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第82期活动纪要:吴晓波的人生和启示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朗读分享会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12期

(总第82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王可誉

分享时间:2021年6月26日下午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曙光路馆舍2059室

录音整理:海楠、哈斯

文字编辑:劳月

王可誉:首先感谢劳月老师和大家在周末一起来参加读书岛活动。劳月老师介绍说,读书岛的阅读分享主要以人文作品为主,涉及财经类别的比较少。我觉得作为一个过渡作品,可以选用吴晓波老师写的这本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吴老师当年高考时的专业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经的他想做一个诗人,后来机缘巧合转到了新闻系,走向了做财经的路。他的作品最有名的《激荡三十年》《大败局》都是研究中国企业的,主要讲改革开放后一些企业的兴衰,讲当年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为什么最后却灰飞烟灭了。这两部作品奠定了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的地位。目前来说,中国写这种财经类书籍依然畅销的已经不多见了。他对于企业的研究非常深刻,但他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文人、诗人。这本散文集就是把他的诗人本色和财经作家职业结合得很好的一个范本。

今天我们采取朗读和分享结合的方式,邀请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团团员为我们朗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中的几篇散文,然后我给大家讲述这些文章背后的故事。我希望能够通过读书,让大家看到一个更丰富和立体的吴晓波。

首先有请朗读者周秋敏、黄海敏朗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这篇文章是吴晓波写给他女儿的。在女儿18岁时,他想写一点祝福,就把他认为最好的这句话“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送给他的女儿。

这篇文章的写作地点在机场。吴老师的作品,包括公众号里多篇阅读量百万+的文章,多是在路上写的。因为他每年都要去走访很多企业,行程排得非常满。

这本书封面上的女孩就是他的女儿。现在她在杭州开了一家宠物店。她在国外学音乐时就养了一只狗,特别有感情。她发现,宠物能够陪伴她,治愈她,她也能够陪伴宠物。所以从那时起,她就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开一家宠物店。她把爸爸的一辆商务车改作了运送宠物的专车,还漆成了粉色。

吴晓波的公司叫“巴九灵”。他认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80后和90后的,他的公司员工也基本上都是80后和90后。这个公司就在浙江图书馆旁边的白沙泉,整个办公室做得很有文化,装修格调和他的气质非常像。楼梯旁边两个大书架,就像苏州诚品书店那样。

有请朗读者海楠朗读《其实那年我也有五十万》。

听了海楠的朗读,我仿佛回到了几年前在千岛湖岛上摘杨梅的情景。我是在2015年加入吴晓波团队的,第一份工作就跟这个岛相关。他在淳安千岛湖淡竹村买了一个半岛50年使用权,在岛上种了3000棵杨梅树。因为政府要求租赁出去的岛屿种一些经济作物来维持生态平衡。杨梅树的生长能力非常强,千岛湖也很适合种杨梅。但杨梅的成熟期需要8年时间,特别漫长。所以吴晓波请了千岛湖当地的一家人住在岛上帮忙打理。如今这对夫妻已经在岛上居住多年,把岛变成自己的家了。

大概是在2016年,他去岛上做过一次直播,特别火爆。其实当年吴晓波频道公众号的粉丝才200万,但直播时突然有几百万粉丝冲进了直播间,大家都对这个岛非常感兴趣。吴老师称这个岛是他的精神家园。就在那天,他改变了我对他的很多认知和印象。

那晚我们在岛上用餐,我发现他吃东西非常克制和讲究,就吃一点点且清淡健康。当然他是公众人物,需要保持个人形象。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吴晓波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么多人的偶像,其实是有道理的。比如他天赋极高,上大学时基本读完了图书馆的全部书,他读书一目十行非常快,读过的书都储存在他脑子里了。他又有很好的文笔去写书,又时刻自律,非常勤奋,休息一小会儿马上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我们看到成功者背后的故事,对他的认知就会不一样。这个岛承载了他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说明他对精神上是有追求的,商业的一面和温情的一面在他身上结合得非常好。

