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政治游戏:炉火纯青的帝王之术玩转众将

作为大唐王朝打江山的第一人,贞观一朝的最高指挥官,李世民的身边,几乎网罗的当时最一流的武将,与其他朝代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夫之曾说过:“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得到这些武将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有效的“御下”才最关键。相比历朝中的“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件,帝王权利稳固后就屠杀功臣,唐朝的众位将领几乎都是善始善终,这就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管理和御下手段分不开,而他最常用的就是恩威并施,其中微妙,尽显李世民的帝王之术。

李靖的冰火两重天

贞观四年,李靖率兵平定了东突厥,立下了赫赫战功,原本满怀壮志等待皇帝嘉奖的李靖在凯旋班师之日,却被人狠狠的弹劾了一把。弹劾的内容是说他军无纲纪,纵容士兵哄抢突厥宝物。这让李渊如至冰窟,却又十分无奈。哪一次的征战中没有士兵哄抢的事情,但凡打了胜仗,几乎没有人计较这样的事情。但就是这种事,也是可大可小,往小说,不过是个别士兵违抗将令违反军纪,拉出几个人来治罪就可以了;往大说,就是将领纵容士兵抢夺财宝中饱私囊,即使打了胜仗,都可能获罪入狱。

李靖怀着“兔死狗烹”的忐忑心态面见皇帝李世民,而李世民也全程保持冰块脸,对李靖严厉的斥责,绝口不提此次的战功。李靖自然更不敢提,甚至不敢稍作辩解,只能叩首谢罪。随后的日子李靖整日惶惶,深怕皇帝哪日不高兴就把他给问罪了。过了一段时间,太宗皇帝再次召见他,李靖几乎是以一种必死的心态前去。而这一次李世民的脸色平和了许多,口吻凝重的对他说:“你了解朕,是不会做屠杀功臣的事情的。如今朕已经想好了要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此次战功。”

随后李世民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食邑五百户。这下李靖连日来蒙在心头的恐惧和忧郁一扫而空,顿时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没过几天,李世民又召见李靖说:“朕已经想明白了,前些日子弹劾你的话都是谗言,你可莫要介怀!”然后又拜李靖为尚书右仆射,赐绢两千匹。李靖的心情和处境在短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如今出将入相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李世民的这一手恩威并施使得李靖一面感念皇恩浩荡,一面又甚至天威逼人,从此多了几分慎重之心。到了贞观九年李靖再次出征吐谷浑,并大胜后,又有人告他谋反,而太宗皇帝很快就把诬告他的人治罪以证实李靖的清白,李靖则更是闭门谢客,低调做人。

尉迟敬德的自我克制

尉迟敬德在李世民早年征战中曾多次救过他的性命,更是玄武门事变中的大功之人。贞观六年,李世民在武功(陕西武功县)与百官宴席,席间歌舞升平,一派祥和,但是尉迟敬德却不怎么高兴,因为有一个功勋不如他的将领座次却在他前面。酒席之间尉迟敬德越想越来气,趁着一点酒劲冲着那位将领怒喝:“你凭什么座次在我之上?”这位将领一方面怕破坏宴席,一方面也是惧怕尉迟敬德,一直低头示弱。坐在尉迟敬德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赶忙前来打圆场,没想到尉迟敬德却挥拳打在了李道宗的脸上,当场血流如注。

宴席的气氛当场凝固,李世民愤而离席,众人不欢而散。随后李世民召尉迟敬德前来,此时已经酒醒了的尉迟敬德心中惶恐,李世民对他说:“朕从不愿意做诛杀功臣的事情,总想着保你们富贵荣华,世代不息。可你却屡屡触犯律法,朕如今才明白韩信之死并非刘邦之过。你要好自为之,免得以后后悔!”

这一席话使得这个在沙场纵横大半生的猛将感到恐惧和震撼,自此之后一改粗狂豪放的状态,变得谨小慎微,因为他总算明白要想要保命还得学会自我克制。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与尉迟敬德在谈一些小事,突然李世民话锋一转对他说:“听人说你要造反,可有其事?”这就是典型的在敲打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跪地脱下上衣,露出了满身的刀疤剑伤,悲愤的说:“臣跟随陛下征战,如今这幅躯壳不过是刀锋下的残余。陛下竟然疑心臣要造反?”

李世民看着这个与自己同生共死甚至多次救过自己性命的心腹,眼角湿润,伸手扶起尉迟敬德温和的说道:“朕就是因为不怀疑你,才和你说起此事!”这就是帝王,总是能够很好的把我恩与威的分寸,维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没过多久,李世民又给了尉迟敬德格外的恩赏。依旧是君臣对话之时,李世民突然对尉迟敬德说:“朕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你,不知意下如何?”

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却让尉迟敬德惶恐不已,此时的尉迟敬德已经五十岁,李世民不过四十一岁,女儿又能有多大呢?面对皇帝如此重的恩典,已经在朝中多年的尉迟敬德深深名表,皇帝并不是真的想要把女儿嫁给他,只是要表明对自己的恩宠而已,这种恩典绝对不能接受,如果应下,那他的下场指不定是什么呢。于是尉迟敬德叩首,以家中糟糠之妻不可易为由,谢绝了皇帝的好意。李世民也一笑了之。

这就是帝王与臣子的博弈与配合,皇帝表现的慷慨,臣子始终恪守本分,点到为止,心照不宣。就在李世民的不断“提点”下,尉迟敬德始终居安思危。到了贞观十七年,已经五十九岁的尉迟敬德安全致仕,开始远离政局。

李世勣——李世民最后的权术

李世勣也是李世民权术的体验者。贞观十五年,时任兵部尚书的李世勣患病,郎中给他开的药要求必须用“须灰”做药引子才能药到病除,也就是要用人的胡须制成粉末。前来探望李世勣的太宗李世民听说了此事,二话不说,剪下了自己的胡须赐给李世勣。手捧天下至尊的龙须,李世勣惶恐而又感激的跪倒在地,顿首致谢以至于额头都磕出了血。无论这服药付下后李世勣是否痊愈,但是李世勣的心中的激动和感恩戴德都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在对太子李治交接政务时,主要提到的人就是李世勣,他对太子说:“李世勣才堪大用,但是你无恩于他,难以让他真的小众。现在我就要把他贬黜出京,如果他立刻出发,等我死后你就重新提拔他;如果他故意拖延,你就杀了他!”

李世民一纸诏书,贬李世勣为叠州(甘肃迭部县)都督,在皇帝病重,国家即将出现权力交替的重要时刻,被贬的李世勣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走还是不走的重大选择,李世勣经过短暂的思考就接下了诏书踏上了出京之路,甚至都没有回家与家中妻小告别。李世勣出京的当月,李世民就龙驭宾天。

次月,李治即位后仅仅三天,就将李世勣提拔为洛州(河南洛阳市)刺史,同年正式被拜为尚书左仆射。正是因为这一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使得李世勣在新朝对皇帝李治感恩戴德,并以七十五岁高龄挂帅出征,平定了高丽,而这一切都源于李世民临终的最后一步棋。

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帝王之术”在古代的政权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历史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而唐太宗李世民把这种“恩威并施”的帝王权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不但将权利牢牢掌握,避免出现功高震主的现象,而且使得大多数的功勋将领都善始善终,没有出现汉高祖时期屠杀功臣的历史污点。所以说权利的游戏更是聪明人的游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