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里症论

里症论

伤寒传里.

发热口干.

胸满.烦躁.

甚则谵语揭衣.

皆里实也.

攻之无疑.

又何慎焉.

不知攻里之法.

宜缓不宜速.

宜平不宜峻.

宜专不宜杂.

宜升不宜降.

宜润不宜燥.

何以言之.

饮食入胃.

消之者脾.

腐之者中焦

易易者.

唯一为所阻.

而藉药以化之.

则不能朝饮夕效.

部分有上中下.

用药有深浅次第.

如邪在上中二焦而遽下之.

成结胸痞气是也.

所谓宜缓不宜速也.

人之所籍以生者胃气耳.

既为风寒饮食所伤.

而复药以克之.

是重伤也.

惟用辛温苦平之剂.

令其克化足矣.

非比大积大聚.

必得蓬术大黄等峻厉以荡之.

庶胃气不大坏.

而完复可俟也.

所谓宜平不宜峻也.

既伤于食.

必审何物受伤.

何药能制.

如山楂制肉.

莱菔制面与豆.

陈皮制蛋.

杏仁制粉.

葛根制酒.

茗制谷气之类.

一物一治.

用的为君.

以他药佐之.

庶易见功.

不然泛投取应.

岂可得乎.

所谓宜专不宜杂也.

凡物之理.

有升必有降.

若降令太过.

则壅塞而不行.

胃气喜升.

葛根能鼓舞之.

胆气欲升.

柴胡能条达之.

而后加以内消之药.

则升降之道得.

而物易以化矣.

所谓宜升不宜降也.

大肠主津.

小肠主液.

肾为胃关.

又主五液.

其所以能变化传导者赖此耳.

若辛热躁烈之药.

有以竭之.

则烦躁斑黄谵妄之所由作也.

如平胃散中.

浓朴.苦温者也.

同以葛根则润.

青皮枳实.苦而下降也.

缓以甘桔则不峻.

楂肉味酸.

能调五味而化油腻.

广皮枳壳.

能理气而快膈.

若妇人多怒.

加香附以调之.

故伤寒里药.

发表在前.

汗液外泄.

不可又用苍术木香草果豆蔻之属.

复竭其液也.

观其燥结.

独用胆汁蜜导.

又可知矣.

所谓宜润不宜燥也.

枳朴汤

枳壳(麸炒) 浓朴(姜汁炒) 桔梗 柴胡 广皮(各一钱)山楂 葛根(各一钱五分) 甘草(二分炙)

加砂仁生姜.水煎.

如寒未除.加紫苏一钱.

伤面.加卜子一钱.

邪在下.加青皮枳实各一钱.去枳壳服四五剂.

邪已变化.如未大便.用猪胆或蜜煎导之.

按上表里二法.最为稳当.

惟不竭其津液也.

岂待清火而后愈乎.

盖寒凉一早.

食便不消.

其热愈炽.

所谓点沸不如抽薪也.

(0)

相关推荐

  • 《医学衷中参西录》22.浓朴解

    浓朴∶味苦辛,性温.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浓朴麻黄 ...

  • 令人拍案叫绝的验方验案(31-40)

    拍案叫绝31:脚痛 有人无奈地说,命运是注定的,疾病也是注定的. 其实在真正中医看来,没有谁的命运是注定的.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改善生活的往往不是药物,而是停止你嘴上的抱怨. 改变从不抱 ...

  • 《本草新编》浓朴

    浓朴,味甘.辛,气大温,阴中之阳,可升可降,无毒.入脾.胃.大肠.主中风寒热,治霍乱转筋,止呕逆吐酸,禁泻利淋露,消痰下气.乃佐使之药,不可为君臣.盖攻而不补,有损无益之味也,然而善用之,收功正多,未 ...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厥症

    阴阳二厥. 节庵辨之详矣. 但寒厥易辨. 而热厥易忽. 以其脉俱微细. 四肢俱冷. 则有以认热为寒者矣. 但寒厥腹疼而泻. 热厥腹或疼而不泻. 寒厥则喜热饮. 热厥则喜冷冻饮料. 寒厥喜暖与日火光. ...

  • 《古今医彻》表症论

    表症论 伤寒之用表药. 固其常也. 而余独鳃鳃慎之.(音喜,同葸,害怕) 何欤. 盖药性有刚柔.人质有浓薄. 喜用之则昌.不喜用之则危. 匪细故也. 即以麻黄论. 味轻而浮. 长于驱寒者也. 而失之太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