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读懂出汗

说到出汗的机理,中医往往归结为一句话,“阳加于阴谓之汗”。见解相当深刻,只是不太好理解。为了把整个出汗的过程说明白,这里讲个故事。
一个古代的大城市,如果想要保持安定的社会局面,通常需要在城市四周修建又高又厚的城墙,以防御外敌。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又会在城墙四周修建城门,并派兵驻守。人体上,这个城墙就是皮肤,城门就是毛孔,驻守的士兵就是卫气,城里居住的百姓就是营气/津液等。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驻兵威武,城门会在按照大家的生活习惯,有秩序的开启关闭。当人体内脏腑和谐,气机畅达,卫气会根据人体内外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把毛孔打开,令百姓可以进出。
当城里经济繁荣,百姓有更迫切的从城门出入的要求,城门打开的次数会变多,持续的时间会延长,让更多的百姓可以走出城门。当体内代谢旺盛(如剧烈运动后),过多的热气产生,毛孔在卫气的作用下打开,让热气伴随津液一起外泄。这就是正常的出汗过程。
当把守城门的士兵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体力不支,工作懈怠,对把守城门的任务心有余力不足,只要个别百姓提出出城要求,不加审核,随意打开城门,让百姓外出。当卫气不足,固守无力,体内稍有微热,津液即会外泄。这就是“自汗”的过程。
白天负责城防的士兵辛苦了一天,晚上城门关闭,士兵也要休息了。可城里偏有些人,一到晚上睡不着觉,喜欢到处游荡,走到哪里还不安静,一路吵吵闹闹。走到城门时发现,守城的士兵已经入睡,城门无人把守。于是动了歪脑筋,偷偷把城门开了一个缝。然后大吵着推开家家户户的房门,摇醒正在酣睡的百姓,谎称城里失火,让百姓抓紧马上出城。半梦半醒间,百姓来不及分辨,蜂拥着赶出城门。直到士兵被喧嚣的声音吵醒,重新回到城门坚守。被唤醒的百姓才明白,根本没有什么失火,于是各自回家继续休息。白天卫气巡行于体表,晚间人入睡后也转入体内休息,体表无人固守。这时由于阴气不足无力涵养而生出的热气,鼓动体内的津液外泄。一旦人醒来,卫气再次回到体表,汗出随即停止。这就是“盗汗”的过程。
当城里经济繁荣,一时间人力不足,于是从城外调入大批劳动力,同时经常性打开城门,让城外游民有机会进入城市,以补充劳动力。不过,这种大量补充劳力的做法是有一定问题的。虽然都是人,但人员的素质并不一样。不经过系统的培训,和适当的筛选机制,很难让这些外来人员变成合格的劳动者。但城里进行培训和筛选的机构和人力同样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一种情况,有大量未经良好培训的人员,成日不务正业,在城里四处游荡,并扰乱了城里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成了害群之马。正常情况下,城市公安会把这些游民,通过特定途径驱逐出城。但如果游民太多,公安部门也已经不堪重负呢?游民四处为患,城门也只好更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任凭游民出入。
当天气炎热,或者体内有热,人不顾脾胃的承受力,肆意饮用茶、冷饮、啤酒等,远超脾气化水的能力。过剩的水无法被区分为精微与糟粕,而是混沌一片,体内于是湿气弥漫,仿佛雾气昭昭,或如乌云密布。肾气化水出于小便的能力,也无力应对如此庞大的湿气,形势于是难以扭转。体内过多的湿气,通过毛孔溢出,形成“湿汗”
当城里经济萧条,能源、粮食不足,百姓开始过上紧衣缩食的日子,民间积怨日深,不时会有人跳出来大喊,我们要粮食!我们要能源!当这种风气渐盛,一种躁动的情绪在百姓中蔓延,此起彼伏。鼓噪的百姓,在少数人煽风点火的撺掇下,涌向城门。守卫的士兵,完全无力招架这一阵汹涌而来的浪潮,只得打开城门放行。当体内阴气大虚(如女性更年期),用以濡养滋润的精微物质明显匮乏,体内会生出燥热。这种燥热很容易鼓动情绪,即所谓“生风”。风与火相互煽动,一阵阵鼓动津液外泄,出现的就是“躁汗”。
当城内发生重大危机,比如逼宫,整个城市安全面临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巨大风险。此时,固守城门的士兵,被迅速征集,火速赶往行政中枢救驾。这时城门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无人把守。一些不明所以的百姓,晃晃悠悠走出城去。当人体发生重大危机,比如大惊、剧痛,整个生命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卫气连同其他气,被火速征调到核心内脏,以确保生命安全。这时处于体表的津液,因无人固守,发生流失,即“冷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