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谈哭》 周汝昌

语云:人是感情的动物。这个动物,不但会笑,而且还会哭。哭,是伤感、悲痛的“表现”,总不会是很愉快的事吧,所以没多少人愿意提哭讲哭,虽非“忌讳”,也有“顾虑”。但说也奇怪,人在高兴到达极度的时际,却会流下“欢喜的眼泪”。而且科学家说了,哭对健康也有益呢!

看来,哭并非“全方位”的不吉祥。

据研究,有声为哭,无声为泣。此分别而言之也。我这拙文,当然是统讲哭泣,不但不把无声的摒诸讲外,还恐怕讲得更多一些。

人一生下,就先哭——只会有声之哭,不会无声之泣。其声若何?曰“呱呱(ɡū)而啼”。

呱呱,好极了,不信时,你“描写”初落草的婴儿的哭声,你另换两个字来试试看,你若能想出更好的来,算你了不起。

莫轻看小婴孩,哭声也有不同,那“丹田底气”有足有不足,那气足膛亮的小家伙,其哭也不但“呱呱”,而且“喤喤”。

不拘呱呱还是喤喤,婴儿的哭是尽情的,没有“克制”、“收敛”、“内蕴”的功夫,换言之,那都是“放声大哭”,痛快淋漓。

等到他(她)长大成人了,可就不同得很,绝不能一哭就“放声”。这儿若“分析”其原因,那就很复杂了,中国人的感情,不是那么轻易地表达尽致的,他们懂得含蓄和分寸,这与文化教养都有关系。妇女更绝少是放声而哭的,在我印象中,写女流之放声,而能使人感动的,只有曹雪芹写凤姐之痛哭秦可卿,那寥寥数语,真是令我如见如闻,动心触魄,恐怕很难再寻如此精彩的笔墨了——

“……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

“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你看这等文字,凡有至性真情之人,都会为之酸鼻。

雪芹笔下,不仅仅是写出了旧时大族丧事的势派,也写出了妇女出声放声而哭,是非同轻易的。因此全家众人接声哭时,他又用了一个“嚎哭”。

咱们语文中,本有一个“号”字,“号哭”也是联词,与嚎哭读音全同(号,阳平声,不是去声了),但“嚎”似乎比“号”更加强烈。怎么叫“号”,古云:有泪无声曰泣,有声无泪曰号。号是干哭,是哭得泪尽的悲痛至极的情形。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就写一个畸士,因亲亡而干号,那写得真动人。号与嚎的区别,又何在呢?也许有时是表示真哭假哭吧?大约有声而无悲,就成嚎了。但由此又想起,还有一个“嚎啕”,这哭词所表达的就不像是假悲,而是真痛。我总觉得,嚎啕大哭,是有声有泪的真哭,不同于有声无痛的干嚎。在旧丧礼中,家下有专门陪哭的人,只是出声而已,哭得很响,但无悲戚之音,故曰“号丧”——于是俗常骂人,管那被骂之哭就叫“号丧”,不过说这话时,必须“号”字重读,而“丧”是轻读。如依我的体会,则写为“嚎丧”才更对。

能够真正嚎啕大哭的人,除了感情的奔放,还得是个性格豪迈之人,那才哭得到嚎啕的境界,因为有人是办不到的,他没有那奔放豪迈的声容气势,只会吞声咽气,憋憋堵堵,——连个痛哭也使不出来。

吞声而哭,古语有个“饮泣”,似乎相近,犹如俗话“眼泪往肚里流”。至于咽声,那就是哽咽、呜咽所形容的了,口语则曰“抽抽噎噎”,咽噎音义皆同(yè),不要和“嚥”误混。比如唐代名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有人读成了“箫声嚥”,闻者大笑。

呜咽,似乎还可听到“较多”的声音;哽咽则声更哭不出,古人在临别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二人相对“执手哽咽”。其情实在可伤。

“抽抽噎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过,可惜被高鹗等俗士妄改为“抽抽嗒嗒”了,那神情气味便立刻不与原来的相同了。

连哽咽也够不上的,则有歔欷,有酸鼻,有泫然,有“眼圈一红”。这些,自然因人因境而异。

泫然是眼眶湿润了,或者泪已含浮,只未外溢。但泪一多,便要夺眶而出,所以我们又另有一个“潸然”(不是“潜”“潛”),专写泪溢之意。

写哭不必出“哭”字而只说泪的事,这例子便多了。常见的是“泪如雨下”——将泪比雨,早在《诗经》里就有“涕泣如雨”了。雨若念去声(yù),就是动词,故又有“雨泣”的写法,在此连带可悟,“泣”也是名词,如太史公写楚霸王的末路时,便“泣数行下”。

