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中的妓女文化

从人类历史上看,妓女开始于宗教卖淫,出自一个神圣的动机,即为神而献身。即使以后卖淫与宗教脱钩,成为主要为经济目的而卖身,然而有些高级妓女对文化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妓女、尤其是清代以前的妓女,在中国古代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种“妓女文化”现象。一些家妓、官妓(也包括极少数市妓)则是所处时代歌舞音乐艺术的代表,在推动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妓”在后世专指卖淫女子,而“妓”原是从“伎(技)”演化而来,“伎”是指专习歌舞等技艺的女艺人。中国古代如此,日本的古代和现代都是如此。所以在古代,“妓”是娼妓与女艺人二者的统称。二者有区别,但有时也很近似,卖身者有时要卖艺,而卖艺者有时也要卖身。

历史上由妓女中所涌现出的女歌唱家也很多,如许永新、念奴等都是唐玄宗时著名的宫廷歌妓。

张红红也是唐代身怀绝技的音乐家。她原为韦青的家妓,后以艺能被召入宫内,被代宗封为才人,人称“记曲娘子”。她实际上是个作曲家,她创造的“摆豆记谱法”是对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大贡献。

到了明末清初,董小宛、顾媚、李香京、卞玉京等“金陵八绝”和陈圆圆、杜十娘、高娃等,都是名重天下的歌舞妓。还有王月生在南京朱市以吴歌著名,寇白门能度曲,沙才善吹箫,等等。她们的这些绝技,来自天赋,也来自后天的严格训练。

有许多妓女,文才也很好,在琴棋书画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才华。在这方面,唐代的薛涛、鱼玄机、关盼盼,宋代的苏翠、严蕊,明代的马守真、薛素素、范钰等,可谓代表。

每个朝代的诗词精华都要被妓女占一席之地。例如《全唐诗》收录有21位妓女作家的诗篇136首。同时,还有不少诗词是歌咏妓女生涯的,如在《全唐诗》中收集的49430首诗歌中,有关妓女的就有2000多首,可见,妓女生涯已成为一些文人雅士的创作源泉。

下面我们来看看历代名画中对妓女的描绘。

《内人双陆图》中“内人”

唐 昉 内人双陆图 卷 绢本 纵30.7厘米 横64.4厘米 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据考,古代“内人”是指宫中女官、贵族家的女伎和从女伎中选拨出的官妓。唐代有教坊之制,为教习歌舞之所,教坊内人数众多。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载:“伎女入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 而“宜春院”则是唐代长安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于开元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东京(洛阳)也有宜春院 ,宝应元年毁于兵火。

而“双陆”,则同六博一样,同是掷骰行棋的游艺。据传,此游艺始于天竺,流行于魏晋,盛于隋唐,尤为贵族、闲雅者所喜好。此图粉本传为周昉所作,描写唐装妇女以棋戏消遣的生活。图中间为两位盛装妇女对坐行棋,左右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能够享受如此贵族待遇者,只女官或官妓。当然,如此图名称为后人所编则另当别论。

“女校书”薛涛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宋人摹本)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据考,“校书”指校勘书籍、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和乐伎与歌伎。唐代名妓薛涛懂诗文,多与当时文士交往。

有人赠诗,诗中有“万里桥边女校书”的句子。后世因称有才学能诗文的妓女为“女校书”或“校书”。北齐(550–577)早于薛涛(约768~832年)生活年代200年,“女校书”一词是否在北齐时出现,待考。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南唐名妓秦蒻兰和王屋山

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全图共绘了46人(女21人,男28人)。随着晚宴情节的发展,韩公从穿黑袍(听乐),发展到脱去黄衫(击鼓),再穿上黑袍(休息),后转入只剩一件内衣(清吹),最后又穿上黄衫(送客) 。

从第一段听乐看:坐在坐榻上一着红袍头戴方巾的客人为当年的新科状元郎粲,是韩熙载夜宴席上的常客。床前座椅上的两位宾客,约是太常博士陈致雍和紫薇郎朱铣。背对观者而坐的中年男子即为太常博士陈致雍,他衣着规整,坐姿端正。在场听乐宾客还有教坊副使李家明、紫微朱铣、门生舒雅、宠妓秦蒻兰和王屋山诸人。

韩熙载对面演奏琵琶的女人,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乐伎李姬。在她身旁躬身侧望的是李家明。站在李家明左侧的蓝衣少女,是王屋山。另外两位官员模样的人,其中有一个是韩熙载的得意门生舒雅。

从观舞一看:小巧玲珑的名妓王屋山正应节起舞,而韩熙载在羯鼓前挽起袖管、手抓鼓槌,击鼓宣示节奏。六么舞一段:画中王屋山表演《六么舞》,舞者背对观众表情含蓄妩媚。

羯鼓一段:经过一番击鼓伴舞,疲惫了的韩熙载草草套上外袍,与四位侍女同坐卧榻,一侍女正侍奉他洗手(端盆者穿蓝衣服,身材娇小,应为王屋山)。坐榻之后也有一个床,为红色金花维帐。床上为蓝被子,似有人于其中。

