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影视编剧入门基本功—拉片子!
“
编者手记:
电影真的伟大,因为它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对于编剧来说,不会拉片子,那就是大问题了。这个是编剧入门的基本功。有些人说不就是看片嘛,不想骂你是猪脑袋,只是希望还是踏实点去把基本功练扎实。不能说只要会写字就能当编剧,需要沉淀和积累。摘选了两个老师关于编剧拉片的文章,一个是实战讲解,一个是理论系统梳理,结合起来,很牛鼻。
别嫌长,后面还有呢。如果你连看这篇文章的耐心都没有,趁早滚蛋,别装编剧丢人现眼!
这个算是把编剧拉片子套路说得比较通透的,摘选的时候没有找到作者名字,请作者多包涵,如果看到请联系我们,重新公示。
什么是编剧拉片?
拉片是研究影视剧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对电影/电视剧的故事、视听语言的解析,比如下图,研究对象是《霸王别姬》,通过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分析,研究出他的视听语言,同时能得出该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
导演需要把控整个影片的质量,当导演需要去完成或者创造某种风格的时候,就需要拉片,看别人如何用光影和声效来传递故事、情感。好莱坞的摄影指导在和导演定影片风格的时候,往往也会参考一些著名的油画作品。
相比而言,编剧拉片主要研究一个作品的故事结构、情节点设置、人物建置等剧作上的问题,研究该作品编剧的写作思路,并从中感悟和学习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编剧知识。编剧拉片的重点不在于中期制作,二是前期完成高品质的剧本。
下图是一个编剧拉片的范本:
通过上图,我们知道编剧拉片其实是把故事情节走向记录成一个文档,使用WORD、EXCEL或者手写都是可以的。
小演本人习惯使用WORD的表格,分三列来记录拉片内容。当然,你可以选择任何与你方便的方式来拉片,如下图两位同学。不过稍微提醒一下,如果用EXCEL拉片,我在给你写备注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你自己看备注也不便……
拉片中的时间与场次划分
小演的拉片表格中分为三列,第一列是时间,第二列是事件,第三列是人物关系/备注。
在拉片表格设置中,首先是时间,时间的作用是理清整体的故事节奏。我们常说开篇第10分钟左右要出意外,多一分钟观众都会有种拖节奏的感觉。在李安《饮食男女》中,二姐说要搬出去住,出现在第13分钟。关于时间的设置,片子拉多以后,你会愈发对时间敏感。
其次是事件,即把故事情节用简单精炼的话语概述。拉多了之后你的概括能力会增强,你的文字会更加简练精准。小演拉片时,有些关键台词也会写在其中,因为这句台词反映了这场戏想说什么。概括能力的增强,会使得你在未来写电影/电视剧大纲时,更加清楚自己要写什么。
最后是人物关系/备注。假如你现在拉一个片子,你先拉完时间和事件,你回头再去分析这个故事时,把你感悟到东西填在备注中。比如说,幕与幕之间的转换点,这场戏的情节作用是什么?
