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面对压力东晋积极应对,谢玄得志郗超郁郁而终 2024-08-05 17:22:48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75篇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八月二十,司马曜立王氏为皇后。王氏是王濛的孙女,晋陵太守王蕴之女,出身太原王氏,但和王导并非一支。随后,王蕴被任为光禄大夫,兼五兵尚书,封为建昌侯。王蕴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九月,司马曜亲自讲习《孝经》,开始阅览典籍,邀请儒士。谢安荐举东莞人徐邈为中书舍人,他经常接受司马曜的询问,匡正补益颇多,受到时人称许。太元元年(公元376年)正月初一,司马曜加冠礼,褚太后下诏还政。正月初五,司马曜正式开始临朝。这一年,他只有十四岁。在东晋中后期,司马曜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世家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不过,司马曜之所以有所作为不是因为他本人能力多么突出,而是他运气好,一是门阀势力有所衰落,二是谢安的顾全大局。亲政之后,在谢安的建议下,司马曜起用会稽内史郗愔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以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诸军事,从京口调到姑孰镇守。除了让郗愔平衡桓氏,谢安还想让王蕴坐镇一方,所以先解除桓冲在徐州的职务。正月十四,司马曜以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谢安由此成为东晋朝堂的主心骨,扮演起了王导当年的角色,甚至比王导更优秀。前秦统一北方后,唯有江南的东晋没有臣服,下一个征讨对象必然是东晋。战争阴影之下,东晋内部暂时放下成见,并采取了应对措施。十月,东晋朝廷将淮河以北的百姓迁移到淮河以南。太元二年(公元377年)七月,司马曜升任谢安为司徒,谢安辞让不受,司马曜又以他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十月十一,东晋朝廷以桓冲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以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桓冲考虑到前秦威势强盛,想移师固守长江以南,奏请从江陵移镇上明,让冠军将军刘波戍守江陵,谘议参军杨亮戍守江夏。接着,司马曜以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领徐州刺史,以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一开始,王蕴坚辞不受,还是谢安好说歹说才让他上任。其实,谢安之所以力挺王蕴,不是因为他多么有能耐,而是不想重要职位都落入桓氏手中,用王蕴来堵桓氏。简单介绍下谢玄,这也是东晋后期的重要人物。谢玄,出身世家,谢奕之子,自幼聪慧,与堂兄谢朗同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玄成年后,朝廷几次征召,他都推辞不受。后来,谢玄与王珣一起被桓温辟为掾属,受到桓温的礼遇和器重,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既然说到了王珣,就顺便介绍下他。当年,王珣也是桓温颇为器重的僚佐,在桓温幕府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郗超和谢玄。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后转任主簿,主要负责军中机要事务。桓温曾评价谢玄和王珣道: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认为他们具有将相之才,日后必定举足轻重。桓温死后,郗超自认他父亲郗愔的职位待遇应在谢安之上,然而谢安入朝执掌大权,郗愔却在闲散的职位上悠闲无事,郗超深为不满。十一月,东晋朝廷下诏在文武良将中寻求可以镇戍北方的人,谢安举贤不避亲,立即举荐了谢玄。郗超听说后,慨叹道:“谢安贤明,才能够违背凡俗荐举他的亲戚;谢玄的才能,足以不辜负谢安的荐举。”众人都不以为然。郗超道:“我曾经与谢玄同在桓温的幕府共事,见他施展才能,虽然是履屐间的小事也从来不失职,所以我了解他。”当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两年后,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顺便介绍下刘牢之,他是谢玄麾下的头号战将。刘牢之,彭城郡人,出身将门世家,祖父刘羲曾任雁门太守,以善射著称,父亲刘建曾任征虏将军,以勇猛雄壮著称。刘牢之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除了刘牢之,谢玄麾下还有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人,全都是骁勇之士。谢玄的得到重用,让郗超更感前途无望,心怀怨愤之下,他一病不起。十二月,郗超在临海太守任上去世,时年四十二岁。郗超成为桓温的谋主时,因为父亲郗愔忠于王室,所以没让他知道自己的真正立场。等到病重之时,郗超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弟子,交代道:“我父亲年纪大了,我死以后,如果他过于悲痛,你们可以把这个箱子给他。如果他并不悲痛,那就烧了吧。”