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了全套语文课本,发现小学阶段最该读的是这几类书
其实,除了干货知识,我也曾总结过一个“非常2 5”的大语文学习规划,即“2”项知识积累,加“5”项能力培养。
那这几项能力怎么获得呢?除了课内学习、必要的考试训练等,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事,那就是:大量阅读!
我从小接触了无数学霸,大家的共同点,就是有巨大的课外阅读量。
根据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
这400万字应该用来读什么书?读网络小说可以吗?读漫画作品呢?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呢?
为了帮孩子们更高效、更全面地读书,小五妈就来盘点一下,在大语文时代,应该着重让孩子读哪几类书。
温馨提示:文末有资源,记得去认领。
这才是最大的宝藏
市面上的书多了去了,如果我直接走过图书馆的书架,把各种类型的书拉一个清单,那这个工作,其实是无用功。因为这既不是针对孩子的,也不是针对大语文的。
我对于孩子阅读规划的思路,是盯紧官方说法,紧盯主流价值导向。具体到研究的对象,就是全套的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
这里我一定要澄清一个对语文课本的认识误区。
很多人以为,语文课本的作用,只限于两条:
第一,框定了不同年级的生字、生词。
第二,给需要背诵的课文和注释提供了权威版本。
可是,实际上语文课本是包罗万象,在不动声色地塑造着每一个中国孩子的精神气魄。
我小时候学习条件不好,最主要的“课外书”,就是姐姐的旧语文课本。
在十几年的求学历程里,每次放假前,我最开心的时刻就是领下学期的新书。每次发了语文课本,我都我会第一时间一口气读一遍。
去年,我为了研究现在的大语文学习,专门买了全套纸质版小学语文课本,还下载了电子版。最近,我又发动搜索大法,下载了跟语文课本配套的教师用书。
有了这些资料,我就开始观察,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包括了哪些类型、都有哪些作者、都是从哪些书里选出来的。
搞清这些问题,那么接下来给孩子买课外书的时候,就可以参照语文课文的构成,来照方抓药了。
短篇美文类
短篇美文,是语文课本里占比最大的,也是对孩子提高语文能力见效最快、收益率最高的。
比如我们这一代熟悉的,朱自清的《匆匆》、巴金的《海上日出》、高尔基的《海燕》……
这些文章,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语言丰满,文学性强。第二是情感细腻,细节传神。
这两个特点,都非常有利于基础知识积累,有利于孩子模仿,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读这种文章,如果你在上边给孩子画生字生词的话,几乎全篇都可以画满。里边的用词、修辞、句式,甚至标点符号,都是可以拿来当典范的。
比如鲁迅这篇《好的故事》(六年级上),已经算是极度高超的语言了,摇曳生姿,太刺激了。
现在,我们成年人已经很少读这种文字类型了,因为成年人阅读的需求是轻松快速地掌握信息。比如在公众号文章里,就很少出现长句子,很少有生僻字,很少有文学性很强的词汇。
而对孩子来说,读文学性文章却是小学最最需要的时候,可以说是读一篇就吸收到一篇精华,比看作文书高效多了。
当然,我举的鲁迅这个例子是最高水平的文字,低年级的则相对平顺、规矩,但仍然不失文学性的优美。
比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
这些文章里,还有很多的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都是非常有共情的。
比如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描写“我”看着母亲洗衣服,急切盼望出去玩的心情——
大家发现了吗?在我举的这几段美文例子里,可以覆盖小学阶段很多作文选题。
那么,对于这种文章,怎么找课外书呢?
