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独特的长篇叙事诗 ——评《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 | 作者 牛青坡
评《神力——唐玄奘西游真记》
牛青坡
一口气读完李继槐同志的长篇叙事诗《神力》,我的心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诗人以独特的魄力,在严格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诗歌艺术的特点,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民族的骄子唐玄奘的艺术形象,这是用诗体叙写人物传记方面一个十分可喜的收获。
在举世闻名的以幻想为基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被塑造成一个面善心慈但好恶不分,靠别人保驾度日的迂腐长老。而在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传记体叙事诗《神力》中的唐玄奘,虽和唐僧同指一人,但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却完全不同。它通过唐玄奘 历时十九年、行程五万余里、历经一百一十个国家,到印度求学的伟大创举,塑造了一个信念执着、志向坚定、百折不挠、虚怀若谷、胸襟宽阔又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中国古代学者传奇般的真实形象,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知识分子典型,它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诗,
是艰难的跋涉者,随手捡起的拐杖,
不是,
巍峨的庙堂前,精心镂刻的经幢……”
这是长诗的题记,也是作者的写作宗旨。
唐玄奘是我省偃师县人,他十一岁开始诵读佛经,十三岁出家为僧。之后,常年来往于长安、成都、河北等地,跋山涉水,拜访名师,“敬惜寸阴,励精无怠”。二十八岁那年,从长安出发,赴印度取经,十九年中,他九死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大难奇险,但都被他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克服了。他不仅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尚尊荣。而且为中印人民播下了万古长青的友谊之花。在返回长安后,他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在这以后的二十多年漫长岁月间,他除了一次回家乡和姐姐晤面外,始终如一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并和他的弟子一起,作了十二卷的《大唐西域记》;近百年来曾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进入世界文化宝库。他被称之为“第一流的学者”、“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最出色最典型的探险家”等是当之无愧的。诗人的《神力》,就是截取玄奘一生中最动人心魄的“西天取经”的传奇般的故事,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选取最能揭示人物特征的典型素材,从唐玄奘出发取经,到玉门关外的凶险之夜,从公元前七世纪的绝食斗争,到黑水河森林中的绝处逢生,从那扣人心弦的辩论大会,到那一场剑拔弩张的战争的消弭……把唐玄奘这一历史人物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为理想而奋斗的真实面貌,再现给了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在中外闻名的《西游记》面前,诗人敢于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高度,驾驭这样一个重大的题材,显示出全新的追求,其魄力和手笔应该说是不凡的。
作为长篇叙事诗,如果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庞杂的内容充斥其中,因而显得拖沓、芜杂,影响作品的感染力,使长篇叙事诗的长处变成短处。而诗人在《神力》中,却能紧紧抓住唐玄奘这一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选取最感人最富有吸引力的典型的情节,联结成篇,波澜起伏,惊涛迭起,一气呵成,扣人心弦,其吸引人的程度不亚于一些惊险的章回小说。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中,诗人采用了叙事长诗中少见的手法,在情节发展中大起大落,章章设悬念,使整个作品环环相扣,在大多数章节的结尾,或用伏笔,或用隐喻,巧妙地引出新矛盾冲突,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增加了长诗的吸引力。如叙事诗第一章《驿马,飞驰在边塞》,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那驿马何以“似响箭离开了弓弦,似流星悠悠远坠?”在此章之尾,诗人写道:
“他们还得到一项特别牒文,
那是唐王的亲笔手迹——
若遇僧人玄奘者,
立即缉拿遣归!”
可以想见,一场激烈的斗争即将到来,人们谁能不为唐僧的命运捏着一把汗啊?这一下就扣住了读者的心。
在《玉门关外,一个凶险的夜》一章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在大沙漠的夜晚,经过一场斗争,可怜的石盘陀放下了手中的利刃,一场斗争平息了,接着诗人写道:
“唯有那忠诚的老马
还紧紧跟定主人。
一步一滴热汗
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
然而,谁也想象不到,
一场意外的大难,
即刻就要降临!”
