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二二部分)指掌穴位详解(收藏版带高清大图)
董氏常用歌诀
成为中空的竹笛,让存在的治疗能量透过你,吹奏出健康喜乐的歌曲! ~内在引导
董氏奇穴广流传,造福人群杏林满;
景昌先生济世针,妙手回春世赞叹;
诊断准确取穴佳,久年病痛迅速消;
治病养生皆可用,深入浅出变化高。
灵骨堪称第一穴,常与大白来搭配;
肺虚头晕坐骨痛,从头到尾都可配。
大小中间理咳嗽,天地人士缓气喘;
重子重仙功效多,感冒背痛不再愁。
心常心灵心门穴,专治心脏保平安;
通关通山通天穴,也可当成养心丸。
土水肠门理胃肠,莫忘门金及四花;
肝胆机能若举调,最好天天上三黄。
肾与膀胱的疾病,下三皇穴功效好;
还有六快七快穴,马金马水都可靠。
妇女诸疾有秘招,妇科还巢个中宝;
海豹木妇亦可用,加上姐妹会更好。
男科肾亏需调养,通肾通胃当补药;
水金水通下三皇,天天保养身体壮。
四肢躯干多活动,肩中五虎勤按压;
中白下白来配合,失枕水腰酸痛消。
解晕解毒解麻胀,手解五金千金探;
补虚正会火腑海,溃肿三重外三关。
还有前胸後背部,调理全身功效强;
感念董公传此宝,至人可授匪莫谈。
熟记歌诀活应用,养生保健没烦恼;
充满喜悦分享爱,健康快乐好自在。
按:编写此歌诀除了让读者易学好记外,另一目的是让读者们感觉到其实学习中医穴道并非严肃的事,反而可以活泼开朗地唱赞,而将养生保健的喜悦融入生活之中。
第二章 二二部位
【重子穴】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说明:
1.取穴及座用均详见「重仙」穴之「说明」及「原理与发挥」,本穴为治疗背痛兼颈肩痛之特效针。
2.当颈背肩有疼痛时,重子穴及重仙穴常有青筋浮现,既能反应病变,因此也能以之治疗该病。
【重仙穴】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两穴单用均治背痛(对膝痛效果亦佳),并用(两针齐针谓之倒马针)效果更为速捷,尤其治疗膏肓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较一般穴位高出许多。
2.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治疗肩痛亦极有效,治疗颈痛亦有效。可以说治颈肩痛均特效。
3.余三十年来以此穴治疗落枕患者不下数百例,均有立竿见影之效,配承浆穴效果更佳。
4.本穴治疗书痉亦极有效,余会治市府某局主任秘书因渴酒后,手指拘挛不伸,针对侧重子重仙立即见效。如病久者可在患侧蚇泽泻针加强效果更佳。本穴也可治疗半身不遂。
5.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亦有效。
6.本穴治疗子宫瘤、卵巢炎亦有效。
7.本穴治疗胸痛亦有效。
8.本穴在肺经范围,故治肺经呼吸系病及胸痛。
9.透过肺与膀胱通,故治肩背痛及子宫病。
【上白穴】
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本穴治腰连背痛甚效。治肩背痛亦甚效。
2.本穴治眼角发红配耳背刺血效更佳。配三黄穴可治眼疗颇效。配木穴治眼痒亦有效。
3.除治眼角发红,尚治眼酸胀、易疲劳(配三叉三尤佳)。
4.治腰连背痛亦甚效。
5.本穴可治患侧之手腕(桡侧)扭伤。
6.治疗颈痛(双侧并针)亦有效。
7.治脚无力亦有效。
8.本穴取加曰「白」,与肺及气有关。
【大白穴】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姆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原理及发挥:
1.本穴很少单独应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外,大多为灵骨之倒马针,两穴配合应用效果极佳。
2.三棱针点刺时,视大白附近之青筋(血管)点刺出血即可。
3.本穴取名「大白」,与肺经关系密切,故治肺病甚效(肺、大肠表里),亦常配灵骨补气治多种病痛。
【灵骨穴】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姆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原理及发挥:
1.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疗高棉前总统龙诺半身不遂之主穴。个人临床治疗数十例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2.本穴有疏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依临床经验,绝对胜过朱氏之抽气法、进气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针之效力。
3.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不论太阳经或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皆极有效、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针刺时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4.灵骨穴单用治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治肘痛取患侧,鼠蹊痛取对侧。头晕双侧均取。
5.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鸣(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治胸部打伤慢性咳嗽、上腹胀闷亦甚有效。
