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碗米饭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盘拦路抢饭的土匪猪肝

我和一碗米饭走在回家的路上,

遇到了一盘拦路抢饭的土匪猪肝。

无力抵抗。

束手就擒。

[1]

土匪猪肝,这名字听起来就野性十足。

不知道为何,初闻这道菜,老虎首先想到的却是《水浒》第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书中,宋江被清风山土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的小喽啰掳掠上山,捆绑于廊柱,见燕顺酒醉,王英便命喽啰开膛取宋江心肝,“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这简直活脱脱一个水浒版的“汉尼拔·王”呀。

这厮们不食宋江血肉而用心肝来做醒酒羹,想必是要取其嫩滑口感的,书中也确实是这么讲的,“只见一个小喽啰,掇一大铜盆水来,放在宋江面前。又一个小喽啰卷起袖子,手中明晃晃拿着一把剜心尖刀。那个掇水的小喽啰,便把双手泼起水来,浇那宋江心窝里。原来但凡人心都是热血裹着。把这冷水泼散了热血,取出心肝来时,便脆了好吃。”

行家呀,知道吃心肝要脆嫩,还知道“造三分醒酒酸辣汤”,一看就深知鲁菜酸辣汤的做法呀,加陈醋胡椒来提辛辣酸香,醒酒才是最佳,比起李逵这黑厮只知道割李鬼腿肉,用炭火简单烧烤下饭,王英绝对称得上是美食家呀。

当然,这是玩笑,一笑而过。

[2]

不过,水浒里还是有几个美食家的,别看书中说的美食不多,却颇有几个懂吃的,一代纹身大师鲁达吃的的“蒜泥狗肉”,时迁在祝家庄偷的打鸣公鸡用类似白斩鸡的做法做的白煮鸡,宋江“小可平生就是爱吃一口鲜鱼汤”……

扯远了,水浒美食家这事单聊。咱们也不说宋江的人肝了,还是说说土匪猪肝。

[3]

土匪猪肝,其实原名叫湘西土匪猪肝的。这是道湘菜。以前,土匪在湖南尤其在湘西,是颇有根基的,自然有很多菜就冠上了土匪的名头。土匪猪肝土匪鸭土匪腰片莫不是如此。

古时,山东多响马,湘西多土匪。

响马一词原就是出于山东,一说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称响马。其实不管什么响马强盗胡子绺子土匪,本质都一样,水浒梁山哪有什么“好汉”?替天行道是名,打家劫舍才是真,都是“匪”而已,而“匪”的古意就是假借为“非”,表示否定。《易·比卦》就有一句“比之匪人”。

“匪”不是个好词,但老虎觉得“土匪猪肝”是个例外,因为确实好吃且霸道,名字够野性,味道够“匪气”,而吃的就是这一口江湖的气概。

土匪肝片以“土匪”来名,必要味道在味蕾深处犹如土匪掳掠,方为上。要如此,必火旺,油大,时短,味浓,“有匪气”,方可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土匪猪肝。

猪肝要选肥健者,这才够“匪气”,就像一个人,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的怎能干得了土匪的勾当?猪肝浸泡洗净冲淋去血水,去去“邪匪气”,先纵开几片,再改薄片,用白酒姜汁酱油胡椒生粉抓匀腌渍,用“凶猛”的白酒代替黄酒来腌,就是为了去掉猪肝的腥臊,更加鲜嫩。

猪肝腌渍着,把干辣椒切大段,却不去掉辣椒籽,要的就是猛烈的辣味,青蒜苗用手掰了,大葱、大蒜与老姜,都不切,都是大块拍碎,要的就是这股子豪爽的“匪气”。

铁锅烧的要热,要下一倍的菜籽油,油烟浓茂,看到似乎都要起火了,干辣椒葱姜蒜豆豉丢进锅,爆的辣香豉香四溢,滑入猪肝,兜炒,翻勺翻勺翻勺,重要的事情做三遍,要快,要猛,要有“风紧扯呼”的紧迫感,加些许白酒,遇油迸溅,翻火入锅,烧的猪肝边缘焦香,快抓青蒜苗扔进锅里,起锅盛出,器皿一定要用湖南的那种大土陶碗,这样才够“匪气”。

炒好的土匪猪肝,要抓紧上桌抓紧吃,一定要大片夹来,一定要不停筷子,吃就是吃这股子热乎劲儿,而吃起来,猪肝一定是外焦酥内鲜嫩,香而辣滑且爽,霸气野性十足的,这时,一定要大碗一定要一口闷地干上一碗好酒,这才是一道土匪猪肝最完美的吃法。

要是不喝酒,那土匪猪肝绝对是一道拦路抢饭最好的菜,老虎有一次和朋友吃饭,点了若干菜肴,一桌人唯独对一道土匪猪肝情有独钟,下箸如飞筷头如雨,老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抢光,于是骂他们“真是一帮土匪”!大家说,说的对呀,就是土匪啊猪肝嘛!

倒是挺应景的。

[4]

其实,一道土匪猪肝,听着匪气,吃着彪悍,但在焦香的外表下,内里却是依旧脆嫩,就像一个霸气侧漏的男子,却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这样的男子,哪怕是个土匪,想必也会有女子会爱上吧?

这是题外话了。

坚持原创美食文章,央视《味道运河》《吃货传奇》美食顾问,美食纪录片《搜鲜记》总策划王老虎与你共同搜寻舌尖上的“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