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诗每月专栏 | 第三十二期
名家评诗每月专栏
名家评诗
第32期
本期作者
春哥 刘军华 刘玉华 梅燕 桂清扬 韩锋
一日不书 百事荒芜
《编 者 按》
《名家评诗每月专栏》每期从平台诗歌作品中选出6篇优秀诗歌,敬请著名诗人、诗评家、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乔延凤老师点评。在共同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跟随乔老的引导走入作品的内核,共同提高诗歌阅读能力和创作水平,一起把握诗歌的时代律动方向。
第三十二期作品展示
和你种一生豆
春哥(重庆)
我们再找一块山地吧
把豆种在南坡
你看那晨曦,刚破云层
我放下荷锄的手
掸你沾湿的衣
只要把汗水和夕阳背回家
我们就满足了
你看那月亮,一出来就是365个寂寞
哪如你和我
一把蒲扇,一杯凉茶
你从不抱怨我给你的生活
只抱怨二十年前为我占的卦:
“你命里犯桃花”
你可知道,我的桃花就是你啊
还有这些豆
当我们捊下叶
豆,前世今生就被我们翻出
评 读:
写我与你勤恳劳作、相依相惜的生活。
“我们再找一块山地吧/把豆种在南坡/你看那晨曦,刚破云层/我放下荷锄的手/
掸你沾湿的衣”
晨曦刚破云层,我们就在劳作。“我放下荷锄的手/掸你沾湿的衣”,动作描写。写出劳作中互相商量,护惜。
“只要把汗水和夕阳背回家/我们就满足了/你看那月亮,一出来就是365个寂寞/
哪如你和我/一把蒲扇,一杯凉茶”
写“我们”满足于天天的辛勤劳作。又以月亮天天孤单,映衬我们天天相伴。365个,每一天,换一种说法,给人以新鲜感。
“你从不抱怨我给你的生活/只抱怨二十年前为我占的卦:/“你命里犯桃花”/
你可知道,我的桃花就是你啊”还有这些豆/当我们捊下叶/豆,前世今生就被我们翻出”
“不抱怨”,“只抱怨”,写两人的内心。赞美了“你”对勤劳生活无怨无悔;又以“我的桃花就是你”,言我所爱,只是你。
歌颂了劳动,歌颂了相守如一的爱。
挂车,低速通过
刘军华(广东)
夜色苍茫,繁星闪烁
佛山惠州,187公里
天黑出发,天亮抵达
风雨,一波又一波
困境,一个接一个
驾一叶扁舟,在这人世漂泊
手握方向盘,从无边的夜色穿过
路边兄弟家,没时间进
亲人,没时间见
饭,也没时间吃
鸣一声笛,就算是打个招呼
行走在路上,一切都会有着落
天,越走越亮堂
路,越走越开阔
评 读:
写货车司机夜间行车,写出了司机一路的辛劳。挂车,加挂的货车,
“夜色苍茫,繁星闪烁/佛山惠州,187公里/天黑出发,天亮抵达”
交代出行止、里程、时间段。完全的一夜行车。
“风雨,一波又一波境,一个接一个/驾一叶扁舟,在这人世漂泊/手握方向盘,从无边的夜色穿过”
风雨、困境,写夜车艰辛。困境,瞌睡、困难。鴐一叶扁舟,比喻,写出了夜海茫茫,人生感、沧桑感。
“路边兄弟家,没时间进/亲人,没时间见,也没时间吃/鸣一声笛,就算是打个招呼”
用细节,写司机内心世界,顾不上亲情、又忘不了亲情;鸣笛,细节。
“行走在路上,一切都会有着落/天,越走越亮堂/路,越走越开阔”
安全行驶,展现乐观精神。“越……越”、“越……越”,排比,回环往复,
纪念和父亲相处的24小时
刘玉华(江苏)
太阳升起一会了
我的父亲
原本遮风挡雨的身体,现在缩成一把干柴
随时会被一把火点燃
坐在角落里,他抱紧自己
此刻,他也许想起了祖母在北方长眠
他一句话不说,低着覆满雪花的头
像忏悔,又像急于把疲累摆脱
晚上六点十分
他咽下多余的话语
用手指了指我年迈的母亲
那手势的意思只有我心明
评 读:
写临终的父亲,父亲的形象、细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太阳升起一会了/我的父亲/原本遮风挡雨的身体,现在缩成一把干柴/随时会被一把火点燃”
题目上是24小时,已经过一晚的陪伴守护,这里接写白天。
临终前的父亲,用“缩成一把干柴”描绘,形象,印象深刻。