泪本是往下流的,然而也不尽然,诗词中常说泪之“阑干”,据古义,阑干是纵横交叉之义,所以真有形容老人的哭是“老泪纵横”。至于“泪流满面”、“满脸泪痕”,那倒显得不新奇了。

泣、泪、涕、泗,有时可以连用或互代。流涕,就是流泪。“破涕为笑”,此语正可细味深参。但还有“雪涕”之说。

直流泪,则有挥泪,掩泪,抆泪,拭泪,坠泪,陨泪,落泪。

涕泪之形容,有“涟涟”,有“如断线之珠”,有“涴面”,有“沾衣”,有“沾巾”,有“沾襟”。

哭也叫啼,这倒有点儿稀奇。常听说鸟啼,猿啼,却不知人也会啼!说书唱戏,提到女流,更是喜用“啼哭”二字。男子,英雄好汉,如关云长、鲁智深,恐怕不会是“啼”吧?因此我疑心这“啼”有曲折宛转、带有某种声调(腔儿)的哭,不知是否?

哭是人生一大“感情活动”,一生从未哭过的人怕是没有。悲欢离合,顺逆穷通,可歌可泣的事正多,谁能免此?我们中华先民古哲,对哭的体会不浅,方有这多词语来表达——而我之所知所述,也不过习见的一小部分罢了。

读前面一篇《谈笑》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随着作者笑;现在读《谈哭》时,我们也会不知不觉地随着他哭吗?当然不可能,其实他自己在文章中也丝毫没有哭的意思。

人曾在生活中发现“哭的基因”,如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说:“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因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分焉。”——如此说来,“哭”与人的灵性密不可分,人的天性就是“好哭”的。

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红学家”,所以他的这一篇《谈哭》往往从《红楼梦》里找例子。他在文章中所说的王熙凤哭秦可卿的一段“那寥寥数笔,真是令我如见如闻,动心触魄,恐怕很难再寻如此精彩的笔墨了——”这一段话提醒我们:哭是很自然的事,尽管各人有各人的哭法,各人有各人哭的表情姿态,但把它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却也是一大难事,也是一门艺术。

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区分几组有关“哭”的词语,找到它们微妙的差别,由这种差别而形成语气上的褒贬强弱。如“嚎”与“号”的区别,就十分奇妙。读起来一个声音,想来哭泣者发出来的也必然是同一个声音,那你怎么能区分出一个是真哭一个是假哭呢?怎么能区分出一个是“干嚎”,一个是“嚎啕”呢?又比如说:为什么“抽抽噎噎”改作“抽抽嗒嗒”之后,“那神情气味便立刻不与原来的相同了”呢?

《谈笑》那一篇,读了之后,引发我们思考和仿效;《谈哭》这一篇,读了之后,引发我们的是更微妙的深思。他说:“我之所知所述,也不过习见的一小部分罢了。”就这一小部分,也够我们思考很久很久的了。因为哭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哭写得生动形象,也是一种美。

(0)

相关推荐

  • 《对月寓怀口号》赏析

    <红楼梦>第一回 读红品诗词-7 <对月寓怀口号>赏析 文/墨吟 筱蕊 中秋之夜,贾雨村对月当歌,又复一联,被甄士隐正巧遇着,免不了点赞.寒暄,又请他到自家的书院里,置上美酒佳 ...

  • 张雨绮:熬夜写长文总结2020?不愧是你喜剧人

    张雨绮:熬夜写长文总结2020?不愧是你喜剧人

  • 【十三字】清明凄雨

    [十三字]清明凄雨 文/冯斌一鄂 清明凄雨洒草溪烟雾低咽悲泪 [诗/古风] 清明凄雨洒草溪,雨洒草溪烟雾低. 溪烟雾低咽悲泪,低咽悲泪清明凄. [之文]清明雨,越千年. 其实,生死必须看淡,不过天地循 ...

  • 散文名篇赏析:《哭小弟》宗璞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 我面前摆着一张名片,是小弟前年出国考察时用的.名片依旧,小弟却再也不能用它了.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 ...

  • 散文名篇赏析《谈笑》 周汝昌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满脸堆下笑来",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霁颜 ...

  • 散文名篇赏析|阿兰: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几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 ...

  • 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保险柜里的人》林彧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 散文名篇赏析:《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

  • 散文名篇赏析《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 ...

  • 散文名篇赏析:《静虚村记》贾平凹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 ...

  • 散文名篇赏析:《光之四书》林清玄

    光之色 当塞尚把苹果画成蓝色以后,大家对颜色突然开始有了奇异的视野,更不要说马蒂斯蓝色的向日葵,毕卡索鲜红色的人体,夏卡尔绿色的脸了. 艺术家们都在追求绝对的真实,其实这种绝对往往不是一种常态. 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