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常在梦中寻||章侠
作者:章侠
老爸新年九十三,阿尔兹海默症,让他将过往已“磨”得差不多了。但只要提起“打腰鼓”,他那近乎浑浊的双目,立马放光,会与你唠叨个不停。
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刚溃退,城里不时的还有枪响,天上敌军飞机还在撒传单。不到20岁的他,就跟着两淮市教育局的王寿浩,动员周边的教师回学校,组织已停课多时的各小学复课。第一次教师会,是在东大街原银行的小楼上召开的,总共市区还不到四十人。到1950年,全清江区小学教师(现清江浦),也只有64人。
组织上送他去驻军文工团学习打腰鼓。学成后,即争取了当地商会支持并出资,去淮安河下街上,置办了三十多套腰鼓、大镲、威风大鼓和色彩鲜艳的服装,以纪家楼小学学生为主,成立了清江浦第一支腰鼓队,(也是淮阴市区最早的一支腰鼓队),每天除了上课,便没早没晚地带学生们操练起来。
解放初的淮阴城很小,所谓市中心,也就是东大街到西大街:花街、闸口、河北路到水渡口东长街这一带而已,其余就是圩外农村了,市区加农村人口总数也就是5万人左右。东、西大街很窄,用长条石铺就的街面连两辆平板车交岔都嫌挤,更谈不上走汽车了。由于街面窄,街南街北商店的店员聊天就像在院子里对话,南北商店柜台互相敬烟,只轻轻一甩就算招呼了。
鼓声阵阵,给这个百废待新的小城,带来勃勃生机。新中国刚刚起步,各种新政策宣传活动很多,这些活动,有了腰鼓队的参与,老百姓更易接受。可以说,纪家楼腰鼓队从成立那天起,为新清江浦的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
欢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那天,淮阴城里东、西大街上空全部用红布达成彩棚,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从一大早开始,街上一阵阵的锣鼓声就响起来了,当纪家楼腰鼓队出现在街头时,欢庆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咚巴、咚巴、咚咚巴、咚巴!”鼓点齐整、动作划一,加上服装艳丽抢眼,嬴来市民阵阵热烈的掌声。腰鼓队边行边表演,爸爸拿着大镲在前面指挥,威风大鼓紧跟其后,队员们也抖擞精神,动作格外轻盈潇洒。行进到街面稍宽点的地方,随着他的示意,腰鼓队就自动走成一个圈,表演和鼓点也有了变化,时而行进点、跃进点,时而舞出风摆杨柳、百鸟朝凤、雨打芭蕉等舞姿;时而热烈,时而优雅,再配合了快板书、小歌舞等表演,看表演的群众挤了一路。商家看到腰鼓队在店门口表演,还出来放上一挂鞭炮,更是赢得满街的叫好声。那场景,仿佛就是昨天。
几年前,看着当年照片上腰鼓队小队员的身影,他还能细数着当时的一些趣事。如今,也只晓得这是腰鼓队合影了。
1960年老爷子调至市一中,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又在一中学生中组建腰鼓队。每个年级都组队,参与的同学很多。再加上学生个头大了,体力、领悟力都强,既可有队形变化,又有鼓点变化,艺术性也强多了。大型活动,百人腰鼓方阵,很有气势的。人民剧场刚建好时,组织各单位文艺表演,一中就推腰鼓队,精彩的表演轻易就拿了个大奖。学生们也在敲鼓的同时,锻炼了肢体的协调性,增强了音乐的节奏感,更重的是学会了相互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
当时,我们家就住在校园里,也就自然成了腰鼓队员的休息点,累了、渴了,都会来我家,有的更干脆,将腰鼓做上记号,就放在这儿。外婆每天下午,看看时间差不多时,定要烧一锅开水凉着,以防孩子们急了要去喝生水。
如此的热闹,直至文革后,这群打腰鼓的学生们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方才冷清。
1970年爸爸调到市二中工作。他又满怀激情地向领导提出,组织个腰鼓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当时领导不喜欢,嫌鼓声太吵。那时二中的篮球队,可是全市出名的,特别是女子篮球,那绝对是杠杠的。
领导的拒绝,让老爸颇为失落与无奈。生活中,听不到腰鼓声也让他少了许多乐趣。据说,一中的腰鼓,后来在段安贵老师的指导下,又坚持了几年。再后来,学校忙于各种素质教育,也顾及不到这传统的小腰鼓队了。
前些年,老爸还对我说,他很想自掏腰包,将清江浦的腰鼓队恢复起来,我都以为他只是说说,没接他的话茬。(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
2019年陪二老外出游玩,在安徽小岗村,听村民唱凤阳花鼓,老爷子还有些不屑的说,这小鼓好听,但哪能与我们清江浦的腰鼓相比呀。可以见得,那腰鼓声声,早已深深刻进他的大脑深处。
前些日,陪爸妈看画展,爸爸在一幅画前驻足半晌:画面上是一老人坐地椅上睡着了,画名为《夕阳下》。其实,现实中的老爸也是如此,别说是夕阳下,任何场合,只要坐下三分钟,一定会进入梦乡。我用象机定格了这个瞬间,并写了一首诗:
夕阳满院鸟声勤,椅上何堪睡意临?
我与老人怜相似,华章只在梦中寻。
现在回头看,我还并不完全了解老爸,华章与他有啥关系?画中老人想什么,他不知道。只是他的梦中,最多的应是清江浦的腰鼓声吧。鼓声常在梦中寻,这才应是他的所想所思?!对,诗应写为:
夕阳满院鸟声勤,
椅上何堪睡意临?
我与老人怜相似,
鼓声常在梦中寻。
作者简介
章侠:退休老妪。爱生活、爱艺术、爱运动、爱旅游。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诗词协会副会长。
▼▼▼
【运河人家】
大家的运河,
小家的故事,
百姓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