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不同形态丨反馈实验053
管,又不能多管
问:
谢谢李老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我在亲子关系上遇到了困局。我的孩子(12岁)初一只上了一个月,现在处于休学状态,起因我也说不清楚。提问之前,我先把前情提要简单讲一下:
国庆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因为生气孩子连玩了7天还没有投入学习状态,对孩子说了这样的话:“你再这样下去,就要成废物了。”
到后面孩子慢慢地不上学了,一直请假,累计到现在有三个月了。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和腾讯打交道中。
偶尔我们夫妻俩仍会因为他作息或是生活习惯不好,引发语言冲突,最激动的时候,孩子对我们说了:“你们不配作我父母,我就是要当废物。”然后冲动地把他的课本作业本试卷都撕碎了。
我们当时就没有制止他。我们在10月份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儿童医院的心理医生这么宽解我们:一是慢下来,二是活好自己,三是学习情绪管理。现在历时三个月,在最近这半个月,通过每天写写日记,和有同类经历的家庭互相鼓励后,我们夫妻俩是相对平静下来了。孩子的情绪也相对平静下来了,较少对我们进行攻击和反抗。
以上基本简述了我问问题的背景。
我的问题是:我还有机会将孩子对废物这两个字的印象给覆盖过去吗?或者说,通过我们夫妻俩的学习和改变,我还能够让孩子重新建立起对生活或学习的信心吗?
期待有您的智慧启发。
答:
你的孩子处在12岁。12岁是这样一个年龄段:他又希望自己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又会本能地靠向父母(“都是因为你们说了不该说的话!你们要为我的困难负责!”)。
所以12岁孩子的父母是很不好做的。你们又要管着他(而且这个管还必须是有技巧的,要批评,又不能说太难听的话),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地「管」他了,还要留出他自己做主的空间。
综上,我的建议是这样:
在你们状态都平静的时候,跟孩子认真谈一次:「你一直这样休学,我们不确定你下一步的打算,作为父母我们是着急的。但我们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你希望按自己的节奏来。所以我们给你一些空间。接下来我们每周会问你一次,看你愿不愿意谈一谈未来的打算。假如你愿意谈,我们会尽全力支持你;假如不想谈,我们这周就保证只字不提——下周我们再问你一次。你觉得怎么样?」
试试看这样说的效果。期待你的反馈。
反馈1:
谢谢李老师给予的回复。
这几天一直在密切关注,等待公众号的更新,但当第一时间收到反馈后,内心是犹疑的。
原因一:我们之前也和孩子谈过,激动和平静的状态都谈过。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内心已预期这样的谈话是失败的。
原因二:孩子发生这样的情况,源头必与我和先生脱不了干系,但先生对于孩子的现状,痛心疾首而未能全心接纳,如果是一家三口坐下来谈一谈,我没有把握会有持续平静的沟通氛围。如果沟通氛围波动,我预期谈话结果不会是开放式的。
原因三:孩子的作息颠倒,我们很难找到能认真交谈的间隙。孩子多半拒绝我们靠近,他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分享给腾讯平台那头的队友们。
但这个建议仍然对我充满魔力。我按捺不住,在当天晚上借着给孩子邀约要做身体调理(刮痧)的时刻,和孩子进行了类似的谈话。在谈话之前,我先让我先生看过您的建议,并围绕这个建议展开了简短的讨论。先询问是否可以参考这个建议,先生答可以试试,不过不用讲这么复杂,简单地讲。我问可否由先生来主导,先生一脸苦笑地朝着充斥游戏喧哗声的方向努了努了嘴,说你看这样可以谈吗?
