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死真相大白,内容颠覆历史,学者:太隐晦,史书怎么敢写

蜀汉建兴十二年,汉丞相诸葛亮离世前的那些日子,不知他常想些什么。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百年之后,他的精神会受到万世景仰,这景仰如亘古宇宙般,永不消亡。《三国志》对诸葛亮之离世,记载非常简练。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陈寿用他一贯的《春秋》笔法,简明扼要地将诸葛亮之死,勾勒完毕。于是,我们能知道的,只有诸葛亮去世的时间,地点,以及,他得了病。诸葛亮之死,是劳累和心病综合所致的认识,从此深入人心。一方面,陈寿言诸葛亮功德盖世,在刘备死后,大小事务,悉由己出,自然劳苦;另一方面,诸葛亮因北伐屡屡受挫,其还于旧都之志,始终不能进展分毫,加之蜀地偏隅,国力惨淡,独以一州之众,对抗曹魏九州之土。诸葛亮深知,他死后,蜀汉没人能打了。这些包袱,日夜萦绕在他心头,久之,将他的生命力逐渐拖垮。

大图模式但三国后近两千年,新疆出土的一本古书,可能重塑人们对诸葛亮之死的认知。二十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鄯善地区,出土了一批文物。这批文物中,有一部古书残卷,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裴注三国志抄本。因气候干燥,历经千年而未腐,最终得以保存。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这部古书中,有关诸葛亮之死,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葛公夙兴夜寐,所啖食不至数升。大意是:诸葛亮夙兴夜寐,摄入食物不到几升。这就为我们认识诸葛亮之死因,添加了一则重要信息:诸葛亮的饮食出了问题。实际上,陈寿在记载蜀汉人之死,几乎完全不提死因。就像史载刘备,只是因“疾病”而亡,但我们之前分析过,刘备极有可能是死于“癌症并发症”这样惨痛的绝症。诸葛亮之死亦然。诸葛亮去世时,只有五十四岁,这个年纪,即便在三国时期,也不能说老态龙钟。三国时期,像诸葛亮这样级别的人物,寿命长于六十者,并不稀奇。曹操、刘备,皆六十以上离世,孙权更是活到了七十;平民百姓,因营养不良,生活悲惨,早亡并不奇怪;士大夫阶层却不然。诸葛亮之死因,绝非仅如陈寿所载的疾病,或许他得了某些在当时无法治愈的绝症——如同刘备死时那样的绝症。《魏书》对诸葛亮当时的情况,还有一句记载。亮忧奎呕血。说明诸葛亮当时,已出现了吐血的情况。这说明诸葛亮死前,有可能肺部也有问题。综上,诸葛亮当年,有可能是死于某种肠道方面的绝症,加上严重的肺部疾病(可能是肺部感染,甚至肺癌)。陈寿虽是晋朝史官,但他生于蜀汉,自己父亲又在蜀汉任职(并没什么陈寿父亲之死,是诸葛亮之为的说法)。陈寿对蜀汉自然有很深的感情。如果不是魏灭蜀,他生死都是蜀汉人。因此,陈寿在为诸葛亮立传时,必然不会将诸葛亮之死的这些痛苦细节记载下来。从诸葛亮之死,我们还能辐射出另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史载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亲擥焉。”意思是,军中凡有受罚二十军棍以上者,诸葛亮都要亲审。诸葛亮为何要如此事无巨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更大的角度入手,试着分析一下诸葛亮的格局和思维方式。通常认为,诸葛亮这么做,是他为追求公平、公正,亲自审问那些他认为量刑达到一定级别的犯事者,如此才能实现他“用心平”和“劝诫明”的追求。这种认识有其道理,但恐怕不够全面。熟悉正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诸葛亮不是儒家,而是一位彻底的法家。诸葛亮之治国,其根本思想是法治。法治,是诸葛亮治国的不二哲学。

大图模式陈寿在评诸葛亮时,这样写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诸葛亮的法家哲学,可以这么理解。首先,诸葛亮有其最高目标和理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二,诸葛亮的所有治国哲学,都无条件服从于这一最高目标和理想。诸葛亮在处理李严事件时,就是如此。李严是刘备托孤重臣,刘备死时,李严的地位绝不亚于诸葛亮。但李严后来逐渐堕落,不但忘记了初心,更变本加厉地贪饕。因李严过于心术不正,诸葛亮严格地执行了对李严的惩罚:直接罢官。李严案中,就能深刻体现出诸葛亮的法家思维:一切按照原则行事,有法可依,有法可行,犯什么错,受什么罚,一旦改过,信任如初。

大图模式再进一步,若想理解诸葛亮法家思维之精髓,我们还可从理解法正的性格入手。《三国志·法正传》对法正有这样一句记载,非常著名。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者己者数人。法正是这样一种人:如果一个人对他好,他一定会一五一十地偿还对方,他不会加倍地好,但他绝不亏欠。同样,如果一个人对他不好,他也一定会一五一十地偿还,他不会加倍惩罚,但他绝对不会放手。按史载,之前得罪过法正的人,在法正得势后(刘备主西川后),法正将他们一个个提溜出来,该害的害,该杀的杀,他一丝一毫也不会手软,不会放过,在法正那里,所有的不公,必须得到偿还。虽然狠,但公平。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国哲学。这样做的“缺点”,是因其“狠”,而在执行法律时难免得罪许多人,但在当年蜀汉那种情况下,从长远看,这样做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即便暂时得罪了人,诸葛亮这种治国哲学,却能长久地得民心——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最重要的。

大图模式理解了诸葛亮的格局和思维,就能理解他为何要亲自罚二十军棍以上的犯事者了。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是要将他的法治思维,将他的公平哲学,散播出去,感染人心。如此,蜀中方能上下一心。鉴于当时蜀汉的国力,蜀汉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也才有可能出现一丝希望。至于如何惩罚、如何量刑这种具体细节,诸葛亮不可能,也没必要拦在自己身上,否则,即便他三头六臂,有分身之术,也是鞭长莫及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