下图来自于日剧《喊声岳父不容易》,故事大致讲述一个女生答应了一个和她爸爸同岁的窝囊废大叔的求婚。
下图来自于日剧《喊声岳父不容易》,故事大致讲述一个女生答应了一个和她爸爸同岁的窝囊废大叔的求婚。
上图是故事开篇第一场戏,场景是:某码头;事件:窝囊废男主被人追;回头看一下时间是:00:00-01:06。
上图是第二场戏,场景:某咖啡馆,事件:女主角等人(有OS),时间是01:07-01:23。
上图是第三场戏,场景:某厕所内,内容:窝囊废洗把脸,拿起枪,看上去要暗杀某人,时间是01:24-02:43。(为了看清楚场景小演截取了一张全景)
上图是第四场戏,场景:某酒店大厅,事件:窝囊废原来是来向某社长因为之前的产品问题道歉,并给出了新的玩具手枪以弥补,时间是02:44-04:20。
情节的产生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中的,比如我在家看着电视,跟老妈唠叨一些生活问题,哥们一个电话过来喊我去打球,我去球场与他汇合,打球释放压力。那么,在家就是一场戏,在球场是第二场戏,物理空间发生转化,你可以写时间:××-××,我在家跟老妈唠叨,××-××,我在球场和哥们打球。所以按照物理场次划分事件就好。
关于场次,还有个问题。比如夫妻俩吵架,从卧室一直吵到妻子开车走。那么物理空间上从卧室到客厅到室外,但事件还是吵架。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建议你物理空间换了你就划分场次,也就是这个吵架事件分三场戏。其次,吵架这么拍是要考虑节拍问题,比如卧室小吵,客厅吵得不可开交,室外是吵得把妻子气走。在拉片拉多了之后,你对一场戏的理解可能不只是限于物理场景。这个我们未来再说。但是一开始拉片,还是请老老实实地拉。
在《喊声岳父不容易》上述四场戏中,实际上第三场和第四场是一场戏,事件是男主角赔礼道歉,我们可以合并为一场戏来写,你们可以这么拉,不过我个人建议细分场次来拉片,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学习到戏剧节奏的处理,有了厕所的铺垫,这样在窝囊废跪下来道歉时,形成一个巨大反差,从而产生笑料;二是自己写作的时候也是要细分场次的,这涉及到中期制作的问题。
拉片需要注意的视角问题
什么是视角?视角即故事的探讨角度。在《喊声岳父不容易》中,为什么第二场戏切了女主角在咖啡馆等人的戏并给她配上OS?实际上就是告诉观众,本片是从男主角窝囊废和女主角两个人的角度来探讨他们的恋爱故事。
在我们拉片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对于同样一件事,你的描述方式至少有两种,一是,小明的饼干被狗吃了,二是,狗吃了小明的饼干。场景相同,事件本质相同,但是,一旦你的描述不同,就意味着视角不同,视角不同意味着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和感受不同。
小明的饼干被狗吃了,主语是小明,说明这场戏的视角在小明身上,通过小明来讲诉狗吃饼干的故事。这个故事小明可能很生气或者学会了跟狗狗分享食物。狗吃了小明的饼干,主语在狗,说明视角在狗身上。这个故事可能是要说明这只狗很聪明,也许它发现了狗粮过期的秘密……所以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在在你描述你拉的这个事件的时候,你要清楚这场戏的视角在谁,意图是什么。
下图是一个同学刚开始拉片,他对第一场戏的备注就出现了视角问题。
这个拉片来自于美剧《丛林中的莫扎特》,讲述一个乐团指挥改造一个交响乐团的故事,故事另外一个视角就是女主角海莉。关于该视角描述的问题,你们看图中的审阅部分即可。视角是在将来你们的写作中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在拉片前,可以先看一遍电影/电视剧,看完之后知道是讲谁的故事,回头再看一遍再开始拉片。
我们为什么要拉片?