“坐在角落里,他抱紧自己/此刻,他也许想起了长眠在北方的祖母/他一句话不说,低着覆满雪花的头/像忏悔,又像急于把疲累摆脱”
父亲临终怀念祖母;此时他已不能说话,故用了“也许”、“像”等词;“低着覆满雪花的头”,肖像描写,细节,父亲的形象如在眼前。
“晚上六点十分/他咽下多余的话/用手指了指我年迈的母亲/那手势的意思只有我心明”
写终于离去,又以手指的细节,写出他对自己年迈老伴的深情,令人凄然。
出于亲子之情,故情真、情深。
松坡路向西
梅燕(辽宁)
伏天不能安静地睡去
也不能安静地醒来
燥热,让很多人悄然逃离
松坡路向西
楼后的岔路口是通往墓地的必经之路
我每天早晨五点钟要打开窗户
看这条路上死去和活着的人
来来去去
蝉鸣像火光,仍燃烧在树上
爱,悲哀和泪水
还未洒落,就已烘干
评 读:
写伏天的燥热、又将燥热与人生、生死交织在一起,写出了人生感、沧桑感。
“伏天不能安静地睡去/也不能安静地醒来/燥热,让很多人悄然逃离”
用“不能安静”写出伏天燥热的“燥”、难耐。
“松坡路向西/楼后的岔路口是通往墓地的必经之路/我每天早晨五点钟要打开窗户/
看这条路上死去和活着的人/来来去去”
将人生、沧桑与伏天交织在一起,点了题:松坡路向西。
“蝉鸣像火光,仍燃烧在树上/爱,悲哀和泪水/还未洒落,就已烘干”
用火光喻蝉鸣,把它的叫写作“烧”,都凸出了扶热;用“爱,悲哀和泪水”,概括出特定地点(松坡路向西)的感受,使这篇写伏热的诗有了自己的特点。
最小的海
桂清扬(浙江)
我說
世界上最小的海
在南澳
一枚翡翠
只能容下一個人的身體
你說
世界上最小的海
是你的眼睛
一泓碧水
只能容下我
——我的一顆心
我說
分明看見你的眼裡
還有青山綠水
還有白草紅葉黃花
你說
眼睛是外在的心靈
心多大
眼就多大
你的心是最小的海
只能裝下我
你的心是最大的海
可以裝下我的喜怒哀樂
我的春夏秋冬
一切都是相對的
包括真理
一切都是靈動的
包括愛情
评 读:
以对话形式写的爱情诗,心灵、情感,以海的容量作喻。
“我說/世界上最小的海/在南澳/一枚翡翠/只能容下一個人的身體”
“我”以南澳最小的海引起“你”的争辨。
“你說/世界上最小的海/是你的眼睛/一泓碧水/只能容下我/——我的一顆心”
你认为的最小的海是“我”的眼睛,“一泓碧水”亦眼睛,“只能容下我/——我的一颗心’”,写出了容量的大小之辩,。
“我說/分明看見你的眼裡/還有青山綠水/還有白草紅葉黃花”
“我”说你眼里还有“我”之外的东西。
“你說/眼睛是外在的心靈/心多大/眼就多大/你的心是最小的海/只能裝下我/你的心是最大的海/可以裝下我的喜怒哀樂/我的春夏秋冬”
眼睛、心,皆以海作喻,外世界、内世界对于一对恋人的容量,写得贴切、合理又生动,引人思索。
“一切都是相對的/包括真理/一切都是靈動的/包括愛情”
最后,归结到相对性,富于哲思。
此作实际是一场关于爱情的对话。
荆梢坡,一只麻雀飞过
韩锋(陕西)
一只麻雀从窑顶飞过
留下荆梢坡,台田,千河,九曲十八弯
一只麻雀从千岭飞过
留下龟山,瘦风,红崖,熟睡的鸟巢
和一道野鸡叫的荒凉
一只麻雀,朝着山城飞过
一辆接一辆的垃圾车
是觅食的天堂
在无炊烟的尽头
多么像母亲的高梁地的形象
评 读:
写麻雀飞过我视野的情景。
“一只麻雀从窑顶飞过/留下荆梢坡,台田,千河,九曲十八弯/一只麻雀从千岭飞过/
留下龟山,瘦风,红崖,熟睡的鸟巢/和一道野鸡叫的荒凉//一只麻雀,朝着山城飞过/一辆接一辆的垃圾车/是觅食的天堂/在无炊烟的尽头
“一只麻雀”、“一只麻雀”、“一只麻雀”,排比,形成回环,符合诗的表达;分别写了麻雀飞过的范围、去向。
它们在田野觅食,在垃圾车觅食,都是为了生存。
“多么像母亲的高梁地的形象”
最后,以高粱地里母亲的形象喻它们,归结到皆是为了生活、生存。
总 评
本期的六篇作品,或写劳动、爱情,或写夜行的货车司机,或写陪伴临终的父亲,或写伏天的燥热,或写爱恋中的心胸,或写麻雀飞过视野的情景。