买一个岛寄托的是他的梦想,他想等退休后在岛上过世外桃源的养老生活,但后来发现岛的经营成了他的负担。1999年买岛时才花了50万,但后来每年的养护费用就不止50万。还好有3000棵杨梅树,每年成熟季节,他会请大家吃杨梅,完全不打农药的杨梅非常甜。但是,杨梅产量太多吃不完,他就交给别人去卖,后来又和朋友合作,制作了5000瓶杨梅酒,33个小时就销售一空。这使他意识到,原来大家很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于是,他开始走知识变现这条路,成立了“美好的店”,为粉丝精选好物,后来演变成新匠人学院,把一大批真正有工匠精神的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故事推荐出去。以前这个岛是不对外开放的,现在基本上开放给他的粉丝了。

今天,我们读的这本《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觉得也是真正能够代表他人格的书。书里有他的所思所想,还有他的少年心。

有请朗读者管小红、徐薇朗读《骑在新世界的背上》。

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觉得书里讲到的故事,对吴晓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其实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从事的所有工作也都是他热爱的,所以罗振宇劝他做自媒体的时候,他是有很多忐忑的。他说,我们注定要被新世界所替代,或是被新世界吞噬掉。所以他决定去做自媒体,去做骑在新世界背上的人。

2014年的5月8日,他正式开通了吴晓波频道。作为一个非常爱惜羽毛的人,他觉得能够有今天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客观理性的认知并把它表达出来,大家给予他的尊重,所以他必须做负责任的事情。出于新华社记者的严谨传统,他对自媒体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篇稿子是必须都由他来审核,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吴晓波频道在财经类自媒体中是排在第一的,但是自媒体最近几年也开始不好做。吴晓波频道也在尝试转型,尝试拓宽边界,输出所有跟商业、财经相关的内容。吴老师对他的粉丝群把握得非常精准。

以前他做出版,开书店,写专栏,都仍是在做跟文字相关的工作。现在真正转型开始做商业。他现在写的一些书、研究的商业模式都是真正的回归商业。后来又成立了企投会商学院,这个是他接下来想要去尝试的一个方向,就是我们的商业本质。

有请朗读者诸海燕、盛姜燕朗读《花开在眼前》。

这是韩磊演唱的纪录片《激荡·1978——2008》主题曲的歌名。当时第一财经把《激荡30年》上下册的内容浓缩拍摄成纪录片。罗振宇罗胖子给的视角很新颖,采访周围人的视角比本人的视角更鲜活一点,所以纪录片拍得特别好。也有很多人先看了纪录片再去看吴晓波的书。

当时他并不像现在这样擅长演讲。为了拍纪录片,吴老师进行了突击训练。他的演讲逻辑性非常好,开头会很自然,跟大家打招呼一样。开完场,讲到主脉路非常清晰。他讲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会有一些分支,讲背后的一些故事,但很快又能回到主线上。所以他的年终秀持续这么多年,还是会有很多的人关注。

这是他唯一写过的一首歌词,跟诗歌相关的东西,也算是完成了他年轻时的诗人梦想。他有一个值得所有人去学习的好习惯,对所有新事物非常好奇,不抗拒任何新事物。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几年前,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短视频可以这么火。从小孩到老人,大家都在刷抖音,新事物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习惯。但是,这些新事物刚出现的那一刻,我们很多人是抗拒的。吴晓波的嗅觉就非常敏锐,很独立。他对新事物很早就能发现。

记得他有一年写过一篇文章《知道鹿晗的请举手》。鹿晗刚开始红的时候很多年纪大的人都不太愿意去认识,但别人跟他提到过鹿晗,他就特别好奇,鹿晗为什么这么红?鹿晗做了什么?吴晓波会很愿意去了解事情背后的故事。正因为这份好奇心,他抓住了很多机遇。

他的人生做了无数次改变。每一次改变,或者说每一次选择,都是因为他看到了新事物的苗头后勇敢去尝试。他也很幸运,最终证明他选对了。当然不能说每一次都准,他也投资失败过。比如当年他早于小米和华为开始做手环的时候,运营过程出现了问题。他结束投资手环大概一年不到,小米手环就火了。所以,如果过早进入一个行业,时机不对,先知可能就会成为先烈。

他后来有一个投资做得很成功,投了一个叫“认养一头牛”的品牌。直播带货兴起的时候,李佳琦、薇娅还主动找到“认养一头牛”,卖他们的牛奶。这背后所有的逻辑,都是他很愿意去尝试一些新事物。现在也一样。有一次他讲课穿了一双3D打印的鞋。他就分享穿这双鞋的感受。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请朗读者瞿平朗读《去日本买只马桶盖》。

