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11)——投射效应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心生活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在生活中,心理投射无所不在。小到你看不惯孩子喜欢动漫,大到你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

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在心理学上,关于投射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说法。

投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投射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思想、意识和情绪的?有哪些文章、诗词,影视作品反映了投射?

包括你看大罗老师的文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都是一种投射。所以,投射真的很奇妙。悟透“投射”二字,人际关系的烦恼会少一半。

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感投射会让你的恋爱迅速升温,不自知的相同投射,也会让你的恋爱关系无意中触礁。当你和女友一起走路时,你认为自己不累,理所应当的认为女友和自己一样没有感到累,就继续走路……可是,你的女友真的累了。结果,你的女友怎么生气的你都不知道。

当你在女友面前憧憬你们未来的美好时,女友只是礼貌性的点头,你就认为自己的愿望即将实现,实际上仅仅是一种愿望投射而已。

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投射”在人际交往中这么重要。

1

名词&解释

“投射作用”是精神分析始祖弗洛伊德爷爷最早提出的概念之一。

他认为心理投射就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于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

投射又称为外射作用,就是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的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这也是人类早期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简单来讲就是: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质别人也有。或者是将自己不喜欢的特质或感觉归因于他人,以保护自己。

比如:一个妻子不喜欢邋遢的人,就把这种不喜欢投射到老公身上,认为老公太邋遢。

这种投射可谓比比皆是,比如以下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也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跑了五十步,突然发现别人比自己逃得更远,便大肆嘲笑,认为对方不中用,却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临阵逃脱而觉得难堪,这种怯懦让自己心理很不舒服,为了减轻自己心里的不安,才嘲笑对方。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主观意识多么强大,这就是典型的认知障碍。

辛弃疾的《贺新郎》里“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译:我看青山,妩媚多姿,料想青山看我,也会是同样的感觉。我的情怀,青山的风貌,两者是大致相似的啊!)多么自恋的感觉呀!

还有毛主席的《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托物言志的诗霸气侧漏,不同凡响,以蛙自比,就算是身份卑微,也要有龙虎之姿,不凡之气!真的投射出毛主席的霸气和不凡的个性。

下面我们来点专业范儿的解释:

从经典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投射是这样的,

潜意识中,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被社会认可的欲念加到他人身上,也叫否认投射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里面也讲到同化投射,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儿童会常常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只能从自身角度认识并推测他人,而非从他人的角度去认识。

所以投射起到了潜意识表达的作用。

比如在美国曾经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在大学生联谊会的时候,要求每一个成员评价其他成员的吝啬、固执、散漫等品质,每个成员也要对自己进行评价。结果是,大家公认的不好品质特别突出的那些大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反而倾向于把这些令人讨厌的品质加到别人的头上,而且比别人更为明显。

2

案例&故事

关于投射的案例小故事,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来理解和学习。

疑人偷斧:从前有一个人自己把斧头丢了,他就怀疑是邻居家的小孩偷的,于是就暗暗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神态和说话的语气就像是偷了斧子一样,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过了几天,这个人在刨土坑时找到丢失的斧头了。第二天,他再看邻居家的那个孩子,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神态丝毫不像是个小偷的样子。这个人就是把偷斧子的贼的形象投射到邻居家的孩子身上,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这个邻居家的小孩躺着也中枪了!

叼着肉的狗: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条狗嘴里叼着一块肉,经过一座小桥的时候,看见水里有另一只狗叼着一块肉,它扑到水里就去抢另一块肉,结果自己嘴里的人也掉到河里,被水冲走了。这只狗看到自己的倒影,投射出了自己的贪婪。

看到M形状的人:见到M形状,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投射出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经常去麦当劳的小孩子,有可能联想到这就是麦当劳的标志;专门画画的美术老师,会看到这是一座山的形状;教数学的老师,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几何对称图形;教英语的老师看到这个图案就是英文大写字母M。

编辑选题讨论: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编辑要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然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编辑A正在考研准备攻读第二学位,她的选题是《考研应试指南》;编辑B的女儿刚好到了青春期,她的选题是“青春期孩子教育丛书”;编辑C是考古迷,他的选题是《世界十大考古之谜》。每个编辑都投射出自己的喜好来报选题。

一坨屎:宋代著名的学者苏轼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两人相对而坐。苏东坡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尊金佛。苏东坡颇为得意,然后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就像一坨屎。说完哈哈大笑。

回家以后,苏东坡像妹妹炫耀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就是佛,而你看佛印是一坨屎,你想想自己心中有什么吧!这种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对方身上进行丑化的心理倾向,就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

尧去华山视察:《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长寿、富贵、多子多孙,是人人都向往的事情,为什么你不喜欢呢?“尧说:"孩子太多了难免会操心;太富裕了,就会有很多烦心事;寿命太长了也是一种痛苦,除了病痛,还要为丧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焦虑、因为这三点,所以我不喜欢。”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3

启发&领悟

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不安和焦虑,他就会把这种不安的感觉投射到外部世界,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爱时,他会认为生活中处处充满爱自己的人。

当你把担忧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害怕孩子的性格内向,会影响以后的人际关系,就问问自己有没有内向的这部分。只有觉察到自己内向的部分,才能把投射收回来。

所谓“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就是互相认同,投射的结果。在认识和评价自己同属一个群体的时候,人们会想当然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投射出别人是什么样的人。当你是很小气的人时,自然就会认为别人很小气;当你是不守信誉的人时,就会认为他人也不会守信誉;当你自私自利时,就会认为他人也是处处算计的人。

    投射就是强加于人的一种标签效应。

爱的语言,

让你体会美好连接,

让你细细体会,正念沟通。

心理 · 沟通 · 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