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偏题的好作文

二年级作文《我的好朋友》

文/陆生作

朋友发了一篇他孩子班里的好作文(见上图),老师打分“优加三颗星”。如果我是老师,我也给高分。二年级的同学呀,写这样很好啊。书写也认真、漂亮。虽然字写得漂亮不漂亮、有没有出现错别字,跟一篇作文写得是好是坏没有多大关系,但考试的时候,书写也得分啊,而且能给打分老师一个好印象。所以说,一篇作文的外貌还是很重要的,漂亮也是才能。当然,我们来谈写作,还是忽略一下颜值上的问题,像手术一样解剖下,谈点触及写作本身的内容。

这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好朋友》,其实就是一篇写人作文。

它的结构很简单,先写了外貌,然后找了好朋友的三个特点:跑步快、力气大、喜欢踢足球,最后结尾“你们猜出来是谁了吗”。——这样的习作,可以作为二年级写作的范文,很容易模仿,甚至可以成为“写人作文”的一个模子,当然这是对低段同学而言的:开头外貌写一段,然后找到这个人物的特点,找一个两个或三个,每个特点写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最后收个尾。对低段同学来说,初学写作,这样一篇作文就已经成型了,而且写得也过得去。

另外,在《我的好朋友》这篇作文中,还可以归纳出三个实用的写作技法来。

第一:总-分。“我有一个好朋友,非常地帅气”,这是“总”。他哪里帅气啊?要“分”出去写——眼睛怎么样,脸庞怎么样。——这就是陆生作的聪明作文法一直在强调的“写作需要证明”,眼睛、脸庞证明了好朋友的帅气。而且,写眼睛时,他还写了不同表情下的眼睛:像一颗小蓝莓;眯成了一条缝。——写作需要多角度。

第二:用修辞。写作文时,用修辞很重要,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等等。用上了修辞,能将陌生、抽象之物,一下子讲得熟悉、形象,不仅让读者知道,更让读者感到。文中“他跑步跑得可快了,像风一般的速度,我们眼睛都要看花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风”证明了“跑不快”,还增添了一个证明的角度“眼睛都要看花了”。

第三:藏;猜谜。本文的结尾是一个问题:你们猜出来是谁了吗?——这里面有一个写作方法,就是藏;换个角度说,就是一个谜语,如诗人李峤的《风》,诗题和诗文有机互补,诗题是谜底,诗文是谜面。

《我的好朋友》是一篇写人作文,如果同学看了作者的作文,把这个“谁”准确猜出来了,说明作者写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的。为了保证别人能够猜出来,所以作者必须准确抓住这个人物的特点。“特点”对一篇作文来讲,太重要了。

当然,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子,在作文的最后留下一个问题,他大概不会想到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更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轻易就将读者拉进了作文里,参与到作文中来,甚至还互动起来。我猜,他这样写,只是一种模仿,只是选择了一种作文结尾的做法。也可能,是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讲过作文可以这样结尾。就好像,很多同学在写家乡的作文时,会用“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玩哟,我可以做你的导游。”结尾;在写自己炒菜、包饺子的作文时,则会用“你想尝尝看吗,欢迎来我家做客。”结尾。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类似的结尾中,有写作的技法,并理解它在作文中所起的效用。教作文,要知其所以然,才有的放矢。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了南阳刘子骥,通篇没有一个名姓,却在结尾处写上一个真名真姓,为什么?陶渊明这么写,自有他的文章用意,你若有兴趣,不妨想一想。

关于“藏”这个技法,当然要活学活用。学的时候“活”,会增加“用活”的概率;学“死”了,起“死”回生总要难一点的。

说到有“藏”,其背后隐着“露”。上次与几位小学高段的同学聊《三国演义》,第四回中就有“藏”与“露”的好例子。曹操逃跑,被一个县令给抓了。文中一直讲县令、县令、县令……作者就是不讲这个县令是谁。那我们读者就很好奇了,这个县里是谁呀,是谁抓了曹操?这样写,故事就将读者钓住了。一直讲了七个“县令”后,作者才“露”出来谜底来——吾姓陈,名宫,字公台。

我上面所讲到的那些简单的操作,都是对低段同学来说的。高段的同学就要深入一点。但再怎么深入,写作的道理上总是相通的,而且,写人不过内外两面:心理、外貌、语言、动作。

写人,一定会写到事情。这个事情不一定是作者跟这个人物的交集,其他与这个人物有关的事情也是可以写。写事情才可以反映出(证明)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的话,这篇《我的好朋友》也是有问题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叫你写《我的好朋友》,你就得写出这个“好”在哪里。但是,这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好朋友”,内容上没有体现出这个“好”字来。这里面有一个对题目是怎么理解的问题。

我们的理解跟小孩子的理解往往有差别。小孩子容易把“好朋友”理解为一个整体,比如,同是这篇作文内容,我可以换不同的题目,《我的一个同学》、《我的邻居》、《我的小伙伴》,都是可以的。邻居、同学、小伙伴跟好朋友的概念,在写作上,他们的理解是一样的。

再比如说,老师要求“要写出他们是怎么放风筝”。

老师的理解是,怎么放风筝,你得写出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描写,怎么样跑啊,怎么样拉线啊,又怎么样了啊,等等。

小孩子会怎么理解呢?他们的理解偏向于一个时间上的、跨度更大的过程:放学了,先回家拿风筝,再到公园里,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回去了。——这当中,当然会写到放风筝的动作,但多是笼统的、模糊的,与老师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写《开心的一天》,小孩子写的时候,往往只写“开心”,而忽略了“一天”这个概念。什么叫一天?早上日出到晚上日落,这才是一天呢。如果对扣题的要求非常严格的话,你没有把“一天”这个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那就是不行。

但是呢,学生在写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类似的点,这个好像也很难免,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审题没审好,但归根结底就是理解上有差异。所以,我并不完全反对“先写后导”,但它得在“先导后写”的基础上。对一个写作初学者来说,连作文是什么都不大清楚,老师得扶他上马,再送他一程。先导后写——老师把写作任务讲清楚了,小孩子的写作训练会更有针对性,也容易出专项训练的效果。

由一篇二年级的作文谈开去,我这么谈,你怎么看?

陆老师,描写家乡景物的作文怎么教学生写?

怎么能够让写景作文更有层次感、更上一层楼呢?

陆生作:读课文,学作文

陆生作:抄作文是一门技术活

陆生作:一片叶子怎么构思童话作文

陆生作:玩手机游戏和写作文搭上了,来自游戏的深度作文

陆生作:读古诗词,写作文,目标-方法-构思-例文都齐了

陆生作:一片叶子怎么构思童话作文

陆生作:作文的“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有讲究的

QQ群:528037856

公众号:congmingzuowe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