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泻心汤

一、条文字眼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心气不足:心气不定,即是心下动悸。

二、组成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三、方解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本方用大黄最重,攻下积滞,推陈出新,芩连清热解毒,燥湿,善后彻底铲除三焦热毒。

四、辨证要点

1、烦躁不安,面部潮红或为大黄体质;

2、心下痞,便秘;

3、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腻或干燥(黄连舌);

4、脉实有力,或数,或滑;

5、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五、病机辨证

阳明火毒(血)证。

六、临床运用

1、心下痞硬(类似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心下火痞);

2、治疗各种出血证,阳明热毒证;

3、红肿热痛的疮疡,湿疹;

4、心悸,三高,脑血管疾病,表现为阳热亢盛,精神亢进,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干;

5、泻心汤加栀子甘草治疗阳明火毒引起的口疮。

七、加减以及合方运用

1、可以加栀子,黄柏增强泻热功效。

2、泻心汤加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并进。

八、类方区别

1、柏叶汤是太阴虚寒出血,出血量小,缓,血色淡,怕冷,面白疲倦(与本方面红赤区别大);泻心汤恰好相反。

2、犀角地黄汤是阳明瘀热(虚热)出血证,滋阴养液润燥,凉血化瘀,泻心汤是实热证,泻火解毒力量强,不能照顾虚热。

3、黄土汤是厥阴出血证,有阳明有太阴证;泻心汤是单纯阳明火热(毒)证。

九、方歌

金匮泻心二大黄;一两芩连阳明忙。

【临床验案】

1、吐血三黄泻心汤证

右滩黄叔运之妻,体素弱多病,服小建中汤不少。次年4月时,患吐血。叔运最折服吴墨农、潘确卿医学,以其得长沙心法也。是时确卿已死,墨农远隔。乃请有名誉之谭次平治之。主以旋复花代赭石汤加减。诊至第三日,附叔运耳曰:症不可为矣!幸我出妙方以缓之,宜办理后事勿迟。语迄怏怏而去。叔运亟修书速余往诊。留宿其家。见其晚间吐血之状。仰面大吐,如水喉之发射然。余曰:如此热甚,非釜底抽薪不可。即与三黄泻心汤。翌日,吐瘀血一大团,血告止。(《黎庇留医案》)

2、牙痛(刘渡舟医案)

吕××,男,54岁。与妻子争吵之后,火气上攻,牙痛腮肿,吟痛之声闻于房外。视其牙龈红肿,舌质红而苔黄,脉弦大有力。询知大便己二天未解。

大黄9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沸水泡服,一剂后大便日泄4次,牙痛立释。

3、脱发(刘渡舟医案)

余××,男,42岁。患脂溢性脱发,每日晨起枕头旁落发成片,用梳子梳头时头发脱落更多,头顶部毛发稀疏见秃。头皮搔痒难忍,以手指揩而嗅之,有一股难闻的臭味。舌质红绛,脉数。辨为心火上炎,血不荣发。

大黄6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三剂。

服药后小便色黄如柏汁,大便泻利,热从二便而去,从此头皮痒止而发不再落。

选自邓文斌《广义经方躬耕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