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所载东南亚古国货币考
与中国水陆相邻的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分散、各自独立的国家, 有都元、金邻、顿逊、哥罗、林阳、狼牙修、扶南、掸国、盘盘、堕罗钵底、真腊、占婆、罗斛、金陈、兰那泰、澜沧、素可泰等。它们大多处于古代国际贸易通道或湄公河两岸, 同中国有着密切的政治、贸易联系。中国古籍中有不少关于东南亚古国的资料。有些古国始建于何时, 无确切的记载。他们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差别, 但从记载的城市规模、集市、钱币及赋税等情形分析, 大多数国家已经存在货币和商品交换。除物物交换外, 实物货币已流通, 尤其是贝币已经流行, 金属货币铸有图案和文字, 他们主要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影响。
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所载东南亚古国货币资料, 并经实地考察后, 就一些主要古国的钱币作一考释。
三国时, 朱应《扶南异物记》载: “金邻, 一名金陈, 去扶南可二千余里。地出银, 人民多好猎大象, 生得乘骑, 死则取其牙齿。”① 金邻国, 位于湄南河流域地区, 大约位于今泰国那空巴统一带, 首府在今佛统。泰国湾, 古称金邻大湾, 由金邻国得名。金邻国可能被扶南国所征服。
金邻国流通和使用贝币、金属铸币及其独特的耳坠币。今泰国那空巴统地区, 出土有海贝、海宝(小螺)、锡海宝、锡耳坠、扶南银币及其钱范等。佩戴锡耳坠在泰国中南部有悠久的历史。锡耳坠为泰国早期交换媒介之一, 人称“耳坠币”。宋卡府的泰南研究院陈列有各种锡制式样耳环(图1、图2)。
锡制坠型耳坠币
流通银币(中型)
顿逊, 亦称典逊。约在公元2 世纪前已立国。《通典》称顿逊“贾人多至其国市焉。……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 珍物宝货无种不有。” ②其范围跨越马来半岛东西部, 即今马来西亚北部、泰国东南部和缅甸南部。首都在今缅甸的丹那沙林, 曾一度为扶南国的属国。
据《通典》载, “哥罗国, 汉时闻焉。在盘盘东南, 亦曰哥罗富沙。罗国云, 其王姓矢利婆罗, 名米矢钵罗。其理城, 累石为之; 城有楼阙, 门有禁卫。……赋税, 人出银一铢。国无蚕丝、麻纻, 唯出古贝布, 畜有牛, 少马。……嫁娶初问婚, 唯以槟榔为礼, 多者至二百盘; 成婚之时, 唯以黄金为财, 多者至二百两。”③ 这里黄金已经成为货币, 称量单位是“两” 和“铢”。哥罗, 在马来半岛北部地区, 即今马来西亚南部、泰国南部, 首府在今泰国克拉, 多金银。
《水经注》载: “昔范旃时(约210—243), 有嘾阳(即林阳) 国人家翔梨, 常从事本国到天竺, 展转流贾至扶南。”④ 林阳, 中国古籍又作嘾阳。其范围约当今泰国的西南部及缅甸西部, 首府在今泰国的蓬迪。林阳人善于经商, 其国人到印度、扶南等国经商的情况,多见于中国史籍。金邻、顿逊、哥罗、林阳等古国, 后来有的被扶南并吞, 有的成为其属国, 可能流通和使用扶南风格的钱币, 或扶南钱币, 详见“扶南王国钱币”。
《通典》称狼牙修“以古贝布为干缦。其王及贵臣乃加布覆髀, 以金绳为络带, 金环贯耳。……其国累砖为城, 重门楼阁。……武帝天监(502—519) 中遣使献方物。其使云,立国以来四百余年⑤由此可知, 狼牙修建国于公元2 世纪前, 其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狼牙修, 中国史书又称郎迪、狼牙须、郎迦戍、棱迦、凌牙斯迦、龙牙犀角、龙牙加貌。位于马来半岛北部、中南半岛南部, 即今马来西亚北部北海市至泰国南部宋卡市一带。据《梁书》记载, 狼牙修在公元515—568 年期间曾四次遣使到中国。唐代僧人义朗等人曾到过该国, 并被狼牙修王国待为上宾。狼牙修流通和使用贝币、金属铸币(图3)。
狼牙修金币
据《梁书》载, “扶南国, 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湾中, 去日南可七千里, 在林邑西南三千余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⑥公元1 世纪, 女王柳叶治理扶南, 生子分王七邑, 建立父子相承的“家天下”。世袭至公元514 年, “律陀罗跋摩杀其嫡弟自立”, 国内纷争内讧, 扶南逐渐衰微, 各属国纷纷脱离羁绊, 于唐贞观年间(627—649) 为真腊吞并。