具体说来,《和你种一生豆》写我与你勤恳劳作、相依相惜的生活;《挂车,低速通过》写货车司机夜间行车,写出了司机一路的辛劳;《纪念和父亲相处的24小时》写临终的父亲,父亲的形象、细节,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松坡路向西》写伏天的燥热、将这种燥热与人生、生死交织在一起,写出了人生感、沧桑感;《最小的海》以对话形式写的爱情诗,心灵、情感,以海的容量作喻;《.荆梢坡,一只麻雀飞过》则写麻雀飞过我视野的情景。
这些作品,皆从生活中来,情感真挚,细节生动,有的还富于人生感、沧桑感,给人以情感上的陶冶和对社会生活的认知。
这些作品,符合诗的审美要求,特别是写劳动者父母、辛勤夜行的货车司机等作品,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写法上,各人的经历不同,艺术视角不同,感情色彩不同,手法各异,表现出了他们缤纷的个性色彩,在具体阅读中,我们可以细细地比较、领会、体悟。
这次的六篇作品,也皆出自基层未名作者之手,说明,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写出优秀之作。
从每次送来的作品看,我们还要引起注意,我看到创作中只在词语上花工夫的不少,其实,主要还是应该重视在内容上花精力,作品要有具审美价值的真情,缺乏真情,内容空乏,词语上再花功夫,也还只是无生命的塑料花。
我们要用人民大众都喜爱、都接受的语言,写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真情。
一些广泛流行、受到民众喜爱的作品,如《梁祝》主题曲唱词、依拉蒂尔《鸽子》的原唱词、《北国之春》的唱词,多听听,会对我们的诗歌创作,有所启示,有所裨益。
没有具审美价值的真情,没有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搞脱离民众、充满逻辑思维的概念演绎,怎能被民众所喜爱呢?
本次的作品,按照音乐性、语言、意蕴、表达和诗歌审美几个方面的要求,大体做得较好,有不合要求的地方,我已作了词语和句式的调整,作者们可对照自己的原作,加以比较。
正值炎热三伏。
这次作品是诗友们在这个燥热季节的辛勤收获。
我期盼着我们的作者、诗爱者朋友们,能在诗歌写作上,不断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我期待着读到大家更多更好的作品!
乔延凤
2021.08.07 安徽省文联宿舍。
END
点评嘉宾
乔延凤,江苏句容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诗评家,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著有《乔延凤诗选》,《乔延凤散文选》等十余部著作,作品选入《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中国百家乡土诗选》等百余部重要诗歌选本,并以世界语介绍到国外。出任过《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分类主编等多种辞书、选本的主编、副主编。长期任报刊编辑,主持《诗歌报月刊》和诗歌报函授部工作,后又长期在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从事大学教学工作。溪云斋原创文学平台特邀顾问。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梁永利 邵秀萍 陈荣来 王相华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致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福建文学社》头条《蓝色海洋诗社》《北京三味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