这篇文章当时在舆论场引发很大争议。背后的原因是,这只马桶盖产自中国杭州下沙。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我们没有办法超越日本和德国,关键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但研发能力比较弱,只占成本的优势。我们的企业仅仅是制造,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他这么多年研究制造业的发展,觉得中国应该要有一些有自主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比较欣慰的是,这几年中国已经有进步了,比如华为,还有其他一些匠人品牌。

当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很快超过100万。分析背后的原因,其实这篇文章带有一定评判性。很多60年代70年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是比较心痛的,他们的家国情怀很高,经历过改革开放,但确实也还有一些目前国内企业做不到的东西。按理说,中国人更能够了解我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国内很多的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商品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这背后的问题在哪里呢?

后来,吴晓波拍了一个纪录片《地标70》,大量走访、实地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用脚去仗量中国的变化。他发现,中国有不少做得很好的、有自己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是它的产品对于大众来说存在着信任度的问题。他认为,多年来中国制造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不好,就是因为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所以,他这几年努力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回中国人自己对民族品牌的信任度。

他一直在呼吁大家,要回归中国民族的品牌。他组织了一些新国货、新制造的大型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是可以制造出跟国际上匹配的品牌和产品的。这个事情不光他在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可以给我们的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一点信心。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好起来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了,我们的企业家也在做转型,他们也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够用自己的品牌,他们也会认真去做一些真正的好产品。

有请朗读者王卓燕朗读《原谅我吧,兄弟们——被忽略的工人阶级的诗》。

这篇文章其实跟吴晓波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因为他当年看到了工人诗歌后想为这些人做点事情,所以他找到了一直在致力于推广中国工人诗歌的秦晓宇。后来由秦晓宇作为导演拍了一部纪录片叫《我的诗篇》。这部电影在国际上获过奖,是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前两年,秦晓宇想再拍《我的诗篇》第二部,看看当年纪录片里的这些诗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了。这是两年前发起的众筹项目,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劳月:刚才文澜朗诵团的朗读者朗读了吴晓波的几篇散文,王可誉作了解读。我想简单地谈一谈我读这本书的观感。

这本书里吴晓波讲到了自己,他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新华社浙江分社当财经记者,出了名然后下海离开新华社。书里还讲到另一个人,叫胡宏伟,是吴晓波在新华社的同事,后来上海的《东方早报》创刊时他负责浙江记者站(浙江分社),现在是澎湃新闻副总编辑。同为新华社浙江分社的同事,后来有在政府部门做了高官的,有仍然坚持做新闻的,也有下了海的。我之所以讲到这个背景,就是因为他这本书的主题,什么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我觉得,我们讲到人生的时候,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判断。比如这本书里讲到吴晓波的女儿,喜欢音乐,但现在从事的却是宠物行业。他对女儿的态度就是“只要你喜欢就好”。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个主题——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你认为美好的事物,可能并不一定大家都会一致认为。你认为这个事情是美好的,他认为那个事情是美好的。有人认为当公务员从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当上去是美好的,也有人认为就坐在这里,宅在家里,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是美好的,更有人认为赚钱几百万几千万几亿是美好的。所有的美好都是不一样的。

只要你觉得美好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比较,心态放平。我觉得做事不要去想目的,读书也是这样。我之所以认为这本书值得读,并不是因为吴晓波这个人现在怎么风光,而是因为这本书里讲到的人生哲理。仅仅这个书名就值得我们读。

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要去反悔。你也许投资失败了,也许某件事做糟了,但是你只要有下一步的目标就可以。不一定做什么都很顺利,不要去强求,不要去定义好或者不好,只要能学到这个人生哲理,我觉得就是好的。这是我们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我觉得,读书读对自己有点意义的东西就行了。人不能模仿,吴晓波就只有一个,没办法去模仿,跟他去学学不了的,即便他的同学也学不了,别人的人生没办法照搬。

书友炜炜:在我看来,吴晓波真的非常成功。他那么辉煌,就像跟我们活在两个世界一样。他写了很多书,可能在他的高度,他觉的很多美好的事情,在我们普通人的位置上不一定这么认为。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包括生命的美好,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定义,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取决于外界的看法以及他人的态度。