扶南又称夫南、跋南, 为古吉蔑语“山脉” 之意。旧说扶南乃中国命名, 意为“扶掖南方”。建于公元纪年前, 为中南半岛最古老的强国。最初的都城名谷特洛, 即中国古书所称特牧城, 位于今柬埔寨波萝勉省的巴普农县。
《后汉书·南蛮列传》载, 早在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 究不事遣使向东汉朝廷献生丝和白雉⑦。公元225 年, 扶南遣使访问中国的孙吴政权。公元243 年, 再度遣使; 越二年,吴国派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回访扶南。以后两国多次遣使访问。朱应、康泰回国后分别撰有《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⑧ 。西晋时期, 在公元265 年至287 年的短短22年间, 扶南有5 次遣使中国。在南北朝的170 年间, 扶南有18 次遣使中国。交往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及文化。有时还得到中国皇帝的封号。
扶南流通和使用金属铸币存世和出土的并不多见, 一般为粗朴、浑厚的银币, 存世极少, 偶然发现有锡币和金币, 一般为石范浇铸。表明那个时期的工匠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制模技术, 但铸成的图案差异甚巨。也有手工打制的银币。
据笔者考证, 扶南是最早模仿中国汉代“五铢” 钱文铸造钱币的国家。扶南银币, 正面图案为婆罗门教崇拜的太阳花纹; 背面主图为宫殿石门, 石门上方各有星、月图案, 石门下方各有“五金” 或“五五” 两个汉字。“五金” 应该是“五铢” 的意思, 类似环五铢钱的“五金”, 把“铢” 字省笔, 写成“金” 字,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钱中也有。汉朝时, 也曾铸行过“五金” 钱币。
扶南何时始铸中国汉字“五金” 钱币, 史无记载。两国之间的贸易早在汉代就开始,随着交往的空前发展, 汉王朝的五铢钱就开始外流, 这在柬埔寨、泰国已经出土的许多五铢钱、扶南时期的钱币和艺术品可以证实。扶南后被公元6 世纪中叶建国的真腊王国所并吞。真腊信奉佛教, 不可能铸行有婆罗门教图饰的钱币, 因此“五金” 钱最迟的铸造时间应该在真腊建国以前。
笔者曾到“五金” 钱出土地的柬埔寨、泰国实地考察, 认为扶南“五金” 钱最迟的铸造时间应该是在225 至245 年扶南和孙吴政权互派遣使访问期间或之前。扶南“五金” 钱是迄今为止, 世界上最早模仿中国汉代“五铢” 钱文铸造和发行的金属钱币(图4)。
扶南“五金”传形金币
据《后汉书》记载, 掸国王雍由调于东汉永元九年(97)、永宁元年(120) 和永建六年(131) 先后3 次遣使至中国通好。中国回赠了“金印紫绶”、“金银采缯” 和“钱帛”, 还授予雍由调“汉大都尉” 的官街⑨ 。掸国, 又称擅国, 公元一世纪初掸族部落建立, 在今缅甸东北掸邦一带。
掸国流通有银币。
《通典》载: 堕罗钵底“在海南大洲中, 真腊之南。自广州西南水行百日, 至其国。”⑩堕罗钵底, 即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托国” 条所说的堕罗钵底王国, 又称杜和钵底、堕和罗、投和。首府在今泰国佛统(Nakhon Pathom)。
堕罗钵底国派使者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 和二十三年(649) 两次访问中国唐都长安, 中国方面以良马、铜钟回赠。这个国家约在十一世纪后逐渐衰败, 由罗斛国所取代。堕罗钵底王国统治着湄南河下游的富庶农业区, 出产稻、麻、豆、麦, 畜养象、牛、羊、猪, 并以堕和罗犀闻名于当时。农业商业发达繁荣。“国人乘象及马”, “多以农商为业”。全国有贸易集市, 交换用银币。“国市六所, 贸易皆用银钱, 小如榆荚。” 国家还规定作为流通使用的货币的铸造权, 只能由国家统一掌握, 严禁私人铸造; 刑法有“私铸银钱者截腕” 的规定11。泰国佛统地区曾有多次堕罗钵底时期的银币出土。
堕罗钵底银币有多种, 小的比中国汉朝榆荚五铢还轻、还薄、还小, 上面有诸如海螺、山羊、母牛、莲花上的兔子及水缸之类的婆罗门教或佛教图案。在佛统附近发掘出土了一些堕罗钵底时期的纪念币, 正面是母牛、小牛图案, 背面镌有梵语铭文“Sri Dvaravat Svarapunya”,意即“国王的功德”
堕罗钵底人物锡币(正背)
《唐会要》载: “真腊在林邑之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 12,6 世纪中叶, 扶南被真腊兼并, 定都于吴哥, 1594 年为暹罗征服。
