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悍将罗大纲:胸怀灭清韬略,后被枪炮打死

原创2021-08-09 23:35·史话纵横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拜上帝教”的教众,但是仅凭当时的“拜上帝教”,太平天国是无法成功建立起来的。所以洪秀全拉拢了很多反清组织,一起谋划了“金田起义”, 之后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土地,才永安建制,建立起“太平天国”。所以太平天国的主要功臣,除了“拜上帝教”的成员,还有很多联合的起义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来自“天地会”的——罗大纲。

一、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罗大纲(1804—1855年),原名亚旺,广东揭阳县人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的上围古寨人,原为广西平南三合会起义军首领之一。1850年11月,罗大纲率部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授左二军军帅;1851年9月,随萧朝贵等率部克永安;第二年年4月,带领军队突破天险姑苏冲,击败清军,由小路出关,为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打开通道。之后攻克全州、岳州,占领汉阳、武昌,屡建奇功,到1853年1月时便因战功赫赫官至殿左一指挥。

在占领南京之后,便奉命与李开芳、林风样、吴如孝等率领太平军攻克重镇镇江,并与列强在此周旋。1853年的7月,罗大纲已经升任冬官正丞相,直到1854年3月奉调回天京,7月又参加太平军的西征,与他的弟弟罗琼树一起从安庆到舒城,兵分三路援助庐州,但却被清军所阻拦。11月时率兵攻下江西饶州,虽有所成就,但太平军西征计划在两湖等地严重受挫,12月时又在田家镇败绩,士气萎靡,幸好罗大纲奉命率兵增援,给了太平军喘息的机会。1855年2月,随着石达开在湖口大破曾国藩湘军水师,太平军乘机第三次攻克武昌,才扭转了西线战场的危局,几次拯救太平军于危难之际。6月,罗大纲奉诏回京,7月底又领兵出京到三议河,攻下秣陵关,但之后事迹便模糊不详,传闻在八月时战死。

二、初来乍到,一鸣惊人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消灭了索伦铁骑,兵临广西永安城下。但永安虽是个小城,却城墙坚固,戒备森严,易守难攻。于是罗大纲占领了城外的制高点,营帐灯火通明,士兵喊声通天,营造大军压境的气势,吓得永安知州吴江龟缩在城内死守待援。

这时清廷又派兵清剿太平军,为了不被救援的清军拖住,罗大纲佯装强攻,使守城清军疲劳不堪,又在守城清军个个昏昏欲睡时,杀向永安城东门。清知州吴江急将西门及城内守军都调至东门来加强防守,但西门却被太平军出其不意地攻破了。这就是罗大纲的声东击西之策,消灭了城内清军的残部。

罗大纲的“惊”心战术,为太平天国迎来了一个开门红,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攻占的第一座州城,从这可见罗大纲的军事才能和对太平军的巨大贡献。

三、雄才大略,文武双全

镇守镇江时,罗大纲受命参与办理镇江的对外事务,而英国公使文翰却趁战乱乘舰船驶入长江,窥探太平天国的实情。罗大纲便与林如孝照会英国文翰,严正警告他们,申明太平天国对外政策是“合治中外,通商不禁”。之后罗大纲又在致文翰的一封书信中,严申太平军对满清是“奉天讨罪”,又阐明双方利益,以防太平天国与英国等列强交恶,还“现便携弟处各书,仰恳悉教历阅”,通过传教士之手去宣传太平军的各种观点、主张,壮大太平天国的声望,种种手段,罗大纲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见一斑。

在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急于求成,打算立即攻下河北,取燕京。而罗大纲则对此分析道:“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而且还预示了:“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了这个计策,罗大纲还提出过对于如何建都南京的看法,但出于种种原因,罗大纲的这些战略都未能被杨秀清接受。

四、功高盖主,死因不详

罗大纲戎马一生,“李广难封侯”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死后追封的“奋王”更像一个讽刺,而他难以封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并不信奉拜上帝教,天地会出身的他难免会遭到排斥;二是他的靠山萧朝贵死去,孤立无援,在高层没有人支持;最后就是功高盖主,罗大纲在太平天国立国初期,开疆扩土,声望极高,这就使得天王洪秀全等人忌惮无比,为了压制他,连爵位都不敢随意封。

但罗大纲声望最大的时候,却悄无声息地战死了,而且记载不详,各文献都有偏差,像是有人刻意忽略一样,让人不得不多想。如光绪绩纂《江宁府志卷十三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日月表列咸丰五年》事说:“四月乙巳,向军败贼于江宁镇。乙酉,湘军副将吴全美以水师红单船扫三山贼垒,斩伪王罗大纲”。而在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中说的却是“后为水师炮击,沉尸于江”。但众人比较认可的是罗大纲死于1855年8月,因在芜湖战役中受伤,伤势恶化,医治无效,病逝于天京,年仅51岁。死后被洪秀全追封为“奋王”。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不同的记载,但都很模糊,可见罗大纲的死可能另有隐情,但事实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罗大纲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功绩不低于任何一个王,文韬武略,但太平天国的作为一个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的局限性,注定了以罗大纲的出身和思想,他很难得到重用。罗大纲的死,与派系内斗有很大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暗示了太平天国的结局,毁于内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