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作者:张树栋 张耀崑 题字:王树明
编辑:赵志忠
印刷泰斗 李教授桃李满天下
编者按:一部《古今印刷趣谈》,让我走进八十五岁高龄的淮镇籍老乡,张树栋先生的印刷史学和他的精神世界中。翻书灯下,受益匪浅!张树栋先生现居北京,其原籍是河北省献县淮镇东刘庄村,他是中国印刷史学的著名学者,其著作等身。作为乡贤张树栋先生虽身居京华,心系家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家乡捐款,助力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此书为张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征得老先生同意,“诗眼看世界”从今天开始将全文刊发《古今印刷趣谈》。张老先生以中国的印刷发展史为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至今贯穿起来,其中有历史事件、人物传说、趣事等。阅读《古今印刷趣谈》一书,我们从书中或许能得到启示,我们淮镇是全国重点镇、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又是千年文化古镇。梳理淮镇文脉,整理淮镇文化,创建文化淮镇,构建中国·淮镇。我们需要精神动力,寻找文化之源,那就请大家继续关注“诗眼看世界”,在淮镇籍学者张树栋的《古今印刷趣谈》一书寻找答案吧,让我们为构建中国·淮镇而共同助力!
张树栋 :1936年生于河北献县淮镇东刘庄村,大专学历,副编审职称。从业印刷、出版与印刷史研究63年余。著有《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钞通史》等图书20余种,在人民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印刷、台湾印刷人、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近作《中华印刷典故》荣获2015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第28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现任中国印刷博物馆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刷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书局《中国出版史研究》编委会编委。
张耀崑 :1962年生于北京市,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获文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任编辑职称。从业金融与财经专业编辑工作34年余,参与《中华印刷通史》《中国印刷史简编》《中国印刷之最》《古今印刷趣谈》等多种印刷史著作的编纂,在《金融时报》《香港印艺月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现任中国金融时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印刷泰斗 李教授桃李满天下
大约十年前,已故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志高先生与笔者闲谈中,提到近现代印刷领军人物时说:“近些年,我们把柳溥庆先生作为对近代印刷做出重大贡献的标杆性人物予以宣传、表彰,当代印刷我们也应树立一位标杆性人物加以介绍,我觉得姜信之可以,你认为谁更合适?”我未加思索顺口便说:“如果不把港、澳、台排除在外的话,我觉得李兴才教授更为合适。原因是李教授的贡献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他在印刷技术、科研、教育、专业书刊出版诸方面都有所建树”。这段对话过去十多年了,迄今记忆犹新。
提到李兴才教授,笔者曾撰文《印刷科技执牛耳 夕阳似火洒余辉——记台湾著名印刷专家李兴才教授的不凡业绩》予以介绍,文章发表在《中国印刷》2003年第一期上。文中分:其中“引言”乃概述意,篇幅所限,以概代全,简要述之。李兴才教授是“从业印刷逾花甲,满园桃李竸生辉”的著名印刷科技专家、印刷史家和印刷专业教育家。在其60余年印刷生涯中,他在台湾中正理工学院、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任教长达42年之久,培养包括150余名硕士在内的高级印刷人才3200余人;经手改组印刷研究中心为印刷工业研究所;主持创设华岗印刷厂、中国文化大学印刷学系、造纸印刷研究所、推广教育中心印刷研究班、中华印刷科技学会和财团法人印刷传播兴才文教基金会;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发行书刊十余种,自著印刷图书20余部;倡论“大印刷史观”,创意印刷史“江源说”,为印刷史研究摆脱书史羁绊和研究方法作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支持填补历史空白的《中华印刷通史》的编纂与出版,并出任该书审定、发行人之职。他四次出席世界印刷大会,多次参加国际印刷学术会议,是台湾率团回大陆参访印刷工业的第一人;在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建过程中,他多次应邀同筹委会主任范慕韩先生交谈,极力主张在中国印刷博物馆设立“源头馆”,并为印刷博物馆捐款、捐物、献计献策……。凡此种种,难以尽言。可有谁会想到于印刷发展功勋卓著的李兴才教授竟是一位十岁失去双亲、仅受过初中二年正规教育,便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辍学离家自谋生计、养家糊口的农村少年。可正是这位贫寒子弟、农家少年,居然能凭借它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炽热的求学欲望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先后以同等学历考入中央测量学校制印班(1942年)、国防测量学校大学部(1947年)、联勤测量学校高级班(1961年),从而获得专业教育、大学教育、进修教育三张毕业证书,为其尔后数十年印刷生涯所获得的不凡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李教授应邀到云南师范大学讲学时,罗映先先生曾赋诗,给李教授生平业绩以高度概括。诗云:(一)云南禄丰农家子,兴才自幼家贫寒; 幼稚之年丧双亲,依叔扶养衣食单。初中辍学谋生计,机务受训求枝攀; 缅甸修车当工匠,日寇入侵逼保山。(二)回滇考取中测校,赴黔攻读制印班; 抗战胜利初投稿,撰文从此篇连篇。奔走三都印地图,再升大学下江南; 随校渡海登宝岛,遨游五洲勤钻研。(三)印刷学术执牛耳,论文著书数百卷; 四十二载教授职,乐育英才余三千。功绩勋奖数不尽,实至名归齐称赞; 兴才之才栋梁材,夕阳余晖红满天。李兴才教授生平业绩,扬我中华文化,倡我民族精神,实堪后人赞颂与效仿。
前文述及,根据印刷朮的基本特征,我们把印刷发展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古代以手工操作为基本特征,近代以机械操纵为基本特征,现代以电子控制为基本特征。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是中国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柳溥庆、李兴才作出重大贡献的近代印刷是印刷朮传入西方之后的产物,人们形象、亲昵地称它为中国的外孙,实质上它也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中国对以电子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印刷的重大贡献,在于被誉作中国印刷史上的“二次革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被誉作“当代毕昇”的王选院士于此功勋卓著!
王选,江西无锡人,1958年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是我国计算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著名的计算器应用技术专家。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作为“748工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在协作伙伴和助手们的参与、支持下,他毅然跨越当时日本流行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直接瞄准国际先进的四代机——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攻关研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数以万计的汉字的高倍率压缩和快速复原技术。以王选为首的科研团队不负众望,一举攻克了这一难关,在发明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的同时,还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每秒700字的先进水平。这项发明获得了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正是汉字字形高倍率压缩和高速复原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以此为核心研制的华光、方正中文电子出版系统一跃而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引发了中国印刷史上“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革命。事实上,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的应用,在文字排版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同时,还使行用近千年的活字由有形变无形,导致活字印刷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小小的芯片能以容纳数以亿计、看不见摸不着而又随用随取的“活字”,这是以往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此后,王选带领的团队又一鼓作气,成功研制出:“卫星远程传版新技术”,开启了报纸异地印刷的新时代;“彩色电子出版系统和高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行用未久的电子分色机退出了历史舞台;“新闻采编系统、数字资产管理系统和广告管理系统”,开创了新闻出版领域告别笔与纸的新时代。
王选因在计算器应用技术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的成就,先后获得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首届毕昇奖,1987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陈嘉庚技术科学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如今,王选团队秉承王选提出的“技术顶天,市场立地”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其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在数字印刷等推领印刷出版业的技术革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