真腊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唐代时期, 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 赠送驯象给中国。宋、元、明各代都与柬埔寨互通贸易。13 世纪末, 周达观随元使至真腊, 所撰《真腊风土记》一书, 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珍贵史籍。
真腊盛行铅锡币, 含铅90%左右。形状一般为圜形圆孔, 偶有梅花形和无孔近似方形。大小直径1 至4 厘米不等。币面多为小圆点点缀, 发现极少数有花卉、动物图案及文字的,主要为今泰国大城府出土, 出土时钱币与模具在一起, 另在柬埔寨西南部也有发现(图6)。
真腊圜形锡币
调露元年(679), 唐朝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置安南都护府, 省称安南府, “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 建国号为瞿越、大越等。南宋淳熙元年(1174) 改封安南国王。明宣德二年(1427) 复独立建国, 我国仍称之为安南。1803 年(清嘉庆八年) 改国号为越南, 后一度沦为法国、日本殖民地, 1945 年9 月2 日独立, 改国号为越南民主共和国。
公元966 年丁部“大瞿越” 国仿照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 并铸造“大平兴宝” 钱, 开创了越南历史上独立铸钱的先河。此后都是方孔圆钱, 汉字铭文。
两宋时期, 作为中国藩属国家, 安南经常向宋廷进贡, 宋朝当时的赏赐中包括大量的中国铜钱。元时“流通使用铜钱, 民间以六十七钱折中统银一两, 官用止七十为率。” 13 . 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二十多年中, 中国在安南设立交趾布政司, 当时在安南境内铸造行用的永乐、宣德钱不少。
明中期至清嘉庆间, 安南封建国家到达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 以“洪德盛世” 为标志,经济发展很快, 钱币的铸造量大且质优, 中国钱在安南流通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殖民地时期, 安南国力衰弱, 币值混乱, 方孔钱分金银铜锌四种质地, 又有法国统治者发行的银、铜、锌、镍、铝币多种机制币, 尚有银票、纸钞等。中国钱在方孔铜钱中的比例又有回升。但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安南也结束了使用方孔钱的历史(图7)。
《新唐书》载: “室利佛逝, 一曰尸利佛誓。过军徒弄山二千里, 地东西千里, 南北四千里而远。有城十四, 以二国分总。西曰郎婆露斯。多金、汞砂、龙脑。” 14
7 世纪中叶,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东南部兴起的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 前后统治达600 年之久。
室利佛逝一直与中国唐、五代、两宋封建王朝维持密切友好的交往关系, 两国之间使节、僧人和商人往来不绝。特别是宋代, 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从宋朝立国(960) 至淳熙五年(1178) 的二百余年间, 先后遣使三十多次, 使节来华“上章表” 时还使用中国文字。室利佛逝王国发行过多种金银币, 在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北部、泰国中南部多次出土(图8、图9)。
室利佛银币
室利佛金币
罗斛, 在湄南河下游一带, 九世纪末由孟人建立。都城为罗斛(今泰国华富里), 故名。成书于1225 年的《诸蕃志》把罗斛列为真腊的属国之一。十三世纪初叶以后, 真腊开始走下坡路, 罗斛趁机独立。1349 年征服了暹国, 中国史籍始称罗斛为暹罗斛。1350 年罗斛迁都到阿瑜陀耶城, 建立阿瑜陀耶王朝。罗斛与中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崇宁二年(1103) 罗斛遣使中国入贡15, 以后两国频繁遣使互访。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 罗斛“法以汃子(贝币) 代钱, 流通行使, 每一万准中统钞二十四两, 甚便民。” 罗斛妇女享有很高的地位, “每有议刑法钱谷出入之事, 并决之于妇人。” 16
