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宝胡同甲2号——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传奇

这里曾是艺术群星会聚之地,令20世纪美术史熠熠生辉的不少艺术杰作就诞生在这个大四合院之中。这里曾是美术领域的学术高地,几代美术学子进出其间向老师请益,成为学院的第二课堂。谁提及那时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也就掀开了现代中国美术史的一角。

——李松《镌刻在艺术史上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

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一些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汇聚到同一时空,何尝不是一种如宿命般注定的巧合。

在大雅宝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这群艺术家们惺惺相惜,曾共同度过“为新中国做包装”的激情岁月。直至今日,他们的作品仍然流传于世,为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已被岁月渐渐淡忘。

大雅宝胡同甲2号入住艺术家群像图

大雅宝胡同甲2号位于东城区金宝街附近,是个三进的四合院,共有房屋二十多间。1946年,徐悲鸿被委任为北平艺专校长,随即委派宋步云购置、租赁多处四合院作为教师宿舍,大雅宝胡同甲2号便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即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家属院。

在这个普通的北京大杂院里,曾经住过叶浅予、戴爱莲、李苦禅、李可染、邹佩珠、董希文、张林英、李瑞年、王朝闻、韦江凡、滑田友、蔡仪、范志超、彦涵、祝大年、吴冠中、张仃、程尚仁、黄永玉、张梅溪、柳维和、袁迈、常濬、孙美兰、丁井文、万曼、宋怀桂、贝亚杰、王曼硕、陈沛、陈伟生、李得春、周令钊、陈若菊、侯一民、邓澍……(按入住时间顺序排列)

1948年,齐白石与李可染夫妇及友人合影(前排左一为白石老人幺子铁耕,左二为李小可)

大雅宝胡同甲2号住着一群美术大师,他们的朋友也都非同小可。因此大雅宝也就成为了一个群英荟萃的艺术沙龙,齐白石、徐悲鸿、沈从文、黄苗子等文艺界名流,是这个院子的常客。

齐白石跟院子里所有的艺术家都挺熟,而且他的两个弟子“齐门二李”李苦禅和李可染都住在这儿,大雅宝院儿里的所有孩子便都顺理成章的成了他的徒子徒孙。

“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一个只有在特殊历史阶段的中国才可能出现的罕见“盛况”,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与影响。

一方面,他们站在各个领域的前沿,在中国画改造、油画民族化、工艺美术奠基等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他们又参与了新中国形象塑造的历史性工作,从国徽到人民币,从开国大典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都凝聚着大雅宝人的心血。

董希文《开国大典》 230x400cm 1952年 第一版

人民英雄纪念碑之《武昌起义》 浮雕

侯一民和邓澍为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所作的主景设计稿 

大雅宝的艺术家们在那段时间里创作了不少重要的作品,如黄永玉《阿诗玛》、董希文《开国大典》、叶浅予《北平和平解放》等等,他们有着不同的艺术道路和观点,却互相尊重、理解,不但创造了让人称奇的、中国童话式美好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更一起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辉煌,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定了良基。

李可染《万山红遍》

李苦禅作品

吴冠中《鲁迅故乡》

张仃《苏州庭园》 34cm×46cm 20世纪50年代 纸本水墨设色

黄永玉《阿诗玛》31x23cm 1955年 版画

祝大年《玉蘭花開》工筆墨彩 112×234cm 1976年作

前院住过的教员有叶浅予、董希文、李苦禅、王朝闻、蔡仪、张仃、丁井文、陈沛、周令钊和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等。

1951年,董希文在大雅宝期间创作油画《抗美援朝》

侯一民与邓澍在大雅宝居室内

在中院住过的教员有李瑞年、黄永玉、柳维和、詹易元、韦江凡、程尚仁、王曼硕、陈伟生等。

黄永玉在大雅宝大院里创作木版画

此外,还有两对学生夫妇——万曼与宋怀桂、贝亚杰和李起顺,使中院多了几许“国际化”的意味。

1957年万曼与宋怀桂在大雅宝胡同居所留影

在后院居住过的教员有李可染和邹佩珠夫妇、范志超、李得春、孙美兰、滑田友、吴冠中、袁迈、常濬、彦涵、祝大年等。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与邹佩珠在大雅宝院内

大雅宝的小院落承载着艺术家及其子女们的宝贵回忆。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回忆起齐白石来大雅宝参加学生们准备的生日宴,全院的小孩子都围着他亲切地叫“齐爷爷”。

1950年,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庆祝白石老人90岁寿诞时合影,前排从左至右为:齐白石、李苦禅、李可染(抱女儿李珠)、邹佩珠(李可染夫人),滑田友;后排从左二起至右依次为:解驭珍之母(王朝闻岳母)、李慧文(李苦禅夫人)及女儿李琳、齐良迟(齐白石四子)、范志超、廖静文、徐悲鸿、齐良巳(齐白石五子)、王朝闻、滑田友之弟、李瑞年、叶浅予

