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性取向问题被否定所有的成功!包容少数群体有多难?
这是原创专栏『社工学子』
发布的第 4 篇文章
(往期精彩内容见文末)
出品 | 社工客
(ID:shegongke)
作者 | 勾志文
『社工客』原创专栏特邀作者
勾志文,东北电力大学社工专业学生,理科学校的文科生,东北地区的山东人,套路社会的真诚怪。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事出有因相信每个人变好的潜能。不要见怪不要见外。微信号:gogo99924
“当我们是少数人时,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人时,考验的是我们的包容。”这句话来自个案工作课堂上一个集体观看的视频演说,演讲者王奕鸥是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而她本人也是一名“瓷娃娃”。
我想无论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特殊群体还是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弱势群体,其实也都可以算作是少数人。但事实上特殊群体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少数人,只不过大多时是大多数而已。在演讲中,王奕鸥一直在强调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只是罕见并不特殊。”
这让我想到备受90后喜爱的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里面的盲人辩手蔡聪。同样作为残障人士,他也一直在坚持:残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盲人的弱视是先天或后天疾病所致和我们的发烧感冒并无区别,盲人在听力上的超能力是补充视力的“不得不”和我们后天努力学习补足先天智商也无区别。
社会工作“同理心”“尊重、理解、包容”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开始学着换位思考,特殊群体到底需要非特殊人群怎样的对待?我想,是心理上的“我和你一样”以及生活中的“我给你一样”。之所以这样说也是由于奇葩说姜思达对蔡聪的采访,当被问及中国无障碍设施使用情况时蔡聪说,我们走在盲道上,就像走在没有路标的马路上一样。足见在给与残障人士一样的生活质量上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采访最后,姜写到:“但是没关系,很多我们永远看不见的东西,他们却看的见。他们还希望带着我们,一同看见。”之所以有这样感同身受的温暖描述大概是因为姜思达本身也是特殊群体,他是一名同性恋。在3年前奇葩说第一季海选现场他就毫不避讳的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并鼓励同性恋群体正视自己的取向勇敢的接受自己、表达自己。相较于残障人士,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群体、性工作者等特殊群体更多了一份不可宽恕的恶意。
我不想在这里呼吁平等,因为对既定事实不需要澄清。只是想以身边的例子证明少数人的艰难成长。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gay蜜”,他无论是长相人品还是学习能力各方面都很优秀,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直到他向父母坦白自己的取向,一切成功都被否定了。作为独生子又生活在我们那个封建保守的孔子故里,这好像是一件伤风败俗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恶事,连父母家人都对他嗤之以鼻身边的同学老师更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变得敏感多疑脆弱自卑,经常前一秒还嬉笑怒骂下一秒就会抱头痛哭,我亲眼见证了所谓“不容”对一个人的伤害,看着他笑得越是开心内心的面孔,就越是狰狞。现在他在大学校园里勤奋刻苦的准备研究生考试不敢提起取向不再表达自我,隐藏起内心的“少数人”去做社会认可的“大多数”——优秀青年。不犯错也不快乐。
经历过误解所以尤其渴望被理解, 经历过寒冷所以尤其渴望被温暖,这道理很简单,每个人放在自己身上透彻明了为什么不能将心比心呢。无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无论是特殊群体还是一般群体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我都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三年的社工学习让我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事出有因相信每个人都有温暖世界的心。所以,聪明的你们,相信吗?
前不久台湾同性恋结婚合法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作为社工,相信很多人在欢呼。少数群体包含很多不同的群体,LGBT群体、罕见病群体......信息发达的今天,少数群体越来越更被更多的人了解,了解之后有友善的接纳,有恶意的嘲讽......有人因此而精神失常,也有人到异国他乡寻找自己的幸福,面对越来越多的少数群体,作为大多数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少数群体?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