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痿证四法
痿证四法
痿证是指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或只是两足痿弱,不能站立。这与周身关节作痛的痹证迥然不同。关于痿证之成因,《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并指出:五脏气热,都可以伤其所主,各自成痿,所以有筋、骨、脉,肌、皮五痿之称。由于湿热浸淫也能导致本病,所以《内经》里记载:“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内经》里又有“治痿独取阳明”的说法,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为宗筋之总会,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骨而利机关,故足痿不能用也。
(一)甘寒润燥以缓肺叶之焦,苦甘清热而治宗筋之纵
肺热熏灼,阴津大伤,故称“叶焦”,多发生在温病之后。阴分大伤,心烦口渴,呛咳喉干,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或兼濡滑。治疗当以清热润燥方法。
百合12克 玉竹12克 麦门冬10克 沙参12克 杏仁10克 花粉12克 防风6克 木瓜12克 山栀6克
加减法:
若在热郁阶段,仍须加用疏风开郁之品,以治其火郁,俟郁热解,再行甘润清养之。
若在早期,当用清化之品,后期必佐用活血通络之药。
若有滞热之时,导滞化瘀通络必当应用,如:保和丸、赤芍、茜草、红花之类。
(二)疏风化湿以活血脉,苦甘泄热缓其痿躄
外因雨湿浸淫,或湿热蕴郁不化,络脉失和,胸脘痞闷,身重面赤,小溲赤热,下肢痿软无力,大便不畅,舌白苔黄,脉象沉濡,按之略数。用清化下焦湿热方法,仿加味二妙散意。
苍术6克 黄柏12克 防风10克 防己12克 丝瓜络10克 萆薢12克 桑枝30克 焦三仙各10克 桃、杏仁各6克
加减法:
若在湿郁早期,以疏风祛湿为主,必须开肺气而利三焦,湿郁化则热自开泄。就是在湿热郁结之后期,也不可专用苦燥药,防其燥烈助热耗阴。
后期仍以活血化瘀为治,或养血活血,以养血通脉,祛其余湿。
若有血瘀食滞,可加焦三仙各10克、大黄粉0.5克(冲),既化滞又祛瘀,且泄热邪。
(三)填精益髓以治其本,活血化湿兼调肠胃
老年肝肾两亏,或中年肝肾不足,湿郁不化,腰背经常酸痛,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虚热枯痿,舌红口干,脉象细数。可用填精益髓方法,仿六味地黄丸加虎潜丸之意。
荆穗炭10克 防风6克 生白术10克 黄柏6克 赤、白芍各10克 芡实米25克桑寄生15克 石楠藤15克 熟地黄15克 破故纸12克
浓煎,分3~4次服。
如服有效,当考虑用丸药缓调。
附:丸方
熟地60克 山萸肉20克 茯苓60克 山药60克 丹皮30克 荆穗炭30克 防风30克 龟板胶30克 黄柏20克 赤芍60克 当归60克 苍、白术各20克 芡实30克 桑寄生60克 石楠藤60克 破故纸30克 菟丝子30克 红花10克 茜草30克 炒地榆30克 生地龙60克 蛴螬10克 焦三仙各60克 玉竹20克 半夏30克 陈皮30克 砂仁10克 木香15克
上药共研细末,用丝瓜络60克、桑枝100克、伸筋草60克、蜣螂10克,煎汤拌匀晾干,再研极细,加上肉桂粉10克拌匀,炼蜜为丸。每丸为6克,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黄酒3克、白水适量送下。如遇感冒暂停丸药。每早活动,散步1~2小时。
(四)养气血缓其痿软,祛湿痰兼以活络
久病气血双亏,筋骨痿软无力,再兼痰湿内阻,行动更为艰难。或病后、产后体质薄弱,血虚经络失养,阴虚相火内炽,血行不畅,久则筋骨痿较,下肢尤甚,脉象涩滞不畅,或沉细且弦,按之无力,略有数象。当考虑丸药缓调。
早服:十全大补丸9克。
晚服:知柏地黄丸9克。
配膏滋药:附方
党参60克 黄芪100克 茯苓60克 白术60克 炙甘草30克 当归60克 白芍60克 川芎60克 熟地60克 苍术20克 苡米60克 知母20克 肉桂20克 防风20克 补骨脂30克 川续断60克 杜仲60克 牛膝20克 萆薢30克 羌活30克 石楠藤60克 丝瓜络30克 桑枝60克 伸筋草30克 茜草30克 乳香6克 地龙60克 忍冬藤 60克 红花10克 苏木20克 马鞭草30克 片姜黄30克 焦麦芽60克 焦神曲60克 鸡内金60克 花槟榔 30克 泽泻30克
上药如法炮制,共入紫铜锅内,用武炭火,浓煎至气味相透,滤净渣滓,再将药汁浓煎,去其水分,浓缩至1000毫升左右,再加肉桂末3克、砂仁粉5克、珍珠粉3克,蜂蜜半斤,冰糖500克收膏,以滴水成珠为度。俟凉,放入玻璃瓶内,低温避光保存,每早服一羹匙,白开水化服。如病情有变化,或有新病等,皆暂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