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即进步,步步涵养高
--11
越有涵养的人,越懂得让步《战国策》中有一篇“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鹬与蚌互相咬住对方,谁也不肯抽身让步,久久相持不下,最终渔翁将它们一起捉走了。俗话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很多人却因为不肯让一步,陷入与他人的僵局中,最后往往两败俱伤。懂得让步,是一份处事的智慧,更是一份为人的涵养。
越有涵养的人,越懂得让步恭谦礼让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这样评价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有句名言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层次高的人,往往温和宽厚,不争不夺。因为他们心中有强大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气,并不需要向外界索取太多来标榜自己。
而层次低的人,往往争强好胜。因为他们没有“里子”,所以凡事都要争一口气、争个面子,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然而,争到的,偏偏不是面子,而是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形象。《菜根谭》里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越有涵养的人,越懂得让步。退了一步,看似吃亏了,其实赢得了人心。
有一家报纸曾以“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为题目,征集大众的想法。总共收到将近十万封来信,统计之后发现,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让步。他们在信里这样描述:“让步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记者也去亲自采访了这一批人,惊讶的发现:他们的人缘非常好。他们的朋友解释说:“因为他们懂得谦让,所以在相处时,彼此都感到很舒服,同时也觉得对方是可以信赖的人。”生活中,保持一份尊重与谦让,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难得的修养与美德。
流年慢步于细。改变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细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这一辈子,想要成长的更好,首先要经历诸多磨难。做人,可以不成功,但是需努力;可以不优秀,但是需自律。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出众。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自律。《增广贤文》中说道:“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是逆水行驶的小船,若是不努力向前,终将会被别人超越。决定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源于内心的自律。在明代,有一位名叫徐溥的大学士,此人天资聪颖,学习十分刻苦。在私塾读书时,时常不苟言笑,行为也是十分老成,一日,徐溥从口袋中拿出一小本读物观看。塾师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走进一看,却发现本子上面摘抄着密密麻麻的儒家经典语录,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除此之外,徐溥还有一个习惯,他在桌子上两个瓶子,一个装黄豆,一个装黑豆,两个分别代表进取与退步。做好事,完成任务便会投入一颗黄豆,拖延,有过失,便会投入一颗黑豆。在他的不断自省与严格自律中,黑豆逐渐变少,黄豆越来越多。直到后来,他成为众人仰慕的大官,还一直保存着这个习惯。
正所谓:“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一个真正的君子善于反思自己,严于律己,而小人却总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自律,正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敲门砖,想要有所成就,首先从约束自己开始。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正是从一点一滴,一朝一夕中逐渐拉开的。让步,才能更进步 懂得让步的爱,才能走的更长久。
古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为人处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留下了余地。“负荆请罪”的典故就体现了这一点。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他蔺相如没什么能耐,就一张嘴,我碰见他,得让他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蔺相如手下的人看不顺眼。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解释说∶“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是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廉颇得知这番话,心生惭愧,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将相和”因此成为一段千古美谈。
有时候,让一步,往往是潜在的胜利。生活中,与人陷入争执时,懂得及时退让,是一种智慧与风范。一来,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口舌之争,得到一份心境的清明;二来,也展现出胸襟和气度,展现出良好的涵养,别人更会敬服你、信任你。为人处事,懂得让步,是境界,是成熟,是器量,是上善。
有句名言讲:“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做人退一步,格局进一步,以退为进,不争才是大争。当然,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从容。在今后的岁月里,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适当地“退一步”。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编辑:雅荷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