大雅宝胡同的艺术家们在校是同事,一起忙教学搞创作,回家了是邻居,是亲人。孩子们每天在一起哄闹,大人们在一块儿唠嗑,上班同行,在家谈艺,几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从工作到生活都多了不少交集。

黄永玉与万曼两家人在葡萄藤下合影(后排左起:黄永玉、张梅溪、宋怀桂抱着女儿宋小红、万曼;前排左起:黄黑妮、黄黑蛮)

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可染可以时常征询董希文对自己作品的看法,黄永玉能够和李可染一起拜访齐白石,董希文能够和王朝闻讨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大院里的人可以看李苦禅耍大刀,听李可染拉二胡,听黄永玉弹手风琴,听常濬、邹佩珠唱京戏……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充满亲情。

1956年李可染与张仃在大雅宝一起探讨艺术

在李小可看来,这个小院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文化家园,是二十世纪美术事业和历史的重要文化记忆,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来说,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0世纪50年代,黄永玉带领大雅宝的孩子们外出郊游时留影(左起:李小可、董沙雷、彦冰、董沙贝、张郎郎、程芙山、袁骢、袁骥、李燕、黄永玉、李琳)

纵观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大雅宝胡同甲2号这所院子与中央美院的渊源超过40年,大雅宝胡同的人物涵盖了中央美院学科建制的各个门类——国、油、版、雕、壁、史,甚至是工艺美术。

1950年国庆前,国徽设计者之一的张仃(右一)率领工人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国徽

这里不仅是一个美院的宿舍,更是一个艺术圈、文化圈。它所建构出的小生态正是一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演进的“历史现场”。

大雅宝的艺术家们有着不同的艺术道路和观点,却互相尊重、理解,不但创造了让人称奇的、中国童话式美好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更一起创造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辉煌,为中国现代美术奠定了良基。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艺术家的趣事(上)

    20世纪50年代中期,艺术家合影.前排坐者为黄永玉,后排左起:张梅溪.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 李可染伯伯和我爸爸张仃是好朋友.每天早晨他们都相约一起去上班,一路走.一路聊天.他们那么谈得来,我跟在他 ...

  • 胡同档案丨大雅宝胡同

    大雅宝胡同,朝阳门南小街东侧,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东起北总布胡同,西止朝阳门南小街,南与宝盖胡同相通,北与松树院相通,并有四条支巷通大雅宝胡同.全长472米,宽11米,沥青路面. 大雅宝胡同,清朝属 ...

  • 李小可先生,一路走好!

    今日小克勒收到讣告:著名艺术家.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先生因病逝世,终年76岁. 心中非常悲痛,六年多以前,李小可先生在"克勒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眼前. ...

  • 五洲 | 名家笔下的猪

    ∧ 点击作品观看细节 ▲宋柏松 <敖包相会> 46cm×70cm 2019己亥猪年新作 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财富"的象征,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 ...

  • 集大成者张仁芝||原来你是这样的“学院派”

    学院派艺术家,一直是艺术创造力传承的中坚力量,更是一股民族艺术不断前进与发扬光大的生力军. 前有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林风眠.吴作人等泰山北斗:后有范曾.娄师白.张仁芝等时代大家,支撑着中国 ...

  • 黄永玉的木刻往事:千山万水入木 百转千回归心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 2020年8月26日至9月26日 北京画院美术馆 中国的新兴木刻版画是盛起在抗战岁月里的艺术之花,自诞生之初就带有一个重要使命:用这种黑白分明.利落干脆的视觉语言,去刻画一个 ...

  •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才女——周思聪代表作品集萃

    周思聪(1939-1996),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 ...

  •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才女周思聪代表作品集萃

    周思聪(1939-1996),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 ...

  • 第六百六十三篇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一)

    第六百六十三篇&#160;&#160;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一)

  • 第六百六十四篇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二)

    (续) 21.大溪遗址 X (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发掘年代:1925年至今大溪文化命名地,首次发现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碗:食器(上中,高 ...

  • 第六百六十五篇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三)

    (续) 41.大甸子遗址和墓地 X (公元前1735年-公元前1463年)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发掘年代:1974-1983年展现了中国北方的早期青铜文明,揭示了夏家 ...

  • 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前  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考古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考古学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并取得辉煌成就的1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 ...

  • 我家就在岸上住——河沿胡同甲10号

    供图/杨良志  什刹海玉河水系旧时地图 小桥流水人家 李志辉 后门桥·玉河 汉白玉结实不结实?结实!但几百年下来,风吹日晒雨淋沙打,它愣会卸掉溜滑其表,显露麻糙其里,坑坑坎坎,黑筋暴出,几乎成一截斑斑 ...

  • 百年巨匠|20世纪中国杰出书法家:沈尹默行书临范册页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