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老药新宠!多粘菌素药敏测定的最新推荐

长按下方二维码参与游戏,即可获得题库。

作者:猩猩族

2019年最新发布的《多粘菌素类合理应用共识指南》中,对多粘菌素这类“历史悠久”、“命运跌宕起伏”的抗菌药,提出了36条推荐意见,为其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指南中第一条推荐就明确写到:“推荐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MIC。”下面让我们从多粘菌素说起,谈谈它的药敏测定吧!

多粘菌素并非新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随着β-内酰胺类中新晋抗铜绿药物的出现,多粘菌素因为神经毒性、肾毒性较大而逐渐“失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随着近年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比例逐年上升,多粘菌素以其能够通过电作用结合破坏革兰阴性菌外膜完整性,以及积累羟基自由基破坏细菌DNA的多重杀菌机制,重新被临床启用,命运可谓十分波折。

多粘菌素已经多年没有被广泛使用,说明书旧、相关研究少,随着临床再次启用,指南、共识对其应用进行了更新。今天想跟小伙伴们分享下多粘菌素最新指南中对其MIC测定的推荐:“推荐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MIC。

采用阳离子调节 MH肉汤作为培养基、测定细菌对黏菌素硫酸盐 (不能使用黏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或多黏菌素硫酸盐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梯度扩散法误差率较高,目前CLSI/EUCAST均不推荐。”我们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解读:

1
肉汤微量稀释法:将抗菌药物包被在反应孔中,每种抗菌药物按从高到低的浓度梯度排列,反应板中设有阳性对照孔和阴性对照孔,加入肉汤稀释的菌液,根据不同菌属孵育15-24小时后,以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值。
2

不能使用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是活性药物的前体,需要在体内代谢为硫酸盐类才可以发挥杀菌效果。在MIC测定时,其在溶液中的代谢非常缓慢,因此使用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是无法获得正确的MIC值的。

3
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梯度扩散法:多粘菌素在琼脂中的扩散性较差,且相关体外实验显示琼脂中的阳离子会影响多粘菌素的MIC值结果,所以这类方法不适合多粘菌素MIC的测定。
在大家了解了最新的推荐后,给大家留个疑问:指南中明确写到“不建议使用有额外添加剂如聚山梨酯-80的容器。”但笔者查阅文献,相关报道中:“在肉汤微量稀释法中,多粘菌素B会吸附到实验容器的聚苯乙烯表面导致游离药物浓度的降低,使得MIC错误升高。加入聚山梨酯-80似乎减少多粘菌素B对聚苯乙烯孔的吸附。”小伙伴们可以在做药敏的时候实验看看,聚苯乙烯对多粘菌素MIC的测定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猩猩族,转载需获授权。

看完了吗?来玩个游戏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