先生没有明着拒绝,但也没有立马执行。
我性子还是有点急吧。考虑再三,在先生休息后,还是借着身体调理的机会尝试了和孩子谈,开头我单刀直入,说这么长时间休息在家,不知道你自己怎么想?孩子哼哼两声没有回应,我接着问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将来?他的回答是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我不想告诉你。再谈到说你希望我们支持你做什么,孩子是不回答的。我说你现在不想谈,那下周我再问你同样的问题(忘记说以后每周都问一遍了)。孩子不语。
过程中情绪不冲突,也没有很激烈的语言表述。在后面谈话过程中,不小心又提到读书字眼(与以上问题无关,只是恰巧以读书举例),孩子很敏感地说你食言了,你说了明天再谈的你现在又提了。我说好,不谈。我保证。后面就没有了。
以上是我的实验第一次,我想下个周六,如果还能有心平气和谈话的场景,我会再和先生开展第二次询问。届时会将反应记录后再给您回电邮。
接下来谈谈我自己。
针对这个建议,我没有太多的感受,我也去回想了标题,谁要负责。这个问题放到孩子的情况上,我会理解为,孩子是要为自己负责的。对我和先生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让他理解和承担这一点,好像我们自己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怎么去做合适。
回到我原来的问题上,我上周是那样担忧和在意我说过的话以及自己预期会对孩子产生终身负面影响。但是当我说出来后,在等待的时间里,观察孩子和先生的些微变化,再加上您公众号上发出来后底下的热心网友们的评论,我似乎有些释然。
说过的话不一定记得,但那一刻情感交流的印象可能会深刻。也许我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影响孩子,坚定地相信孩子确实爱我们,我们也爱孩子。在坚定而有规则的爱和交流下,孩子是会回到轨道上的。
再次感谢,期待还有反馈的机会。
反馈2:
周六那天,我尝试再问了一次: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孩子的反应是:你说什么?你再问这种问题,小心我不再和你说话(收到威胁)。我嘴上说你才不会呢,实际上心中是担忧的。还好,不会太焦虑。我想着,过一段时间应该还会好起来,孩子还在发展当中,他在发育自己的心智,我还不能以偏概全地看待他。
在进行这个谈话的时候,我是背对着他收拾整理衣服,孩子则在和腾讯打着交道(不是上分),我假装很随意(不知道孩子会不会感受到我的刻意),全程交流不超过一分钟,爸爸则不在家。
周日的时候,我又在孩子吃完晚饭后提了一次。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情绪上看上去凶霸霸(不是巴巴)的样子,我也给了类似周六的回应,我相信你不舍得的。然后孩子说不要打扰我,我要上分了。转身他关门,我则做我的事情。
这就是这次实验的反馈。前后进行了三次。
另,孩子这段时间的作息,渐渐和大人一样了。我们没有对他的作息发表过更多的不满意,偶尔有一两句提示。让我意外的是孩子渐渐地调节了过来。希望未来仍能延续下去。
孩子爸目前对于孩子在家游戏的状态是失落而无助的,他提不起劲来参与,我意识到我对爸爸的认知要有一些变化,当下的我认同一个家庭教养的观点:亲密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我在尝试转变,也在调整我对爸爸的看法,让亲密关系更名符其实而不是假亲密,不能用老眼光看待爸爸,要给他多一些信任。
相对爸爸的看法,我对待孩子的居家生活状态,则会有意识地去捕捉到孩子向好的变化并共享给爸爸(比如作息上的变化,共享完爸爸的反馈就是说那就好),期待我的积极让爸爸和孩子都能感受到并被影响。
大致情况就这些,期待李老师的互动平台能再给些提示让我启智。
PS:看到25条评论,每一条都读了两遍以上,感恩与我感同身受的网友,你们的评论也给了我启示。
感恩,深谢各位。
新干预
孩子的忠诚
问:
是这样的:我一个人在国外念书, 我发现我妈喜欢把我在国外的生活往凄惨的方向脑补,吃不饱吃不好,就感觉跟贫困的山区的小孩一样……
我不是没想过去扭转。比如我会发吃得很好的菜的照片,直径手机大的碗,还有一碗面。她居然说像幼儿园小孩吃的,说照片里的手像小婴儿的手。我知道confirmation bias,但这也太扭曲了一点吧。就很无力。
基于这种认知,我妈催促我尽快回国。我又不想回,又跟她说不通。比方我只是很正常地询问一下菜的做法(自己做饭,同学都会问问妈妈),这不代表我吃不上饭吃得不好吧?但她就会这么想,怎么办?
回国后(不是因为被催促 是因为另有安排),我妈就管得特别细(从小我妈就管得特别细)。但我成年了啊。我想虽然我住家里,但是各过各的各吃各的。可是她从早上劝吃水果,中午劝喝汤,下午再劝吃水果……不吃就反复劝。能理解但我觉得过了,还像照顾三岁小孩一样照顾我。
我不想要我妈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我身上,但观念不同,非常鸡同鸭讲。想请李老师支支招。因为我妈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想回家,越不回家我妈越觉得我在外吃苦,回家更要给我大补。其实我不想去改变别人的观念,但她的照顾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压迫。谢谢李老师(●°u°●) 」
答: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妈妈总是把你看成一个还不够独立的孩子。她试图让你相信,你还小,家庭对你来说还很重要,离开家你会很痛苦。
这种看法本来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请容我指出一个你不愿意面对的事实:你实际上正在满足她的想象!每一次争辩,每一次愤愤不平的吐槽,每一次充满无奈的妥协,每一次暴跳如雷,都是在支持她的想法!她会想:「我说吧!离开父母之后,她越来越烦躁!」你看起来正是她期待的模样,你也许是一个忠诚的女儿。
我忍不住请你做个想象:假如有一个魔法,让你从今以后心情永远不受影响(无论妈妈怎么说,你都笑嘻嘻的),你真的想接受吗?她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可是,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像个叛徒?
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给我一点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