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因悲痛惋惜而患病,郗超弟子遵照遗嘱将箱子呈送给他,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商议密谋的往返信件。看完之后,郗愔勃然大怒:“这小子死晚了!”不再为他悲痛流泪。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在郗超这里,却是可怜孝顺儿女心,为了父亲能够安享晚年,他不惜让父亲恨自己。郗超之死,是东晋莫大的损失,如果谢安能够放下成见,倾心接纳起用郗超,和谢玄共同合作,该是一副多么美妙的画面。也许,在谢安眼里,东晋有谢玄就够了,根本用不着郗超,而郗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郁郁而终。 赞 (0)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晋简文帝 桓温废黜晋废帝. 司马昱即位,就是晋简文帝. 桓温想向简文帝说明此事的来龙去脉,不想简文帝哭泣不止,桓温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桓温为排除异己,诬告司马晞等人,简文帝下诏书要求缓议.不久,桓温又请求诛 ... 读通鉴(321)桓温失望而死 读通鉴(321)桓家未能掌控朝廷实权 1.谢安从容见桓温 宁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 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桓温于新亭.这个时候,整个 ... 激荡四百年:司马奕被废司马昱继续傀儡,桓温清除异己大开杀戒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68篇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十一月十五,桓温将百官召集到朝堂,名义上商议废立之事,其实是告知. 这事儿大家都没经历过,不知该如何进行.最终,还是王 ... 激荡四百年:罗尚镇守益州应对失策,李特凭借流民反客为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1篇 当赵廞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梁州刺史罗尚很不以为然,上表称:"赵廞非雄才大略之人,蜀人不会归附他,败亡指日可待." 简单介绍 ... 激荡四百年:萧衍沉迷佛教无法自拔,萧统郁郁而终萧纲继立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46篇 北魏国内乱成一团,成四分五裂之势,本是南梁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但身为最高统治者的萧衍却一头扎进了佛教,无法自拔.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九 ... 激荡四百年:面对乱局东晋消极应对,慕容垂主动出击收复兖州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6篇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十二月,慕容垂派范阳王慕容德和高阳王慕容隆攻打驻扎在东阿的叛将温详,拉开了经略兖州的序幕. 温详本是后燕太子洗马,投 ... 激荡四百年:情人被杀母子嫌隙加深,拓跋弘以退为进巧应对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00篇 拓跋濬去世时,冯太后才二十多岁,正值妙龄,宫中寂寞难耐,她开始暗中蓄养情人,而那些情人仗着有冯太后撑腰,开始干预朝政,甚至为非作歹.拓跋弘对此 ... 激荡四百年:盖吴聚众反叛北魏镇压,面对挑衅刘宋不甘示弱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39篇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九月十五,拓跋焘再赴漠南,准备继续讨伐柔然,郁久闾吴提闻讯远远逃走,讨伐行动又被迫停止. 不久,郁久闾吴提去世,儿 ... 激荡四百年:北魏主动摩擦挑起战争,南梁被动应对败多胜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85篇 只要南朝出现变故或动乱,北魏总会趁机南征,规模视南朝动荡程度而定.如今,南梁取代南齐,北魏同样蠢蠢欲动,先出兵试探. 天监元年(公元502年) ... 激荡四百年:内有叛乱外有东晋大军,后秦接连失地危如累卵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6篇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十月,得知东晋大举讨伐后秦,乞伏炽磐趁火打劫,派秦州刺史王松寿镇守马头,对后秦的上邽造成压力. 不久,乞伏炽磐又派使 ... 激荡四百年:解除误会北魏放开黄河,东晋长驱直入拿下洛阳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85篇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九月,王镇恶.檀道济率先进入后秦境内,所到之处,全部告捷,后秦将领王苟生献出漆丘向王镇恶投降,徐州刺史姚掌献出项城向 ... 激荡四百年:刘裕沉着应对卢循撤军,谯纵趁火打劫损兵折将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69篇 尽管没有听从徐道覆的意见,卢循对这一战还是花了心思的,将伏兵布置在秦淮口南岸,让老弱将士向白石进发,声称大军将从白石登陆,实则是要攻打刘裕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