当初我想写一个都市魔幻题材的剧,于是我就去拉了几部片子,一部是美剧《康斯坦丁》,一部是日剧《死亡笔记》,上图是《康斯坦丁》的拉片。
我原先拉片有个目的,就是想知道对于魔幻这样的题材,如果建置世界观和人物才能接地气。于是你们看到的这张图片中,标红的部分是该剧体现魔幻的部分,比如“精神病院”“电击疗法”“驱魔人”“恶魔附身的女士”“咒语”“驱魔”等等,事件上写到了男主角心内困惑,这是过去,当下是男主角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一个恶魔通过附身一个姑娘给他发来信息,暗示他未来要去解决这个事件。(补充一句,接地气接的是人物困惑)
几场戏连在一起建置了男主角的性格和背景,建置了世界观,而对于美剧结构来说,这属于引子部分,刑侦剧中,往往以一个案件的发生作为引子。这就是我在《康斯坦丁》拉片中学习到的东西。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加勒比海盗2:亡灵箱的拉片,注意看在人物关系这一栏,第三行是“押赌注”,这是一种编剧常用的技法,以增加戏剧冲突和情节张力,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如果××不完成这件事,他就会失去××。在港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情节是某人借了高利贷,逾期不还他会失去一只手或怎么样。这就是押赌注的技法。
与押赌注类似的还有“倒计时”,比如《生死时速》中,警察基努·里维斯能否在公车炸弹爆炸前解救所有人?如果你去拉这部片,你分析的时候,会感受到“倒计时”的力量。在《请回答1988中》,女主角等在电影院旁,两个男生都想到达女生身边,谁会先到?这也是倒计时的一种,更加巧妙和吸引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第一集的拉片,该片的引子用了三场戏建置了剧中男主角完治与女主角莉香,关于本拉片小演学习到的是人物的三次建置,如何开篇用三场戏树立一个人物,包括的他性格、目前处境和未来的行动。
我们回过头看《康斯坦丁》的时候,开篇也用了三场戏来建置康斯坦丁。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片子建置的方式不同,这是要细分研究的。我们再看一部早期的港剧《创世纪》,故事主视角是荣添,开篇建置他的处境和目的,他假仁假义的性格,他和兄弟的关系,这些建置都包含在开篇事件荣添被高利贷追杀的几场戏中。(来自于同学的拉片)
总结一下:
1,拉片是拉给自己看的,因为学无止境。拉片子基本都是给自己看的,自己看得懂,能学到东西就好。
2,拉片最大的作用是加深对故事结构的感受。比如说你看过救猫咪的15点结构,并且按照那本书列的单子去看过对应的电影,拉过片,这会加深你对结构的理解。补充一句,所谓结构,就是情节这样设置,他的作用点是什么?你需要理解的就是剧情为什么这么发展。比如最简单的,10分钟出意外。
3,拉片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参考。比如都市魔幻参考《康斯坦丁》,比如我今天要写个科幻题材的网剧,那么我参考美剧《危机边缘》《港湾》等。通过理解这些片子的情节设置,对自己创作的时候是一种帮助。
最后还要说一下,小演刚开始拉片的时候也分析不出太多的东西,但是随着编剧知识的积累,拉片便印证了某些编剧理论,回过头再来看拉片,再做分析的时候,慢慢摸索到结构和其他的一些编剧知识。有些同学应该拉过片子或者尝试着做过,应该体会到拉片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最后你能收获到多少东西我不知道,小演想说,先去做,不要考虑太多,真正能坚持拉片能拉一年的人不多。这是基本功。
也有些同学会坚持说写作是灵感,是感觉,小演不否认这样的天才存在,不过坚持这样的笨办法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的学习方法,结果与意义,有朝一日才会揭示,在此之前,大家能努力前进就好。也有些同学会问我该拉什么片子?有三个方向,一是根据编剧书《救猫咪》中片单去拉,去印证这个作者写的关于类型片的知识是否真的如此(掌握类型片可以快速进入市场),二是前文提到过的根据你目前创作的需要去拉片,三是拉自己喜欢的片子。
《辛普森一家》第一季第一集的拉片
文末我想分享的是早年我拉的一部美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第一季第一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动画片,看了第一季第一集之后就拉片了,但当时备注上也写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回头再分析的时候,发现该动画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建置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当我尝试着用《救猫咪》15点结构去印证该动画的时候,我发现第一集很神奇地契合着这些结构点,除了某些情节的省去之外,比如B故事,灵魂黑夜部分,整体的结构是符合的。当我们再分析为什么会省去B故事或者灵魂黑夜的时候,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时长限制。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希望大家可以坚持拉片,明天会更好。
摘自网络 作者:佚名
第二篇也是摘自豆瓣,作者成果。
这篇比较重理论些,前后结合着看,相得益彰。
一 、主 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 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 结 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1.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
(1)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
(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
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三、 人 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角色。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 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四 、场 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1) 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1)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2) 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3) 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4) 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5) 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6) 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7)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景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电影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本篇完,作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