吴晓波老师在书中写到,很多时候你想要怎么样,当你有自由去选择的时候,你需要去珍惜它,然后尽可能选择自己不后悔的事情。哪怕最终做出来的成果可能在世俗的定义上来说是失败的,或者说只是一个并不值得你花那么多时间去做的,但是因为你付出了,对于你的生命来说这个事情就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它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能是往好的方向,也可能是让你有一些新的体会。

很多时候,人并不只是靠那些成功的石子铺起来的,可能会有一些不顺利,但是现在回想过去,会发现某方面很有意义、很美好的事情。

就这个书名而言,我想,与其说把焦点放在做什么是美好的,我更希望说说“浪费”这个话题。虽然“浪费”可能是个贬义词,但是我记得,我看过一篇论文,说到生命的起源从某个角度看就是一场消耗,就是用一种最大的消耗能量的方式去进行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生命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浪费。但是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是非常珍贵的,是非常值得自己去珍惜的。这就产生了一个博弈,因为是自己要珍惜,所以不用去管外界想什么,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现有的时间。

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要知道自己有一天是会死的,所以知道现在的生命是有限的,需要去珍惜。活着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创造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管结果是好还是不好,各种各样的情绪都在里面,这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事,都是可贵的。

书友沉言静思: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原先我以为是一本非常抒情的散文,后来发现书里写的更多的是经济类的知识,对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的探讨,是吴老师自己的思维。

我有个疑问,吴晓波老师从他的女儿身上看到了一些美好的事物,但是他平时的工作那么繁忙,有些似乎是他迫不得已要去做的,那么他自己认为哪些是真正美好的事物呢?

第二个疑问是,吴晓波老师读大学时就把一个图书馆的书看完了,后来也一直保留阅读的习惯,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而且又那么自律,这一点我也非常佩服。在这么忙的情况下,吃的又这么少,他是如何养生的呢?

第三个疑问:吴晓波频道杭州书友会一般都读些什么书?

王可誉:首先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很享受这一切,包括他投资失败的这些案例。他为什么会在公众面前愿意跟大家去分享这个事情?他认为这是他的一个选择。他现在所做的每一次的转型,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完全接受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结果。你可能觉得,这本书里面美好的东西体现得少,其实这就是他目前的生活状态。比如他平常所接触的人会跟我们不太一样,比如《我的诗篇》里的工人诗歌,并不是他自己去挖掘的,而是在看书的过程中接触到秦晓宇,通过秦晓宇才了解了工人诗歌,知道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他发现原来中国还有这样一个阶层,他就想去关注他,后来才拍了电影。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也在寻找很多东西,不是说所有东西他都知道,他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他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他觉得我不知道的东西它发生了,我愿意去了解。了解完以后,如果需要他去做选择,他会慎重做决定。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可以接受。

比如去年他直播翻车被很多人诟病。那场直播只卖掉了三罐奶粉,这是事实。后来他就自嘲,承认自己没有卖货的能力。他的能力是什么呢?他擅长挖掘企业背后的品牌价值。品牌的宣传跟品牌的卖货是不同的概念。他承认失败,并能接受失败的后果。甚至在年终秀现场,他还单独做了一件T恤,上面写上“只卖了三罐”,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我确实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好,但是我接受这个结果。我认为,他愿意承担好与不好的结果,代表他把所有的事情浪费在他认为值得的事情上的人生态度。我觉得这个其实就够了。不可能说因为他是一个名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一定是对的。他无数次给别人讲他投资这个失败,投资那个失败,很多人也诟病过他,你好好的作家不当去搞什么商业,变得世俗了。他觉得,这个事情是我愿意做的,值得我去做的,值得我去研究的,对他来说就是美好的。他享受这些事情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吴老师跟我们大家一样也注重养生。一是他会在饮食结构上调整,比如他有非常健康的饮食习惯,每餐吃饭8分饱,一天会吃4—5餐,少吃多餐,少吃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东西,多吃高蛋白的、清淡的。他喜欢的东西不是不吃,只不过他决不会放纵自己。他会有一个下午茶的时间,不管是吃点坚果或者其他东西,会让自己状态一直在。前几年他每天坚持健身,比如他可以5:00起来跑步健身,一些很好的习惯他可以一直坚持下去。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光鲜的一面,但其实他背后所付出的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情是美好的,他的浪费就是值得的。我们不能说,读书才是最好的浪费,谈恋爱就不美好,不是的。哪怕你今天在打游戏,你很享受打游戏的过程,你愿意承受今天通宵打游戏、明天睡一天这个结果,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美好。因为你很接受你当时的状态。我觉得我们所说的美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能不能接纳,会不会出现若干年以后回头再看我的经历全是遗憾?如果有很多的遗憾,你的生命就没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他为什么用了这一句话来说?他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是因为他认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件事情本身很重要,这本书里的文章和文章背后的思考和价值观的输出,他认为这个事情对他来说才是美好的,所以这就是他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吴晓波频道杭州书友会。吴晓波大部分线上线下的课程费用都比较高,全国各地的粉丝大部分没有办法到现场来看。这些有共同追求和爱好的书友们希望在各地线下定期聚在一起做一些活动,所以就发起了吴晓波书友会。目前主要在北京、上海、西安、东莞、杭州等城市。书友会的活动形式会更多元,比如说做企业家私董会,也会做一些游学、参访、读书、交友类的活动。

