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71.《八字歌》及其他

《八字歌》及其他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宋书铭的《八字歌》历来争议也很大,主要就是那一句:“十个艺人十不知”。

《八字歌》原文是这样的——

掤捋挤按世间稀,

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捷便,

粘连黏随俱无疑。

採挒肘靠更出奇,

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能粘连黏随字,

得其环中不支离。

“掤捋挤按世间稀”,指的是太极拳的拳理,他的文化内涵,唯有太极拳才有。“十个艺人十不知”,不是说都不知道,而是说没有人能够完全透彻的了解。太极拳要轻灵还要捷便,不走弯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要靠“粘连黏随”,否则你怎么轻灵,怎么捷便,怎么去了解对方?怎么从轻灵里头去找捷便?
“行之不用费心思”,说明你上身了,不用去想,才能得心应手。你要练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得其环中不支离”,这就是太极拳的“中”,这就深了。不是说画一个十字,中间那个点就叫中,中是“中道”,要动而未动,是“中”;要用意,似有似无,也是“中”;这个“中”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中”。
宋书铭先生还有两首七言四句诗,也叫《无极歌》和《太极歌》。(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无极歌

无形无相无纷挐,

一片神行至道誇。

参透虚无根蒂固,

混混沌沌乐无涯。

太极歌

太极原生无极中,

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运随机变,

万象包罗易理中。

参透虚无根蒂固,你身上练到虚无,全是空的一样,但脚底下得有根,这个根儿,也是非常自然的。所谓先天逆运,就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太极就是逆着修,反着练,往无极练,往道上练。不是看谁力气大,谁招数多。要练到虚空柔化。所以我概括了六个字:松柔虚空圆满。松柔虚空,这四个字书上见的比较多,我讲的“圆、满”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神圆气满”,先开展后紧凑,就像球一样,你的气越足,他的弹性越大,动作越小,速度越快。

咱们接着拿球做比喻:球皮很软,你往里一渗,里面的东西就往外走,这就是“气宜鼓荡”。“动急则急应”,你上去一棍子,你的棍子马上就得弹起来。“动缓则缓随”,你慢慢摁,他慢慢弹,跟你的劲合着呢。这个球放在这儿,这就是中,你骨碌到哪儿,它也不丢中,它也是一点着地,这就是“其根在脚”。你一碰他就转,“立如枰准,活似车轮”……
“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这是杨健侯和杨澄甫先生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松能轻吗?不松能灵吗?不灵能变吗?不变能化吗?轻、灵、变、化,这就是太极拳的精华。
李雅轩先生讲过“五种劲”,其实也是五个阶段。硬劲,这是不对的;僵柔劲,僵劲还在,说他柔,还有僵劲,说他僵,还有点柔劲,大部分推手都是这个情况;松柔劲,这是松过火了,松了,松的弱了,皮皮囔囔,不使劲了,但是扭扭捏捏,拧拧持持,这也不对头;到了轻灵劲,这就挨边了;到了高层,是虚空劲。这后两个是太极拳的劲,前两个都需要克服。【按:李雅轩先生五种劲一般解释为: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与马老师所表述有差异,但马老师所讲拳理不差,姑且原话存之。】李雅轩先生讲,大松大软、大虚大实,这里都有很深奥的东西,你们得动脑子。大虚大实,是两个极端的,太极拳的高峰的东西,说虚,你什么也摸不着,说实,比放电还快。不是让你虚的空洞无物,实的摁不动,不是这个道理。
(0)

相关推荐

  • 绿氧谷太极微言[21]

    绿氧谷道法自然微信群聊拳记录6 蔡岳:中国人爱喝茶玩壶,紫砂壶有智慧,壶盖上有孔,只有放开堵住小孔的手指才能从壶嘴倒出茶汁.松肩就就如轻轻释放的手指,可以帮助浊气通过胯往下排放 . 小孔通天壶嘴通地, ...

  • 李雅轩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

    李雅轩先生对于太极拳的贡献之大,非吾辈能随意评论的,他在太极拳上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成就更不是我们后人能企及的.至于说他的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可以从他的一篇随笔中去体会一下,他层将自身对功夫的体会把力分为 ...

  • 传习录‖72.马长勋老师谈《打手歌》、《乱环诀》

    打手歌.乱环诀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黏随不丢顶. 这是& ...

  • 传习录‖70.马长勋老师讲《授秘歌》

    <授秘歌>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现在理论太多,什么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穴位经络,都搬到太极拳上,就全乱套了.但是对于<授秘歌> ...

  • 细品|《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

    卷中·答聂文蔚   春闲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倦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欧阳崇一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卷中·答罗整庵少宰书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 ...

  • 细品|《传习录》卷中·答周道通书 与 卷中·答陆原静书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

  • 细品|《传习录》卷下·右南大吉录

    卷下·右南大吉录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