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老药新宠!多粘菌素药敏测定的最新推荐
作者:猩猩族
多粘菌素并非新药,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随着β-内酰胺类中新晋抗铜绿药物的出现,多粘菌素因为神经毒性、肾毒性较大而逐渐“失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随着近年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比例逐年上升,多粘菌素以其能够通过电作用结合破坏革兰阴性菌外膜完整性,以及积累羟基自由基破坏细菌DNA的多重杀菌机制,重新被临床启用,命运可谓十分波折。
多粘菌素已经多年没有被广泛使用,说明书旧、相关研究少,随着临床再次启用,指南、共识对其应用进行了更新。今天想跟小伙伴们分享下多粘菌素最新指南中对其MIC测定的推荐:“推荐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MIC。
采用阳离子调节 MH肉汤作为培养基、测定细菌对黏菌素硫酸盐 (不能使用黏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或多黏菌素硫酸盐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纸片扩散法和梯度扩散法误差率较高,目前CLSI/EUCAST均不推荐。”我们对其中的重点进行解读:
不能使用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是活性药物的前体,需要在体内代谢为硫酸盐类才可以发挥杀菌效果。在MIC测定时,其在溶液中的代谢非常缓慢,因此使用粘菌素甲磺酸盐衍生物是无法获得正确的MIC值的。
本文为医家小二首发,作者:猩猩族,转载需获授权。
看完了吗?来玩个游戏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