罗斛流通有金、银、锡制造的金属货币, 贝币以及青瓷器、花布也用作为商品的等价物, 进行贸易。贝币和硬币在泰国南部的素叻他尼(万伦) 府、那空是贪玛叻(洛坤) 府和宋卡府已多处发掘发现。
兰那泰始建于公元八世纪初泰国北部边陲的夜柿河地区。1296 年, 定都清迈城。中国史书称为“兰那国”、“浪那国”、“八百媳妇国”, 信奉佛教, 1763 年为缅甸所陷。兰那泰王国与中国西双版纳毗邻, 元泰定四年(1327), 元王朝在其地设置蒙庆宣慰使17。明洪武、永乐续设宣慰使, 两国使节往来频繁。实际上, 元明两朝仅设官, 并无开征赋税和进行统治。
在兰那泰王国时期, 由于毗邻中国的特殊性和商业的重要性, 铸钱受中国钱币的影响,出现了形状独特、种类空前的流通硬币。主要有马蹄钱、猪嘴钱、套克钱、乃套克钱、树叶钱、花币、缰币等。
笔者曾到兰那泰故都清迈考察, 兰那泰的历史钱币只能在博物馆和专业收藏家那里才能看到, 而且兰那泰钱币是所有泰国钱币中价格最为昂贵的, 原因是币材多为银质、形状特异。如耳环状的缰币和银饼状的纯银花币。兰那泰王国的套克钱在国王孟莱统治时期, 重量、大小和金属含量用法律规定了下来,一直到19 世纪仍然有效。套克钱通常顶部是黑色, 而下面是黄褐色, 这是由于在铸造过程中掺入蛋黄或者鸡血而制成的银合金化学反应而造成的。
树叶钱一般是铜铸造, 还没有发现用银铸造的。
兰那泰缰币
兰那泰套克钱
澜沧王国建立于8 世纪中期, 《清史稿》载, “南掌(澜沧) 国都曰隆勃剌邦, 据湄公江左岸18。中国史籍还称之为“缆掌”、“兰章”、“浪沧” 等。公元1707 年澜沧王国消失, 成为现在老挝、泰国地域的一部分。《清史稿》载: 澜沧“其货币或用暹罗之体格, 或印度之鲁卑, 皆银钱也。此外或用铜钱、用铁钱, 或用银锭、用海贝。然用钱颇少, 以货易者为多。”
澜沧王国主要依靠湄公河作为其区域扩张手段和贸易动脉, 发展出该国独创的仿船形的货币: 一种是银质的“毫伊币” (hoi money), 也称“条钱” (Bar money) 或“虎舌币”,另一种是铜质的“拉币” (lat), 也称“船币” (Boat money) 或“蚂蝗(水蛭, leech) 币”。早期铸造的毫伊币、拉币正面大多铸有象、蛇或者文字字母的图案。
澜沧王国同中国保持着贸易关系。中国的银锭, 多数为云南的银锭, 同毫伊币、拉币一样, 既可作为澜沧王国的基本流通货币, 又可用作寺庙庆祝等特殊圣地的奉献物。安南银条同时也在澜沧王国流通。
毫伊币(虎舌钱)
素可泰, 中国史籍又译速古台, 俗称暹罗国。成立于1238 年, 都城在今泰国北部的素可泰, 故名。1349 年被罗斛征服。素可泰王朝先后12 次遣使访问中国的元朝。元朝的使节亦曾三次访问素可泰。
素可泰主要行用贝币、卜当和钶币。由于它金属质量稳定、铸造精致, 计算方便, 这类硬币直至19 世纪中叶还在作为主要货币流通。
卜当的外形似旧时火药枪用的砂子子弹或天牛的幼虫蛴蝤, 故又名“子弹币” 或“蛴蝤币”。卜当的形状和样式受贝币影响而演化过来。英国西蒙·德·拉·卢贝尔的《暹罗王国的新历史关系》, 就把贝币和卜当联系起来19。卜当材质为金银, 金的存世很少。价值是以重量为基础, 绝大多数有一个标记。钶币(kub) 是用锡、铅或其它金属合金制成, 体积大的甚至用金属包裹石块制成。比卜当体积要大、面值要小, 上面有与卜当相似的标记。钶币在商品贸易中, 还可用作权衡重量———砝码, 或者作为零钱 (图 13)。
素可泰国王卜当
1350 年, 罗斛迁都到今泰国曼谷北部的阿瑜陀耶城, 建立阿瑜陀耶王国。中国史书称大城王朝。1767 年被缅甸所灭, 历时417 年, 传35 位国王。
阿瑜陀耶同中国明王朝通好, 多次派使臣访问中国。明洪武十年(1377), 暹罗王的侄儿那空膺来朝, 明廷颁给“暹罗国王之印”20。1408 年那空膺在位, 出使南洋的郑和率船队经过阿瑜陀耶。
阿瑜陀耶行用货币主要有卜当和贝币, 后期还行用中国洋行主人或者赌场主人所传入的各式代用币。规定只有皇家铸币厂才能铸造卜当, 政府是唯一发行卜当的权威机构, 铸造假币者在证实无误后, 要砍掉其手指。贝币与其它货币的比价,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而不同。大约6400 个贝币相当于1 铢卜当。在波隆阁时期(1733—1758), 贝币严重短缺, 迫使当局发行与卜当或贝币相似的陶币。
