》(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影射批判。辛弃疾的《采桑子》下阕是“欲飞还敛,欲露还藏”,是欲擒故纵式的批判。方式不同,各臻妙境。但辛词构思别致,亦庄亦谐,颇富情趣,使人喜爱,因而更具韵外之致。
(2)包孕丰富,意函多层。
如杜甫的七律《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就意涵八层:上下句各四层:
游子作客苦,一层 
有家归不得更苦,二层
秋天作客苦,三层
怀愁登台苦,居高凭远,触景伤怀,四层。
五层;满怀艰难苦恨独自登台更苦,忧国怀乡,思念亲人,情何以堪!
六层;抱病登台苦,集国破家亡,疾病于一身,焉得不苦。
七层;老年多病独登台更苦,长期艰难苦恨谁为分忧。
八层;百年指一生。根据杜甫当时的情况真是万苦千愁,然而能在一联中包函。
老杜是怕回不了老家了
八层意思,确实古今罕有,所以有人把此诗誉作千古第一律诗是很有道理的,当是立意高的又一典范。
(四)词的立意要“深”。
“深”指含蓄隽永,蕴籍丰厚,艺术高超,精湛,使人回味无穷。 
下面也举两例。
1、含蓄蕴籍。
  一般说来,诗贵含蓄曲折,含蓄曲折乃诗词之大美。司空图《诗品》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谓含蓄之善品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亦即此意。丁芒说:“诗作多义解,诗无达诂,其实就是多用暗示、象征手法达到含而不露,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诗人以燕子之主人的变换,描写了时代变迁,王侯第宅成了普通人的家的住处,以婉曲的构思,表达了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没有一句议论而感慨无穷,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复合运笔,
  如石理俊在《复合运笔——诗词审美小札》中例举的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即是饮誉千古的艺术修辞美的光辉典范。而且种种修辞元素,一经形成“绿肥红瘦”便产生质的飞跃,出现崭新的诗意。不仅如此,它反映出经风历雨中此长彼消事物的运动与变化,“绿肥红瘦”是对立统一的新鲜、独特的形象,这诗句闪烁着自然辨证法的光辉,这可谓艺术修辞的千古绝唱,真可谓高之又高了。古往今来名句佳章极多,上面所举数例只是说明立意必须“新、奇、高、深”,实难缕述。
(五)填词要立意境和意象。
  意境就是你情绪产生的环境,也是你抒发思想的境界。这个意境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虚拟的,只是你临时搭建的一种氛围,也可能是二者融合的或实或虚的一个场景。意象,就是或人或物,或山或水,总之是你可以寄托情感的一种事物。意境有了,不见得你就能写下去。
为什么呢?因为意境只是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有东西“唱戏”才对。这个“唱戏”的东西就是意象。有了它,你便可以在你设计的环境里,尽情地去围绕它抒发,或描写、或刻画、或寄寓一种情思、或陈述一种情绪。如: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十六字令,毛泽东)
这里“山”和“天”,既是意境也是意象,从意境看它呈现了战事频仍时期的一个大环境,从意象看它直接表现了“高”、“险”、“远”的内涵,虽未直接刻画却是人人共知的。
  词中确切的意象是“马”,词人对马的刻画只有一个“快”字,而围绕着马却连用了三个动作性词语“加鞭”、“未下鞍”和“惊回首”,共同寄托了词人无所畏惧、傲视天下的宽阔胸怀。
  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我们在这里只是笼统地介绍意思,后面我们会在晚读分别来详细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意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0)

相关推荐

  •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体态".注意这里的诗包涵词.情是诗之根, ...

  • 诗心|第三节如何写好(1)

    第二章  诗心 第三节 如何写好--诗歌创作中的若干问题(1) 前面我们从红楼梦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总结出一些规则,又给大家说了一个简便的三段法,似乎写诗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真的自己动起手来,一定和香菱一 ...

  • 诗词格律与创作八讲/第六课:例说诗词的立意

    关于诗词之立意 李 海 涛 品味与评价一首诗词作品,往往首先看其诗意如何,这里所说的诗意,指的是诗词的意境.创作一首诗词,则应把立意放在首位."立意"和"意境" ...

  • 古典诗词的立意

    古典诗词的立意 立意,又称命意,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或所要揭示的真谛.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作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一.一诗一意 ...

  • 诗词课堂—浅谈诗词写作立意与谋篇

    温馨提示  浅谈诗词写作立意与谋篇   本期主编:小溪 本期作者:子城 我们在写作一首诗词的时候,当确定了主题以后,首先就应该考虑如何布局谋篇.比如说,我们该从何处起笔至何处收尾?比如说,一首写景的诗 ...

  • 谈谈诗词的立意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体态".注意这里的诗包涵词.情是诗之根, ...

  • 诗词含蓄立意一二三

    首先,从含蓄立意上,归纳为三种类型. 1.醉翁之意,意在言外 诗词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诗词创作的三个境界!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醉月诗苑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 ...

  • 诗词创作如何立意谋篇?

    诗词格律与写作 作者:王步高 诗词创作书坊 - 诗词格律浅浅说 作者:靳欣 1. 立意谋篇 立意的境界,取决于诗人的修养,诗人的阅历,诗人的感悟,诗人的品德和襟怀.所以,古人说,诗品即是人品,不无道理 ...

  • 【第109期】诗词讲座 | 关于诗的取材立意及其他

    作者简介 陈逸卿,辽宁锦州人,学者诗人.于中国传统文化怀有脉脉深情.有诗文辞赋千余篇.信仰儒释道,深慕韩柳欧苏之才调及其为人.现为深圳市诗词学会顾问,深圳诗词学会论坛评论导师. 关于诗的取材立意及其他 ...

  • 实例解析,诗词创作中的立意谋篇有多重要

    实例解析,诗词创作中的立意谋篇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