诗人以灵巧的笔,又给读者引来了一场非读不可的悬念。
在《那烂陀寺中出类拔萃的学者》一章中,诗人为读者刚刚展现了戒贤法师对玄奘厚爱,然而,笔锋一转,异锋突起:婆罗门学者前来挑战,写下两行吓人的大字,不由得观者惊心触目“辩论失败者,必须斩首认输!”在此章收尾,玄奘揭下了挑战文书:
“足下,让千万人为我们作证吧,
我在曲女城上把你恭候!”
这就向读者预示:新的考验即将到来!一切关心唐僧命运的人,在诗人的引导下,将吟读起新的篇章。
这部叙事长诗的语言,也和诗人的其它短诗一样,富有个人风格特点。他不讲求整齐划一,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却十分讲究语言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使他的诗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随手拈来两段,就可以看出这种独特的风格所在:
“辞了赠马老人,
师徒们兼程前进,
广漠的边塞,
死一般的沉寂,
前不见炊烟,
后不见人迹,
只有疏疏落落的白草,
在干冷的寒风中颤抖,
只有南飞的孤雁,
在冷寂的长空中哀泣,
……
难道我的前生
确曾多行不义,
藐视佛法?
才使我今世
苦海无边,
艰难重重?
算了吧,
我何必为虚无缥渺的幻影,
而毁掉
如花似锦的今生!”
看,这两节诗,段无定句,句无定字,有些句与句之间甚至字数相差甚多,但读起来却十分顺畅、流利。为什么?节奏使然。
此外,作者充分发挥诗歌便于抒情的特点,在不少篇章中,在简要的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进真切动人的抒情,把抒情与叙事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些成功的抒情诗句,或烘托场景,或推动事件的发展,或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表达诗人真切鲜明的感受。如在《千里沙漠中的一次涅盘》中,那日夜伴随着玄奘的忠诚的老马不幸倒下,这怎能不震动玄奘的心坎!千言万语涌上了玄奘的心头,诗人写道:
“啊,双膝跪地!
啊,合掌向天!
骤雨般的眼泪,
浇不活这已经寂寞的躯壳,
涅盘之经,
将使你的灵魂得到慰安!
啊,祈祷吧,真诚地祈祷吧,
愿老马那忠诚高洁的灵魂,
也升入那不生不灭的西天!”
玄奘九死一生,十九年后,又回到了自己梦萦神系的故土长安,那是多么动人的场景!诗人写道:
“啊,这就是长安,
这是祖国的都城到了——
那巍峨的城楼遥遥在望,
那永安宫的殿角闪着金光,
那阿房宫的流水哗哗作响,
“金铺玉户”的未央,
“千门万户”的建章,
……
……
捧起一掬温馨的泥土,
紧紧地贴在心上,
十九年的游子回来了,
心儿跳荡,
热泪成行,
忘了疲惫,
忘了惆怅……”
玄奘谢世了,百万人为他送葬,一个僧人,为什么能得到连皇帝都难赢得的尊荣?诗人这样写道:
“他的陵园很小很小,
不过是秦皇陵上的黄土一抔,
他的随葬极少极少,
抵不上汉武昭陵的小钱数枚,
然而,他的些许遗物,
却被百姓视为万家之珍,
然而,他的一把骨灰,
却被人们视为国之英魂,”……
“人们尊崇的,
是不倦的学者的精神。
从们眷恋的,
是真正勇士的英魂,
人们追思的,
是大海一样的胸襟!”
这种把叙事、抒情、哲理,熔于一炉的诗句,多么强烈地感染着读者,它不仅启发读者去思索,还用炽烈的感情,将读者带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之我们十分感谢诗人,给我们展现出我们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唐玄奘的真实形象,用诗体为这一文化名人叙写了一部令人称道的传记。这是一个重大的收获。毫无疑问,唐玄奘那种坚韧不拔,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对于我们今人和后代,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载《豫苑》1985年第1期 )
李继槐,河南省济源市人,现为海南省委宣传部高级编审、省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委员、入列《海南省高级专家名录》及省政府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