我的建议是,按照课本里文章的作者,去找他们的文集。如果圈定一个范围,那我建议,优先选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文学名家。
从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90年代,是我们国家的白话文发展的黄金时代,到了90年代以后,纯文学就式微了。现在的好文章也有,但更多的是模仿和无病呻吟了。
人文社科类
在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章,文学性并不强,但是在课本里占比却很大。
在大语文学习过程中,非文学阅读是和纯文学阅读分庭抗礼的。
我们在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历史文化课和社会课,很多人文社科知识都通过小学课本来完成。
当然,如果只是泛泛地说“人文社科”类,还是不够聚焦。比如职场心理学、心灵鸡汤、乔布斯传记,这些也算人文社科,但却不是小学生的阅读重点。
在人文社科类里,我们要着重抓两类,一类是古代历史文化,一类是现当代党史国史。
历史文化不用我多说,文史不分家,学大语文是一定要一起学的。比如三年级下册里《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还有几乎每一册里都会出现的介绍祖国名胜古迹的文章。
党史国史的部分,我要多说几句。
我们翻开课本就能发现,这类文章贯穿始终。就拿现在全国都在轰轰烈烈推进的学党史活动来说,对小孩子来说是怎么实现的?通过语文课本,我们几乎可以串起各个重要时期的国史党史故事。比如大革命时期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长征时期的《金色的鱼钩》,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雨来》,解放战争时期的《灯光》,抗美援朝时期的《黄继光》……当代故事也非常多,雷锋、焦裕禄、袁隆平、杨利伟等很多人物都进入了课文。
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外书,在古代历史文化方面,市面上的书已经数不胜数,不需多说。
在现当代党史国史方面,由于审查严格,不是随随便便的出版社就能出的,一个找书的秘诀就是认准“国字头”。
像《中华人物故事汇》的《先烈人物故事汇》、《先锋人物故事汇》等丛书,从革命先烈李大钊、方志敏,到中华先锋如中国女排、袁隆平等,都有覆盖。
再就是从教育部推荐的书单里选,这个书单里,凡是标“人文社科”类的,有一大半都是这类书籍。
自然科学类
跟人文社科类的推荐理由一样,在小学语文里,孩子是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文本类型的。在考试中大家也会发现,有很多是自然科学类文本的阅读题。
我也是在仔细翻了语文课本以后才发现,自然科学类的课文竟然有那么多。
前边说到人文社科类的文章是有焦点的,同理,自然科学类文章,也有焦点:自然博物方面。
(当然,假如孩子是军事器械迷、物理迷、化学迷、医学迷,那孩子读相应的书籍也是没问题的。)
小学阶段语文课本的导向,特别关注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微小的虫子、花朵,到浩渺的星空、宇宙。
比如法布尔的《昆虫记》,分别有《蜜蜂》(三年级下)和《蟋蟀的住宅》(四年级上)入选了语文课本。还有美国的罗伯特·E·威尔斯,他的《妙想科学》系列里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也入选了(五年级上)。
我觉得,之所以国家在编写自然科学类课文时,把侧重点放在自然博物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自然是我们最初的家,人类最开始认识世界就是从自然开始的,这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相对来说更成熟,不至于动不动就被新的结论和数据给推翻。
第三,大自然其实是特别好的激发孩子共情的老师,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会激发孩子对自己内心的观察。
对于自然科学类的课外读物,《昆虫记》是一定要看的,《万物简史》、《海错图》、《寂静的春天》等经典读物,也可以安排。
再就是给孩子定一些科普杂志,看的多了,写起作文来也会言之有物,而且充满奇思妙想。
文学经典类
老鼠拉铁锹,大头在后边。最后这一类,是我强烈推荐的,也是最适合在长假里看的。
我前边介绍的几类,讲真,都是在选入课文时,给孩子定做的。从孩子的认知角度来说,是挺好的课文,但却不一定是特别经典的文学作品。
而我这里所说的“经典”,是指即使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可以载入文学史的那种。
这里特指的是经典小说作品。
小说,是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却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的故事。
在小说里,既有像散文一样优美的经典语言,也有天文地理包罗万象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小说可以让孩子从自己现有局限的世界跳出来,向更丰富的人生、更深刻的情感去扩展。任何时候,真情实感都是最宝贵的!
那对于小学生来说,选小说的话,重点选什么样的呢?
把握一个原则:优先选以孩子为主角的。
《四世同堂》、《家春秋》、《简爱》、《巴黎圣母院》,这也是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但不适合小学生看,因为孩子很难把自己代入进去。
我们更应该选《城南旧事》、《草房子》、《呼兰河传》、《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利波特》等,都是充满孩子的视角,让孩子融入进去,产生共情。
写到这里,我也就回答了,对于孩子阅读网络小说、漫画小说、网络帖子等,应该怎么看待。
其实,如果是刚认字的时候,孩子读什么书我都高兴。
因为只要读书,就能有收益。他会学到很多字词,学到很多常见的语句搭配等。
但是大约从三年级开始,孩子能熟练掌握基础字词和表达了,再继续读那些低知识密度、低情感密度的读物,收益就太低了。
可能有朋友发现了,写到这里,好像还缺了一大块呢!
没错,今天小五妈介绍的几类读物,没有涉及到古代典籍部分。
因为这一部分,太庞大了,需要专章来讲!古诗读哪些、古文读哪些,还有古代的史书、诸子百家……我会再给大家列出大纲来的!
最后,小五妈给大家分享两个可爱的网盘资源。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截图发后台并回复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啦!
一是小学全套语文课本的电子版,以及教师用书的电子版。回复【课本电子版】获取。
二是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回复【阅读指导目录】获取。
这个目录跟小五妈介绍的分类不太一样,但也很有参考价值,里面的书非常多,大家可以按照小五妈今天介绍的这几类去寻找。
大家还想给小五妈留什么作业,欢迎留言。
文章略长,转发收藏~
(部分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