6.灵骨、大白均在大肠经上,阳明经多气多血,此二先穴调理气血作用甚强。又夹合谷(大肠原穴),补气作用尤强。
7.大白穴穴性同三间属木。灵骨在合谷(属木)、阳溪(属火)之间,二穴木火同用有温阳作用,治半身不遂功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
8.大「白」通肺、灵「骨」应肾,两穴又有金水相通之意,治呼吸病甚效。
9.两穴皆贴骨进针又通肾,透过「大肠与肝通」,又能治肝筋之病,可谓筋骨皆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均甚效。灵骨穴治网球肘甚效(以骨治骨),治脚根痛亦特效(除系以骨治骨外又有全息脚根点之对应作用)。
10.两穴合用涵盖俞原所经之处,又以全息论而言,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大肠经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此二针皆涵盖三焦之用,效果之大,自有其理。
11.总之,本穴组可说五脏皆治,为一应用极广之穴组。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之穴。
原理及发挥:
1.本穴治肾亏之各种变,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本穴对于急性腰扭伤甚效、对于慢性腰痛亦甚效。
2.本穴亦可治血压高及前头痛。
3.本穴对偏头痛亦有效,治头晕(包括血压高、肾亏及美尼尔氏症)亦效。
4.本穴治肩周炎、肩背痛甚效。治落枕亦甚效。
5.本穴治心后之脊间痛亦甚效。治肋痛亦有效。
6.本穴治耳鸣及突发性耳聋亦甚效。
7.本穴在三焦经俞穴附近,俞主体重节痛,本穴对三焦经循行所过之疼痛皆有疗效。本穴补气理三焦作用甚强。
8.手足少阳同名经相通,故本穴治头痛、美尼尔及相关症状有效。手少阳三焦与心包经表里,还能治心悸。
9.透过「三焦与肾通」,本穴补肾作用甚好,故能治疗肾亏各病。
【下白穴】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原理及发挥:
1.中白、下白倒马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
2.中白、下白倒马并用尚可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
3.理同中白穴(肾与三焦通,补肾作用甚好),合用更佳,亦能治肾绞痛。
4.手足少阳经相通,治胆绞痛亦甚效。
5.中白、下白倒马治闪腰岔气亦甚效,治环腰一周痛甚效。
6.中白、下白与灵骨大白合用(可两手交叉治)通治下肢疼痛。
【腕顺一穴】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透过手足太阳经相通,治疗足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腰椎痛、腿弯痛等有特效、配合腕顺二,效果更佳。本穴贴骨进针,疗效尤佳。
2.董师认为可作用于肾,治肾亏之各病甚效。此处常作为肾亏之诊断点,软弱无力多系肾亏。
【腕顺二穴】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一分是穴,亦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
原理及发挥:
1.腕顺一、二并用治疗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及疼痛,疗效甚好,肾虚之牙痛、眼痛亦有效。
2.除前述各病外,董师尚用治耳鸣、重听、小腹胀、腰围痛、腿弯紧痛,疗效亦佳。
3.理同腕顺一,手足太阳经相通,治腰背痛腿弯紧痛甚佳。
4.董师认为可作用于肾,从补肾发挥可治疗许多疾病,前述各病多系由肾亏而起,针之甚效。
【手解穴】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原理及发挥:
1.手解即心经之少府穴,少府为心经(属火)之荥穴(属火),为火中之火穴,强心及温阳之作用甚强,故能解晕针。又《内经》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晕针时脸色必变,针心经之荥穴甚为有效,此亦手解穴能解晕针之理。
2.手解穴对皮肤骚痒有镇定止痒之功,一则「诸疮痛痒皆属于心」,一则本穴为荥火穴能清火(盖皮肤痒疹亦多肤红热)。
【土水穴】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
取穴:在姆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掌骨小头一寸处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共三穴。
原理及发挥:
1.穴名土水,可治土寒(水应寒)治久年胃病甚效,治脾湿慢性腹泻亦佳。据内经所载,手鱼部位能诊断肠胃疾病,《内经.经脉篇》说:「鱼青则胃中寒,鱼赤则胃中热」,临床观察,便秘者常在鱼际部位发赤;大便溏湿者,鱼际辄有暗青色浮起;如患肠炎、腹泻严重,则更能见及青筋暴起,既能反应病变,当然也就能以之治疗病变。
2.本穴能治久年胃病及大便湿溏之另一原因,系因胃经起于中焦(中院附近)并且向下连络大肠的缘故,并且本穴能行胃中湿热出肠道,不令湿土克肾水(因肾主二便)。
3.本名土水,在肺(金)经上,穴属土金水,因此肺脾肾皆治,理气作用甚佳,故治胃痛、气喘甚效。
4.土水二穴位置与鱼际穴相符,穴属荥穴,「荥输治外经」,外经包括经络病及外感病,治疗喉痛甚效,尤其是外感喉痛,治肺炎亦甚效。
5.又本除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手骨痛。治疗原则,左痛治右,右痛治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