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角开裂、口腔起泡,不是“上火”会是什么?

图文来源:儿科医生孔令凯

前段时间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频发,让很多家长见识了孩子口腔长疱疹的惊悚场景。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口腔或者口角起泡却并非都是得了手足口或疱疹性咽峡炎。
以前人们不知道病因,觉得是因为孩子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上火」了,或者认为是孩子蔬菜吃少了,缺乏维生素。现在我们对一些口腔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下面就来说说那些会让孩子口腔、口周长泡的疾病。
1
口角炎
口角炎,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分布在嘴角的炎症,主要表现为口角泛红、脱屑和疼痛性皴裂。
口角炎常常发生在习惯舔口角、流涎、吸吮手指的儿童。当然,某些成人也可能舔嘴角,或使用某些药物导致嘴唇干燥进而出现口角炎。而由于长期湿润的环境,还可能继发局部真菌、细菌感染,进而发展成特别顽固的口角炎。
治疗上,主要是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对于普通的情况,治疗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减少不良习惯,避免总是舔口角、吸吮手指;另一方面,可以局部使用润唇膏、凡士林,可以多次涂抹。
如果经过对症处理没有明显好转,且反复出现,有可能存在真菌感染,可以在皮损处局部行真菌涂片,明确是否有真菌感染。
如果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可以1天2 次,根据情况使用1-3周,如果病情非常顽固,必要时行真菌培养;皮疹消退后,建议继续涂抹润唇膏,减少复发的几率。
发作期,建议少吃酸辣食物,因为有可能更加让原本疼痛的部位不舒服,待皮疹好转后,正常饮食即可。
2
唇疱疹和疱疹性龈口炎
发生在口周的另一个常见疾病叫唇疱疹,它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在嘴唇周围有一些簇状的小泡,与口角炎不同,这种疾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水疱样病变。
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有两种亚型,HSVⅠ型和 HSVⅡ型,Ⅰ型喜欢感染口腔粘膜,Ⅱ型则更倾向于感染生殖器粘膜。感染后,起病往往比较突然,经常有人描述,早上还好好的,下午就开始长疱疹了。
儿童初次感染 HSV 时,多表现为疱疹性龈口炎。你没看错,唇疱疹和疱疹性龈口炎的病原体是同一个东西。
孩子得了疱疹性龈口炎后,会出现突然的发热、咽炎和疼痛的水疱样病变,可发生在咽部和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并持续进展数日,最终累及软腭、颊黏膜、舌和口底,孩子口水增多,能闻到明显的臭味。
此外,还可以看到牙龈炎及病变蔓延至嘴唇和双颊,随之出现进食、饮水和吞咽困难,严重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控制疼痛或脱水。
单纯疱疹具有传染性,可以是和感染者亲密接触感染,例如和宝贝共用用餐具、感染时亲吻宝贝;也可以是间接接触传染。所以,建议进餐时餐具分开使用,感染时忍住内心的冲动,不要去亲吻宝贝。如果是孩子感染了,孩子口腔或者唇部有较多分泌物,无法自己控制,就不建议去幼儿园了,可以等待结痂后再去。
治疗上,如果是第一次出现,以疱疹性龈口炎为例,因为疼痛,不想饮水、进食的孩子,可以先对症补液和镇痛。如果唇部出现溃疡,可以多次涂抹凡士林,防止粘连。
如果感染在 96 小时(部分文献推荐 72h)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例如口服阿昔洛韦(1 次 15mg/kg,最高剂量 200mg,一日 5 次,持续 5-7 日),帮助缩短病程。大于 96 小时,一般还是选择对症支持治疗。如果之前发生过或者第一次发生症状轻微,则不一定需要治疗。
要知道,治疗可以缓解或者缩短病程,但不能永久治愈,一旦感染了,我们将终生携带。那就意味着可能会反复发作,例如月经前、日晒、上呼吸道感染、创伤、应激或免疫抑制等会诱导发病。不过,大家也别紧张,后续发作的症状一般会比第一次减轻,前驱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或疼痛,唇部附近皮肤出现囊泡,多在 1-2 周内愈合,不会留下瘢痕。
3
疱疹性咽峡炎
说完疱疹性龈口炎就不得不提疱疹性咽峡炎了,因为都是口腔出现疱疹,这两个病很多人容易搞混,实际上,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首先,致病病原体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是肠道病毒(柯萨奇 A 组病毒)引起;而疱疹性龈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HSV-1)。
其次,咽峡炎的病变主要在咽后壁,口周和嘴角一般不会长疱疹,牙龈也不出血;龈口炎的病变主要在牙龈和口腔粘膜,口周有时候也会起泡,关键是牙龈还会出血,这也是两者进行区别的重要标志。