五代 周文矩 合乐图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传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为宋人摹本,它的母本应该是《合乐图》,而真正的《韩熙载夜宴图》却流失到国外成为今天的《合乐图》。

从妓女到皇妃的杜秋娘

元 周朗 杜秋图 纸本设色 纵32.3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杜秋娘,其母是南京普通官妓,与姓杜的官员相好,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91年)在润州(金江苏镇江)生下杜丽(原名)。后其母被弃,携杜丽重返南京妓院。杜丽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多才多艺,谱写了一曲《金缕衣》,深得李锜之爱便将她纳为侍妾,并为杜丽易名杜秋娘。后李锜举兵反唐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有一次杜秋娘为唐宪宗表演“金缕衣”,宪宗被深深地感染。两人陷入爱河,杜秋娘被封为秋妃。

不料元和十五年,宪宗突然死在宫中,有人传言是内侍弘志蓄意谋弑,但当时宦官专权,此事不了了之。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杜秋娘则负责皇子李凑。李恒好色荒淫,沉迷于声色犬马,不满三十岁一命呜呼。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他只知道打猎游玩,不理国事,不久又在宫中被刺身亡。这时,李凑已被封为漳王,所以其弟李昂继位,为唐文宗。杜秋娘眼见三位帝王连续暴死,必为宦官所弑。文宗大和元年(828年)发生宦官王守澄与宰相宋申锡派的矛盾。于是与宰相宋申锡密谋,决心除掉宦官王守澄,立李凑为帝。岂知宦官的耳目众多,计划被王守澄所知,结果是李凑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返回乡里,结束了她的“折花”岁月。公元835年冬,南京发生军变,全城遭殃,四十四岁的杜秋娘离家躲避,冻死在玄武湖畔。

《千秋绝艳图》中的唐代名妓薛涛、南齐女名妓苏小小、明代名妓薛素素等

明 仇英 千秋绝艳图 绢本设色 29.5厘米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包括唐代女诗人名妓薛涛、南齐时钱塘才女名妓苏小小、明代女书画家金陵名妓薛素素、步非烟、绿珠、罗敷、杨贵妃、王昭君、赵姬、寿昌公主、罗惜惜、华春娘、苏若兰等,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东坡寒夜赋诗图》中的西湖名妓王朝云

仇英 东坡寒夜赋诗图 拍品

此图或描绘大文豪苏东坡与西湖名妓王朝云的浪漫故事。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

孔凡礼先生《苏轼年谱》载:“《燕石斋补》谓朝云乃名妓,苏轼爱幸之,纳为常侍 。”

苏东坡与爱妾王朝云

唐寅画中的南唐名妓秦蒻兰

明 唐寅 陶谷弱兰图 大不列颠博物馆藏

此画故事据《宋史列传第二十八陶谷传》载:陶谷,字秀实,分州新平人。五代时,任后周翰林学士。后周世宗柴荣派翰林学士陶谷从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出使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市),南唐派升州(今南京市)太守韩熙载招待陶谷,甚是尽礼。当时南唐国力弱小,而陶谷恃本国国力强盛,态度傲慢,在南唐后主面前出言不逊。

唐寅 陶穀赠词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韩熙载为了教训陶谷,特设下一计,令名妓女弱兰装成驿卒女以诱之。陶榖一时意乱情迷,忘却君子慎独之戒,以诗相赠。词云:“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翌日,南唐中主设宴款待来使,陶榖起初态度凛然,摆出不容侵犯的态势,于是中主传唤宫妓秦蒻兰,命其劝酒,顿使令陶榖脸红耳赤,无地自容。原来,这是韩熙载设下的一场美人计。唐寅题: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唐寅画中的王蜀宫妓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 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 横5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本幅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缘与争绯。蜀後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後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

唐寅画中的唐代扬州名妓 李端端

明 唐寅 李端端像 纸本设色 纵122.8横57.3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李端端是唐代名妓,当时一些著名文人喜与她交往。她所居住的善和坊后人即以士人游冶赋诗之地称之。唐寅天性狂放,但同情不幸的妇女。此图即是他根据唐代范攄《云溪友议》关于李端端的故事而作,其中颇有思想寄托之意。此图画唐代狂生崔涯在三位侍女的环侍下与李端端相晤的情景。人物造型清秀,动态安详,衣纹线描于洒脱中见挺劲之致。

吴伟绘画中的江南名妓武陵春

明 吴伟 武陵春图 纸本白描 纵27.5厘米 横9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郁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面中,武陵春一手托腮,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诗思之中。在背景中有一石案,一疏梅,在案上是琴、书、笔、砚。这些陈设是为了说明武陵春多才多艺,喜读书,能诗文,且善于鼓琴,并能谱曲.

