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韦应物《滁州西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做好自己就行
公元781年,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已经44岁了,也曾年少风流,也曾流离失所,好歹迷途知返。人的命运无常,可能他得感谢安史之乱,正因为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逃离了京城,他这个侍卫长失去了工作,才不得不弃武学文,否则就没有他的自我反省,也就没有他后来的华丽转身。
曾经偷鸡摸狗、抢人妻女、欺行霸市的游荡公子哥,能够回头是岸、洗心革面,虽说安史之乱给了他一个契机,但韦应物自身也是一个值得点赞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重新打造自己,这种狠劲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男人嘛,就得对自己狠一些,韦应物做到了。
可能还得感谢他的祖上,为他打造了京城第一大家族。家族给了他可以依靠的权势,也给了他文人的强大基因,虽然20岁才开始学文,但苦行僧式的修炼,依然使他成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肩齐名的一代田园大诗人,并称“王孟韦柳”。
应该也是他家族的力量,让他在仕途上更任意一些。在洛阳任职洛阳丞时,遭遇排挤,马上可以称病辞职,回到京城任职。然后到了滁州当刺史,在地方工作,韦应物再也没有了年少时的猖狂,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兢兢业业、勤政爱民。
工作闲暇时,韦应物就去滁州的郊外走一走看一看,赏赏美景,写写诗,品味一下人生。最爱去的就是城西,于是在某一天潮高雨急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我独爱那涧边默默生长的幽幽野草,涧边高大树丛深处,传来黄鹂婉转的啼鸣。春潮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无人的渡口,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这首诗,有情有景,景中有色有声。开头的“独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风格,诗人此时虽然才40多岁,但已经历许多,看见那一株株小草,生出怜意,也是正常。“晚来急”的“春潮带雨”尽情肆虐,而“野渡”里的“舟自横”,完全不去理会潮高雨急。
这首诗可能仅是应景写诗,也可能是诗人面对此景致,将自己喻为“野草”和“无人舟”,管你政治气候如何,我自会做好我的刺史之职,造福这一方百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