(牙龈出血)
最后,治疗策略也不同。咽峡炎起病急,病程短,往往对症处理就可以了;而龈口炎起病缓,病程长,必要时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如前面所说的阿昔洛韦。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才真的算是一家子,因为,导致这两个病的病毒都基本是相同的。
区别在于,手足口病,除了有口腔病变外,常常双手、臀部、四肢也有皮疹出现,常常伴有发热,大部分手足口病能自发缓解,一般建议对症支持治疗。
5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通常分为3种,一种是创伤性溃疡,是由机械性的创伤所导致,这是幼儿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形式,比如吮吸拇指、安抚奶嘴引起的软腭机械性损伤,牙齿咬伤粘膜、吃了尖锐的食物(鱼刺、骨头)或喝过热的饮品导致烫伤。
(外伤性溃疡:病人在牙科治疗时咬了舌头)
这样的溃疡多在去除外因后 2 周自愈。
另一种叫复发性阿弗他口炎,这个病目前病因不明,有家族易感性,容易反复发生,外伤、情绪压力、药物都有可能会诱发。
(略微隆起,呈圆形,具有白黄色坏死中心和周围的红斑)
它可出现口腔任何部位,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浅局限性溃疡,容易反复发生,多在 10-14 天自愈,虽能自己好转,但也需要一定的支持治疗,例如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加重,例如粗糙的牙套,避免咬嘴唇、颊粘膜,减少吃酸、辣、过热的食物。
减轻疼痛,儿童目前没有高质量证据、安全有效的药物,我们也不推荐使用西瓜霜,或将维生素粉末涂抹在溃疡面上,可以考虑吃一些凉的食物或冰淇淋进行缓解。
成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麻醉药物(2% 粘性利多卡因,幼儿不推荐使用),必要时联合局部使用激素(例如 0.1% 曲安奈德口内软膏,1天2-3 次,用药前先用一块纱布将粘膜蘸干,涂抹后不要漱口,30min 最好不要进食或饮水),如果反复出现,面积较大,需要口服激素(例如口服泼尼松,成人推荐 20-40mg/d,持续 4-7 天,帮助缓解不适加速愈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溃疡也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比如前面提到的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出现的疱疹,其实都是口腔溃疡的表现。当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时,可以让医生协助判断是否合并有其他的疾病,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6
唾液腺囊肿
唾液腺囊肿是由唾液腺小管阻塞或外伤引起的,属于口腔中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块,最常发生在下唇的黏膜中,表现为软的,无痛的,可按压的病灶,带有粉红色或蓝色色调。

典型的尺寸范围从几毫米到1厘米,但还可以更大。浅表唾液腺囊肿可能破裂而自行恢复,如果囊肿持续存在或变大,则可能需要使用冷冻疗法、激光治疗或手术等去除囊肿。
唾液腺囊肿手术是一个小手术,手术过程使用一点麻药就不会感觉到痛,然后再进行伤口缝合。因为是清洁创面,通常不会有感染,术后对进食的影响也很小。
此外,唾液腺囊肿可能会复发,医生充分评估后,可能还会建议手术去除受损或阻塞的唾液腺,如果真到了这一步也别太担心,人体口腔有许多唾液腺,去除受损的腺体不会影响整个口腔唾液的产生。
总结
综上所述,孩子口角、口腔起泡,并不是“上火”或缺乏维生素所能概括的,其背后涉及到行为习惯、遗传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多重因素。而由不同因素导致的疾病又有对应的处理,同样不能一概而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