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行散记:边走边看,边行边记177-181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小兽,当我们做了一些良心不安的事情,它会折磨我们;当我们过分恐惧时,它又会冲出来将很多东西改变。”读来的句子,不知为啥,就是喜欢。
——彭荣辉
(一七七)
尽管从事教育这个行当已然25年有余,可是表扬和奖励这个东西却一直慎用。如此说,并不是排斥赏识对于教育的积极意义。只是一直警惕在表扬或是奖励的同时,可能挫伤另一拨无辜的孩子。诚然,给一个表扬或是奖励,你自有道理。可是,不给的另一个或是几个、一些,你理由何在?也许他并没有犯错,只是没有表现或是被推荐展示的机会。也许他有错,但极有可能他已经竭尽全力。尤其需要谨慎的是,“奖励使人失去自由”,“奖励比惩罚可能更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因为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为了表扬或是奖励,而让人走偏了方向,误入歧途。《论语》有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又何止教育?!社会哟,请善待“志愿者”!殊不知,有时“成全”,就是最好的 “奖赏”或“慈善”。2021.08.06
(一七八)
恕我愚钝,有时真的会想,“因材施教”在当下这个环境多半是个伪命题。少时就有耳闻,要想知道一个地方有什么问题,看看大街小巷的宣传标语就一切明了。初听,以为笑话。可是,时间越是往后,便越是感同身受。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要不然,这一年相关意见、通知就不会自上而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来。是的,是涌!如小溪、泉水、江河湖海一般,奔腾不息,前仆后继。但聪明的,你有发现哪一个指令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没有!更多的真相是,越“帮”越乱。有人说,相信后面会慢慢有更完备的措施出来。退一步,这个观点足够乐观,值得支持。问题是,从不完备至完备,这中间的一拨孩子应何去何从?难不成,就要被当成小白鼠?童年只有一年。生命也只有一次。不错,古语的确有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但问题是,不犯错岂不更好?再者,你大度,将你的孩子拉来试试!2021.08.06
(一七九)
教育该何去何从?有人说,指向不过两个: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个人深以为然。但问题是,关于“培养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时候,都是“一厢情愿”。我们说,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可是,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和家庭真的这样想么?好像不。社会的普遍认同大致是:好好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住好房子,找好妻子(嫁好丈夫),养好儿女……然后,实不相瞒,最好良性循环,代代相传。是的,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在主导一切。有权,有钱,有势,有名,有利,最好每个“有”之前再外加一个“无限”。此之谓“成功”,此之谓“精彩”,此之谓“功德圆满”。主流价值观就是这样,能怨谁?且不论“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幼有所学”,事实是:社会在宣扬什么,芸芸众生就在追求什么。而且,不论手段是否正确,总是不遗余力。2021.08.06
(一八0)
近来听闻最多,莫过因为一个人毁了一座城。事出有因,未经考证,不敢妄言。只是很自然在想一个问题:设想一间牢狱,正常囚禁一批犯人,某天一个犯人越狱成功,逃之夭夭。那么,问题来了:错误在谁?毋庸置疑,这个侥幸逃脱的犯人肯定也知道自己有错。错在哪里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的,他肯定“明知”在前,在身陷囹圄那一刻,就明确了各项本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或是纪律要求。但是,但是,但是……但是,有无可能,出于某些主客观的缘故,他并不知晓相关注意事项或是规则,而只是本着对自由的向往,然后越了狱?没有调查,就不能擅自推断。此外,再退一步,既然是牢狱,何故可以让犯人成功逃脱?犯人之外,谁又有罪责……危急关头,重要的,也许不是杀一儆百,而是重整规范和良好秩序的建立。2021.08.06
(一八一)
不喜欢八卦,但近来关于某个流量明星的传言看了不少。完全是铺天盖地,实在逃无可逃。莫名其妙,想起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那本《罪与罚》。如果说,所有指控皆为属实——即便只有部分属实,那么,忍不住纠结:那些个虽然没有一起参与犯罪行为的现场旁观者,该如何评判?那些个虽然没有参与共同犯罪,但一直是犯罪行为知情者,该如何评判?那些个明明知道当事人某些行为属于“道德沦丧”“触犯法纪”,却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高声喝彩的瓜们,该如何评判……是的,我想到那个生肖谁,还有那个数字啥。此前并不知晓我爱之深沉的伟大祖国还有这么几号人物!我是教师。若干年来,诉之于规范要求,听得最多莫过“一票否决”。如果说一个教师道德败坏触犯法纪影响了一个教室的孩子最后被清出这个队伍,那么,我在想,这些个公开场合,尤其是互联网上公然“妖言惑众”影响青少年粉丝千万之人,一经查实,是不是就此可绝了他的后路、断了他的前程?能承受,才能享受。既然德不配位,不予录用,亘古有之,没啥。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