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后代家谱到2016 刘秀是刘邦的后代吗
日本保守估计有3000多万人是刘邦直系后裔。
难道当时几百万的汉族人口只有刘邦姓刘?士兵与百姓就没有姓刘的了。
原标题:从分子人类学探寻刘邦后代,刘姓中或只有150万人是真的
国人历来是极其重视宗族的,同姓即引为同族,两个不相识的人,得知双方是同一姓氏后,便会认同两人“500年前是一家”。
其中刘姓,因为在历史上建立了十余个王朝,称帝者多达六十余人,尤为显赫。因此刘姓族人,在祖源上也会达成惊人的一致,无不是出自刘汉皇室,不是刘邦的后代,就是刘交的后代。
例如昌盛一时,拥有河南,顿丘两个郡望的匈奴刘氏;归顺刘邦之后,富贵绵连的项家刘氏等等。包括少民改刘在内,刘氏都承认其他所有刘氏的存在,但也都坚定的认为自己绝不是他们的后代。造成了一种事实上,其他来源刘氏都覆宗绝嗣了的状态。
好在近年来,人类分子兴起,追根溯源终于进入了科学时代。通过对Y染色体的突变,就可以分辨出两个人是否拥有共同的祖先(两个人共享相同的突变,就表明拥有同一祖先)。
在此基础上,构建在家谱、口传、姓氏认同等因素,多达近7000万的刘邦家族后代,卒然瓦解。
根据国内一家著名基因检测机构的推断,刘邦家族的血缘后代占有了当代中国男性的2%左右,也就是大约1500万人(男女比例1:1计算)。而且这1500万人当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人已经不姓刘了。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的2200年时间里,很多人已经因为入赘,过继,蹿种,领养,改姓等诸多因素,更变了自己的姓氏。
刘邦家族的后代,在当代刘氏中占比只有10%左右,大概150万人。也就是说当代刘氏中绝大多数都不是刘邦家族的血缘后代。他们或许属于匈奴刘氏,项家刘氏,少民改姓刘氏等等。
这种推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对男性的Y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即可。Y染色体不同于其他常染色体,在传递中会发生重组现象。而是严格遵循父系遗传。但在传播过程中,它自身会发生突变,频率平均是144年一次,即4-7代人才会发生一个新的突变,且发生突变后,不会再发生第二次突变。根据两个人Y染色体上的突变,只要两个人共享相同的突变,就证明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
Y染色体相当于一份真实可靠,不会被篡改和更变的基因家谱。
在刘氏男性成员的大量检测中,发现其中一部分人的共同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大约2300年前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短时间内拥有了众多的后代,分化出了众多,一直繁衍至今的后代支系。这个男人被推测为可能是汉朝的太上皇帝刘煓。
对Y染色体测序的同时,会对上面发生的所有突变进行一个代码命名,例如疑似发生在刘煓身上突变,就被命名为F155(F为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的命名代码字母,155是指这个突变是他们发现的第155个突变)。
F155这个突变发生之后,很快发生了一个新的强势突变,被命名为F813,F813也同样在短时间内拥有了众多的后代,分化出来的众多支系同样一直繁衍至今。F813被推测很可能是汉景帝刘启。
F813之后,发生的新突变Y20928被推测很可能是汉光武帝刘秀。
如果F155支系最终被确定为刘邦家族基因类型,那么在刘邦家族里面,后代最多的并非是中山王刘胜,而是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的后代甚至有可能能占有刘邦家族的一半比例,大约700万人。
F155支系,被推测是刘邦家族的基因类型,有如下几个证据:
1:最近共祖追溯到2300年前,符合刘煓,刘邦父子的生存年代。
2:人口持续爆发,支系众多,人口占据当代中国男性的2%,在同时期扩散的支系里,符合刘邦家族的繁衍频率。
3:该支系里,刘氏比例远超其他姓氏。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刘汉皇室成员古骨的基因测序结果,这份推理结果,不可避免的会招来大量的否认和批驳。尤其是刘氏中,那些对家谱记载深信不疑,对自己是刘汉皇室后代言之凿凿,恐惧虚荣心破灭的人痛恨不已。
他们最为坚定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对刘邦的骸骨进行测试,没有进行测试,一切都是荒诞的论证。这也是他们对基因测序持反对和甚至痛恨的关键借口。对基因测序的理论,完完全全的产生主观的抵触情绪。
如果F155支系,最终被证实并非刘邦家族的基因类型,那结果只能是这样了:刘邦家族的后代,在当代中国男性中更少。近7000万(男女1:1,男性算3500万)的刘氏中,刘邦后代连150万人都没有。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必然会令一大批人失望和遗憾。但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