吴伟绘画中的青楼歌妓:李奴奴

明 吴伟 歌舞图 纸本墨笔 纵118.9厘米 横6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正于众人围坐之中起舞回眸。观众的高大身材和李奴奴的娇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社会的“玩物”。此图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明代画家笔下的谢安“东山携妓”

明 郭诩 东山携妓图 轴 纸本水墨 纵123.8 横49.9 公分 国立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以东晋名士谢安栖隐东山的轶事为蓝本。谢安,字安石,未入仕前已名重于时,朝廷屡次征召,皆以病辞。晚年隐居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山,整日纵情诗酒、山水,出游必携歌妓同行。后出仕司马,又升任宰相。明代浙派画家喜以此题作画。戴进也曾经画过一幅谢安东山图。本幅画中谢安胡须飘洒、神色自若,由歌妓们围绕簇拥,缓步前行。他的身躯占据中央位置,比例较身旁的女子更形突出,衬托出主人公气宇轩昂的姿态。

傅抱石绘画中的谢安与艺妓

傅抱石 东山携妓

傅抱石 东山丝竹图 1944年作

傅抱石《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

琵琶行 1945年作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有狎妓嗜好,任杭州刺史时,曾把杭州歌妓商玲邀往越州狎玩了一个多月。后因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在唐朝藩镇势力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的事件中蒙冤,继而被唐宪宗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演奏的哀婉之音和她的凄凉身世,联想到自己在仕途的迷茫和绝望,继而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琵琶女的音乐和遭遇与自己的生活相互映衬,而瑟瑟秋日更增添了一丝凄凉。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而琵琶女原来是长安的歌妓,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张大千《孽海花》中的赛金花

张大千 孽海花 1956年

此画乃大千先生在巴西时,为张心海一九五六年在美国纽约出版的英译「孽海花」,所精心绘製的封面。画面上的美女即为小说中的女主角赛金花,背景的主题是大火焚烧中的宫阙,象徵八国联军的入侵。赛金花出身青楼,嫁入状元洪钧家为妾后,随丈夫出使德国,据传曾面谒德国君王。归国后夫死而不容于夫家,迫于生计,再度以艺名赛金花,挟状元夫人名衔重回青楼,轰动一时。光绪庚子年(一九○○)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因赛金花之斡旋,而百姓性命多获保全。虽然「赛金花」因此而留名青史。成为「孽海花」小说的脚本,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她,晚年贫病潦倒,堪可怜悯,一生曲折动人,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根据潮河边人的博客编写)

(0)

相关推荐

  • 1945年,张大千在北京看中了一座“前清...

    1945年,张大千在北京看中了一座"前清王府",要价500两黄金.交了订金后,张大千到琉璃厂闲逛,又相中1幅画,也要500两黄金.一边是豪宅,一边是古画,张大千二话不说,拿豪宅换了 ...

  • 中国古画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长卷连环画展现了韩熙载与家中弹琵琶的歌舞伎有情色关系. 隆起的红被子下面是怎样的故事不必多说,旁边这个琵琶已经暗示了与韩熙载做快乐事情的女子身份.那们拿这个琵琶的女子 ...

  •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深厚博大而具有系统的传承,各艺术门类之间或多或少有所关联和相互渗透,中国人从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就不断的把中华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起来,中国人很是注重经验主义,感悟主义,这样的智慧在 ...

  • 【古建文化】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的秘密

    我国数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建筑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提起中国古代的木建筑,都知道其中一个特点,那就是不管多大多高的古建筑,没有一根钉子,却非常牢固,屹立不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墙倒屋不 ...

  • 中国心灵的“永恒活火”——当代文学经典奠立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当代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产生出许多优秀作品,其中一些已进入经典行列.笔者以为,在当代经典的奠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自晚清至"五四" ...

  • 中国思想中“真理”之阙及其文化意义

    本文作者周建漳教授 摘要 中国哲学中是否有真理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事实判断问题,关键是对"真理"及其"有无"实质的具体分析与阐释.在西方哲学中,"真理& ...

  • 铜牛贺岁 牛转乾坤 |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的牛文化

    西周青铜牛首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值此新春之际,鉴铜祝大家: 日有熹,月益富,大乐富贵得所好,延年益寿乐未央: 居必安,心志歡,长保二亲得天力,常宜酒食乐长生: 贾市程,万物正,君宜官秩葆子孙, ...

  • 真正的中国道教神系(七)天地龙王——古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

    龙王圣班: 天一玄皇辰极灵威壬癸龙王伺辰真君甘露流润天尊圣前,天一紫皇宫. 人们想象中的龙王 东海殿上,沧宁广德龙王:殿上隐娥夫人. 南海殿上,洪圣广济龙王:殿上逸廖夫人. 西海殿上,素青广润龙王:殿 ...

  • 中国历代人物名画(中)

    中国历代人物名画(中)

  • 中国民俗中流传的“忌讳文化”

    "忌讳文化"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类文明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它记录着人类原始的心理.美好的愿望和纯真的幻想,也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世界各国普遍存在.随着 ...

  •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的鞋文化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