劳月:最后我再补充一点,任何人在任何事情上,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矛盾的,你不可能做到总是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有时候没办法也要做一些我们不一定喜欢做的事情。这种情况永远存在。世界上没有那么理想的事情,你想做什么就一定可以做什么。包括吴晓波,也不得不做一些他不愿意做而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他的公司要生存,他自己要生存。认同这种情况,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了你的方向在哪里。认清方向,学会妥协,你才不会迷失自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期文澜读书岛活动安排在7月3日下午,我们去新昌,参观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纪念馆,分享《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我们会邀请部分书友参加,并在文澜读书岛钉钉群视频直播活动情况。

(本文视频拍摄、制作蔡铭秋,摄影乔静仙、黄海敏、赖德轩、周大彬)

(0)

相关推荐

  • 吴晓波:回不去的作家,曾花40万买粉丝

    1968年,是个普通的年份, 这一年,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去世了. 这一年,我国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出生了. 今天就来聊聊吴晓波的故事. 01 吴晓波的粉丝都知道,他喜欢写作.从1996年起,他开始写 ...

  • 读书岛第77期活动纪要:劳动节里的阅读分享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7期 (总第77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工人作家 邹元辉 分享时间:2021年5月1日(周六)下午 分享地点:镇海培菊图书馆 镇海图书馆云直播 录 ...

  • 读书岛第75期活动纪要:如果我们生活在宋朝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5期 (总第75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历史文化作家 陈华胜 分享时间:2021年4月10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南宋书房.文澜读书岛 ...

  • 读书岛第78期活动纪要:重新认识工人和诗歌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8期 (总第78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阅读推广人 劳月 工人诗人 刘景洋 分享时间:2021年5月15日(周六)下午 分享地点:杭州市职工文化中 ...

  • 读书岛第76期活动纪要:从书里走进宋朝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6期 (总第76期)活动纪要 分享嘉宾:南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青青 分享时间:2021年4月24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2059室 录音整理:郑轩 文字 ...

  • 读书岛第74期活动纪要:自然就在你的脚下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4期 (总第74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浙江理工大学教师 杨小峰 分享时间:2021年3月20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集体视 ...

  • 读书岛第73期活动纪要:植物学是一门令人愉悦的学问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3期 (总第7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自然爱好者 林捷  圆蜗牛艺花园创始人 圆蜗牛 分享时间:2021年3月6日(周六)下午14:00 分享地 ...

  • 读书岛第83期活动纪要:在新昌认识梁柏台

    迎建党百年 <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 走读分享会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13期 (总第83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党史专家 陈煜忠 分享时间:2021年7 ...

  • 读书岛第84期活动纪要:追忆先生之风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14期 (总第84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嘉宾:汤洵.唯敏.徐涛.张海龙   分享时间:2021年7月10日下午 分享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录音整理: ...

  • 读书岛第72期活动纪要:敦煌和它的守护人们

    文澜读书岛2021年第2期 (总第72期)活动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嘉宾: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张涌泉           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刘进宝 分享时间:2021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