洋行或者赌场代用币, 或叫铍(pee) 币, 是用陶瓷、玻璃或黄铜制造。背面用汉字标记。形状有方形、菱形、多边形等; 币面的图案有花鸟、植物、动物或中国神话人物。国家一度承认其为正式钱币, 直至二十世纪初期还在使用。
金属制造的代用币
各种图案和形状的代用币(瓷质)
1767 年, 华裔民族英雄达信收复被缅军占领的阿瑜陀耶城, 光复泰国, 在湄南河岸的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朝(1767—1782), 达信被拥立为王, 华人称之为郑王。
达信, 其父名郑镛, 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人, 青年时到泰国定居, 娶泰女洛央为妻,其子取泰名信。故泰国史书称之为达信或披耶达。达信多次遣使访问中国, 并进行贸易。他在位后期, 对四周国家征战, 忽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王朝中以昭披耶却克里为首的上层人物指责达信理政失当而给予治罪。在今吞武里府大罗斗圈的广场中心, 耸立着达信骑马铜像, 以示纪念。
吞武里王朝沿用阿瑜陀耶王朝钱币, 也发行过有达信国王标记的卜当。
吞武里王朝卜当,标记是两分叉
1782 年, 原吞武里达信部将昭披耶却克里, 推翻吞武里王朝, 建立曼谷王朝, 自立为王, 史称拉玛一世, 即位后迁都曼谷,直至今天的拉玛九世。
在曼谷王朝建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 由于贸易量的扩大, 在1856 年到1870 年这段时期内, 政府被迫进口大量的荷兰、秘鲁和墨西哥银元, 并打上皇家徽章的标记。即便从外国输入银元, 也解决不了危机。卜当、贝币、铍币和非官方发行的代用币在继续流通使用, 而且比以前更加普遍, 货币和币制相当混乱。
1835 年, 拉玛三世国王委托英国商人罗伯特·亨特制造第一套机制币样币。在审视样币时, 发现有损国家形象的图案, 被国王否定, 制造机制币的计划亦随即中止。
1857 年, 拉玛四世国王派出外交使团访问英国。英国女皇维多利亚慷慨地赠送由伯明翰公司制造的整套现代造币机器。翌年, 机器安装在大皇宫内原来官方制造卜当的地方,并开始机器制造钱币。1860 年孟固国王发布圣旨, 建立皇家造币厂。1862 年孟固国王颁布废止贝币等类型货币流通。但这些货币实际流通至20 世纪40 年代末。
注释:
①朱应原著《扶南异物记》, 已佚, 散见于《太平御览》引文中。见(宋)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 中
华书局, 1960 年2 月。
②③⑩11(唐) 杜佑: 《通典》卷一百八十八, 中华书局, 1988 年12 月。
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卷一引康泰《扶南传》。见《水经注校证》, 中华书局, 2008 年10 月。
⑤ (唐) 杜佑: 《通典》卷一八八·边防四。
⑥ (唐) 姚思廉: 《梁书》卷四八, 中华书局, 1973 年5 月。
⑦⑨ (宋) 范晔: 《后汉书·南蛮列传》, 中华书局, 2007 年8 月。
⑧ (宋) 李昉等: 《太平御览》, 中华书局, 1960 年2 月。
12(宋) 王溥: 《唐会要》, 中华书局, 1955 年6 月。
13(元) 汪大渊: 《岛夷志略·交趾》, 见《岛夷志略校释》, 中华书局, 1981 年5 月。
14(宋)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中华书局, 1999 年6 月。
15《宋会要辑稿》册一九七·蕃夷四, 中华书局影印清辑钞本, 1987 年, 7750 页。
16(元) 汪大渊: 《岛夷志略·罗斛》。
17(明) 宋濂: 《元史》卷30 《泰定帝纪》, 中华书局, 1983 年7 月。
18《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五·属国三·南掌。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 中华书局, 1977 年8 月。
19卢贝尔: 《暹罗王国的新历史关系》, 伦敦, 1693 年, 第47 页, 转引自[美] G·威廉·史金纳《古代的暹罗华侨》, 载《南洋问题资料译丛》, 1962 年第2 期, 第115 页。
20(清) 张廷玉等: 《明史》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 中华书局, 2003 年2 月。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